1山東弘川現代藝術博物館“ 繼往開來”楊佴旻新中國畫展
楊佴旻是新中國繪畫的引領者,他享譽世界,是水墨畫復興的主要參與者。
2浙江 禹廷藝術館“ 以物為量”柳芳 齊利濤雙人展
藝術家齊利濤和柳芳在投入自我的情感和認知方面是各不相同的,以至于細察她們的作畫行為和畫面表現,也是大異其趣。
3上海 言午畫廊“謐·界”張存玫重彩作品展
“我心里一直有一個田園牧歌式的所在,無論精神還是物質。”
4山東 濟南市美術館“ 轉音”當代青年工筆研究展
展覽作品以架上絹本繪畫、裝置和綜合材料進行呈現。既能代表這個古老繪畫種類的歷史延續(xù),也能讓觀者看到現代社會里青年工筆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思想形態(tài),對傳統的工筆畫藝術有新的認識。
5四川麓湖·A4美術館“ 河流”顧雄個展
觀眾在閱讀作為生命個體“顧雄”的同時,也能觀看到與此平行且具有更廣泛生命符號意義的“河流”。
6江蘇 問象藝術空間“宇宙的塵?!壁w舒燕個展
“這個世界的標準就像一個巨大牌坊,背后倒塌的東西早被清理得看不見了?!边@是趙舒燕自述,也是有人賞識她的原因。
7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在群山、丘陵與湖泊之間
本次展覽呈現了托馬斯·布拉西、奧爾加·卡菲羅、陳海舒、馬修·加弗蘇、凱瑟琳·洛伊滕艾格等9 組作品。
8上海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在遠方》
音樂劇以快遞、互聯網行業(yè)為載體,以青年人奮斗拼搏的故事為線索,通過劇中主要人物的事業(yè)發(fā)展歷程,展現近二十年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時代巨變。
9北京 鼓樓西劇場《斷手斯城》
超高口碑演讀會后,話劇版重裝上陣。
10北京 EGG畫廊 物外
此次展覽《物外》呈現藝術家史金淞和付小桐的作品。
11上海 麥金儂酒店?《不眠之夜》
浸入真實的夢境。
12北京 今日美術館“ 鐵的事件”王家增個展
鐵,曾經以鐵籠的意象出現在王家增的早期作品中。如今,畫布上那個幽靈般的密密麻麻的鐵籠在王家增這里消失了。
13北京 常青畫廊“講演”邱志杰個展
身為藝術家和教師的邱志杰為本次個展準備了 14 場關于藝術和歷史的演講表演,并進行現場直播。
14上海 人民大舞臺《小說》
韓國人氣推理音樂劇《小說》中文版震撼來襲。
15北京 今日美術館“ 這不可能”FAS潮流藝術文化展
眼見2020 年的潮起潮落即將進入尾聲,在這一年里生活伴隨了太多“不可能”。
16上海 璟通藝術中心“磁場” 白磊白明雙個展
璟通與白氏兄弟的相互欣賞和認可,始于十多年前的一次會面。
17重慶 王琦美術博物館“西徂”子蒙畫記
參展藝術家陳航是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原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全國藝術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與設計專業(yè)分委會委員。
18北京 We空間 “大地之眼”何田·段伯勛藝術展
以“大地之眼”命名展覽的目的,就是觸發(fā)內心深處面對沖擊產生的共鳴和共同的情感;捕捉著自然界的鮮活姿態(tài),并用自己擅長的表現語言,將它們定格于藝術作品中。
19上海 多倫現代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上海展2019
是在藝術中反映社會變遷還是在藝術中探索人類精神的解放是藝術中的經典問題,也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一直得到持續(xù)的體現。
20成都 麓湖·A4美術館“Tangpu入蜀”廖明明個展
對于面對已然不同的風景與心境的現代人而言,觀看山水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21北京 首都劇場《名優(yōu)之死》
一代名伶劉振聲恪守著梨園行的本分,以出色的戲曲功底與足以服眾的藝德成為業(yè)界翹楚。于他而言,戲不僅是一門謀生的手藝,更是一生不得松懈的至高追求。
22北京 國際藝術交流中心“XIN道”劉迎春鏡繪藝術展
劉迎春的作品畫面構圖簡約而灑脫,一派元氣淋漓的氣象,而筆觸細節(jié)又幽妙入微,美輪美奐。
23廈門廈門寶龍藝術中心“當為汝說”書藏樓美育系列展
展覽“當為汝說”名稱選自書藏樓收藏的楊度集佛經聯:“如是我聞;當為汝說?!?p>
24澳門 藝術博物館 “春風吹又生”何多苓藝術大展
“春風吹又生——何多苓藝術大展”展出何多苓在各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近50件/套素描和油畫作品,包括2019年的新作。
25武漢ONTO自在生成藝術空間“馬賽克Mosaic” 王猛個展
藝術家王猛,70后,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中國發(fā)展的巨變,以及一波全球化的浪潮。
26北京 時代美術館 共情·聯接
本屆展覽以《共情·聯接》作為主題,意在探討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的聯接。
27成都 里格177“有為” 青年當代藝術展
這次展覽邀請了十幾位當下在國內和國際間開始嶄露頭角的青年藝術家,他們的參展作品以裝置、雕塑、攝影、影像、行為等樣式構成。
28北京OCAT研究中心 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
作為具有建筑學背景的策展人,“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是陳淑瑜沿著她在空間理論、設計批判以及在物質文化領域的思考,以展覽的形式向公眾所做的一次呈現。
29北京 壹美美術館“共同體” 唐暉個人作品展
此次展覽是唐暉時隔多年以來的一次全新個展,展覽以“共同體”為主題,展示了唐暉借助數字繪畫技術及3D打印而創(chuàng)作的系列矢量圖、雕塑及綜合裝置。
30北京 故宮博物院“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新作。
31重慶 原·美術館 時間節(jié):重思存在主義
本次展覽我們將問題設定在一種相對虛無的狀態(tài),將維度放置在全球的角度,跳離第一視覺,借助存在主義哲學,重思當代或者說今天我們面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