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輝
春天,走上街頭或市場,隨處可見各種加工的食品和鮮美的果蔬,如春菊粿、雷筍、野菜、山桃子等。在這個季節(jié),用心品嘗各種時令的食品和果蔬,不啻為一種享受。我每年都會品嘗一些春季特有的果蔬,感激它們對我苦難童年的慰藉。
20世紀(jì)70年代,貧瘠的農(nóng)村生活無法賜予我們一個幸福的童年,饑餓與貧窮讓我們的童年很是黯淡,幸好我們有一個依山傍海、資源豐富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四周山野廣闊,一到春天,受暖濕海洋氣候的影響,沉睡了一個冬季的山野很快就被喚醒,綠意一點一點蔓延,草木茂盛,山花浪漫,孕育著各種美味的山果,成為孩子們春天里最佳的去處。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們這些孩子總愛到山野采摘各種山果充饑,找尋屬于農(nóng)村貧窮孩子的幸福。
春天,最早涉足家鄉(xiāng)山野的是因饑餓四處覓食的孩子們,原本荒穢的山野不多久就被踏出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路,那是孩子們用穿破膠鞋、鉤破衣褲的代價換來的。山野中最早開放的是映山紅(杜鵑花),低矮的樹叢,鮮紅的花朵,最惹人注意。大家細(xì)心尋找,只要發(fā)現(xiàn)成片的映山紅,就像撿到珍寶般奮力上前采摘,哈口氣,輕揉一下,狼吞虎咽地把它們吞進(jìn)嘴里。那種清甜芳香的味道,直到今天依然讓人懷念。大家邊吃邊聊,歡呼雀躍,寂靜的春山也被攪得熱鬧起來。陽光下,翻飛的蝴蝶飛舞在我們身旁。我們伴隨著和煦的陽光美美地飽食一頓,一種朦朧的幸福感在心里暗暗滋長。
幾陣春雨過后,山上的小芙蓉李熟透了,變得鮮紅,靜靜地掛在山上偏僻的小果樹上,這可是我們上山后最早看到的野果。中午放學(xué)之后,約上幾個同伴,瞞著家人,悄悄到山上采摘,只見顆顆小果實如晶瑩的珍珠,密密地斜生著。我們邊摘邊吃,連同果核一起吞下。那帶著自然清香又能挑逗味蕾的酸甜口味,真是人間難得,我們吃得額頭冒汗,牙齒發(fā)酸,足足過把狂吃的癮。大伙你爭我搶,直摘得枝折葉落,突然記起下午還要上學(xué),才慌忙匆匆下山。
最有吸引力但又讓人難以接近的是一種不知學(xué)名的小怪果,這種果子外表布滿茸毛,腹中長滿籽粒,外形類似小石榴,多生長在懸崖邊。熟透的小果實既甜又軟,既香又醇,讓人神往。我們往往事先準(zhǔn)備好幾根帶鉤的樹枝,立在懸崖邊,一個人使勁地拉,另一個人冒險地摘,一個人品,另一個人裝袋。幾分鐘的工夫,一大叢果枝上的野果就被我們摘完裝入囊中。我們邊走邊吃,擦擦果子上的茸毛,甚至連里面細(xì)小繁多的籽粒都一股腦兒吞下,絲毫不擔(dān)心茸毛對腸胃的刺激。孩子們那種野性得到釋放,對果實的那種貪欲得到滿足,他們的歡笑聲隨著瑟瑟的山風(fēng)飄散在莽莽的山野中。
果實采摘回來后不能久存,為了吃得方便,孩子們就得把果實敲碎,將其腹內(nèi)的籽粒去除、洗凈。于是我們傍晚一回到家,便將一大袋果實全部倒在水井旁,敲碎了,用半邊剪刀挖去里面的籽粒,再放進(jìn)臉盆里洗凈。水面上漂浮著厚厚一層茸毛,惹得手心手背癢癢的,但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難受。到了晚上,蚊子嗡嗡地飛,蟋蟀 地鳴,我們還在使勁地搓洗盆中的果片,一點也不感到寂寞和疲憊。將這些果片拿回家晾干,放入罐中,調(diào)上調(diào)料,便可制成蜜餞,保存好可存放半年以上,既可當(dāng)零食,也可當(dāng)配菜。這些果片讓我們一年四季都飲食無憂,足足慰藉了我們整個漫長的童年。
而今,重返家鄉(xiāng),人煙稀少,山野拋荒,所見之處皆是莽莽的灌木叢和葛藤,早已不見當(dāng)年令我魂牽夢繞的各種山果樹的蹤影,果香的氣息也蕩然無存。大概隨著我們這群孩子的離開,這些果樹也消失了吧!久居縣城,偶有登山,也曾留意童年時的那些果樹,但是始終難以見到。更何況近年來家鄉(xiāng)正在開展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成片的山野被挖掘機鏟得四平八整,這片土地上將建起一座座別墅。那些讓我們歡欣和牽念的各種果樹和山果只能永遠(yuǎn)留存于記憶深處。
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我們在家鄉(xiāng)的哺育下健康成長,度過了最艱難的童年時期,從鄉(xiāng)村來到縣城,由貧窮變得富足,由此也鑄就了生命之花浪漫無邊的景象,留在心靈深處的是對曾經(jīng)的艱苦歲月和家鄉(xiāng)山果無盡的感懷,它們已化作滋養(yǎng)我們?nèi)松酿B(yǎng)分。
每年春天,我都要在風(fēng)和日麗的周末到郊外走走,挖挖野菜,摘摘山果。春天里的各種食品和果蔬在我眼里,已不單單是一種滿足口腹之欲的美味,它們涵養(yǎng)了我如山花般浪漫的人生,夯實了我的人文底蘊。
(本組文章榮獲2019年“文心杯”全國中學(xué)師生作文大賽教師組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