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人們對他寫的《琵琶行》《長恨歌》《新樂府》等詩歌耳熟能詳。不過,白居易不僅是一個大詩人,還是一位廉潔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
唐貞元年間,白居易考中進士后,被派往陜西周至縣當(dāng)縣令。他剛上任,城西的趙鄉(xiāng)紳和李財主就為爭奪一塊地跑到縣衙打官司。為了能打贏官司,趙鄉(xiāng)紳差人買了一條大鯉魚,并在魚肚中塞滿錢幣送到縣衙。李財主則命長工從田里挑了個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滿錢幣送了來。收到兩份“重禮”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貼出告示,明天公開審案。
第二天,縣衙門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問道:“你們哪個先講?”趙鄉(xiāng)紳搶著說:“大人,我的理(鯉)長,我先講?!崩钬斨饕膊桓适救酰骸拔业睦?瓜)大,該我先講?!卑拙右壮料履樥f:“什么理長理大?成何體統(tǒng)!”趙鄉(xiāng)紳以為縣太爺忘了自己送的禮,連忙說:“大人息怒,小人是個愚(魚)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說:“本官耳聰目明,用不著你們旁敲側(cè)擊,更不喜歡有人暗通關(guān)節(jié)。來人,把賄賂之物取來示眾?!?/p>
衙役取來鯉魚和西瓜,當(dāng)眾抖出錢幣,聽審者一片嘩然。白居易厲聲喝道:“大膽刁民,膽敢公然賄賂本官,按唐律各打40大板!”趙鄉(xiāng)紳和李財主行賄的錢幣,也被白居易全都用來救濟貧苦百姓了。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間,由于為官清廉,為當(dāng)?shù)乩习傩兆隽撕芏嗪檬?,深受杭州人民的擁護和愛戴。3年后,白居易辭去官職,回到家鄉(xiāng)。一天,白居易吃過早飯走進書房,很自然地拿起書桌上兩塊從杭州天竺山取來的石頭觀賞起來。看著看著,他心頭猛地一振,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于是,他提筆寫了一首滿含自責(zé)的《三年為刺史》詩,詩中寫道:“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蘗。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痹娭?,他對“取得兩片石”進行了反省。
就在這個時候,白居易的朋友劉禹錫登門拜訪。劉禹錫臨走時,一眼看見書桌上的那首墨跡還沒有干透的詩,吟誦后很詫異地問白居易:“區(qū)區(qū)兩塊小石頭,你何必放在心上呢?還寫詩責(zé)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說完搖搖頭。白居易卻不這么認(rèn)為,他意味深長地對老友說:“是啊,區(qū)區(qū)小石頭說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人民的石頭,也僅僅屬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據(jù)為己有呢?再說,倘若每一個來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頭帶回家,那哪里還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雖說當(dāng)時我只想把它們帶回來作紀(jì)念,現(xiàn)在看來就像是我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兩黃金,怎么不讓我感到自責(zé)呢?”一席話說得劉禹錫連連點頭。
盡管白居易仕途坎坷,但他樸素清貧、同情百姓、為民造福的品質(zhì)始終保持不變。在杭州任刺史期間,白居易從未收受賄賂或向地方索取名貴物品。卸任后,兩袖清風(fēng)的他還把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部分俸祿留給了杭州府,作為公用經(jīng)費的補充,使用了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