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在越來越關(guān)注環(huán)保與自然的境況下,主動介入生活現(xiàn)場,主動把目光望向書齋之外,這是作家自覺創(chuàng)作的覺悟和責任,因此當下寫動物與鳥類的文章越來越多。但是,怎樣能夠讓這樣的文章既有專業(yè)的科普性,又有文學(xué)性;既能為大讀者所接受,又能讓小讀者從中受益?這需要很好的兼顧與權(quán)衡能力,更需要作家的腳步走向田野。讀了宋曉杰的一系列鳥類自然觀察隨筆,我覺得她基本做到了這幾點。比如,這一篇寫白鶴的短文,在規(guī)定的字數(shù)內(nèi)要把白鶴棲居、繁衍等生物類群的分類、命名及生活習(xí)性等知識介紹出來,還要賦予它審美意義、情感意義上的諸多內(nèi)容,這對作家的知識儲備、語言的組織能力和消化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是個不小的考驗。
與丹頂鶴相比,白鶴的身形要小些,體長一般為130cm~140cm。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標準照:站立時,它們通體白色,胸部和前額為鮮紅色,嘴和腳為暗紅色;飛翔時,它們的翅尖為黑色,其余部分的羽毛皆為白色。整只鳥看起來潔凈而清雅。
白鶴經(jīng)常單獨、成對和以家族為群活動。但是,在遷徙停歇時,或在越冬地,它們常常結(jié)成幾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白鶴是對棲息地要求很特別的鶴類,它們對淺水、濕地的依戀性很強,喜歡低地苔原、大面積的淡水和開闊的視野。它們大多在沼澤岸邊或水深20cm~60cm有草的土墩上營巢。巢簡陋,扁平,中間略凹,多是用枯草搭成,高出水面12cm~15cm。
白鶴主要以一些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及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采食時,它們常將嘴和頭浸在水中,慢慢地一邊走一邊覓食,并不時小心地抬頭觀望周邊的環(huán)境,稍有動靜,立刻起飛。每次采食的時間為20分鐘左右。
白鶴于每年5月下旬或6月中旬開始繁殖,每次產(chǎn)卵2枚。卵呈暗橄欖色,鈍端有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點。白鶴父母交替著孵卵,但媽媽會更辛苦一些,孵化期約為27天。70天~75天后,幼雛長出飛羽,90天可以飛。不過,這期間它們面臨的“風險”太多了,幼雛的成活率僅為1/3,幾乎只有一只幼雛能活到可以飛翔。因為白鶴的幼雛攻擊性強,較弱的一只常常在長出飛羽前就死掉了。因此,白鶴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钡燃?。究其原因,棲息地的破壞和改變占60%,人類捕殺占29%,外來引入種群的競爭、自身繁殖成活率低、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也是重要因素。
在BBC紀錄片中,我曾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只白鶴,經(jīng)過50天的飛行,從南非來到了俄國民居——它從前的舊巢。雄鶴先期到達后,立刻開始打掃巢穴,整理羽毛。待一切收拾停當,雄鶴站在高處,深情地眺望著遠方。與伴侶分別,足有8個月了……雌鶴終于出現(xiàn)了!它們放聲鳴叫,嗑著長喙,以示歡喜和慶祝。然后,開始繁衍后代……
關(guān)于鶴的美景,我獨愛鶴與浩浩蘆蕩相依相伴的畫面。一只也好,三五成群也罷,仿若世間琴瑟和鳴的絕配:清朗、高蹈、棄世、絕塵,溫暖而禪意。這種有精神、有風骨、有氣節(jié)的景致,是心靈的營養(yǎng),如美妙的音樂充滿詩意。春水、柔光、日影,周遭的一切都是欣欣然剛睜開眼睛的樣子,向上的喜氣、朝氣在身邊縈繞……
白鶴鳴聲清悠,仿佛春天的銅管樂。那天,與友人在荒野中見到白鶴,聽到鶴鳴,心中不禁升起盎然的春意。然而,不知是我們的突然造訪打擾了白鶴的休息,還是恰好它們正在練習(xí)飛翔,它們箭一般沖向蒼穹,消失于天際,令我隱隱不安。
不過,荒野之行因此多了幾分生動:微風、暖陽,輕快的呼吸、純凈的色澤、甜美的微笑……似乎都跟隨著它們奮飛的翅膀,慢慢地升到云朵之上,越升越高。
商震喜歡的書
書名:《我的濕地鳥類朋友》
作者:宋曉杰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宋曉杰寫詩,也寫散文和小說,后來我才知道她還寫兒童文學(xué),至今已出版兒童文學(xué)作品十余部。她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入選了“2010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2016年全國最美繪本”、“新浪微博童書榜2016年度十大好書”、“2019年桂冠童書”、第一屆“公眾最喜愛的十本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書”以及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農(nóng)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書目”,兩次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
《我的濕地鳥類朋友》是她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本自然觀察類童書,但它的讀者并不單單指向兒童,它出版的意義也不僅僅在于介紹鳥類。與我的家鄉(xiāng)營口市一樣,盤錦市也屬于遼寧省地級市,是一座濱海城市,區(qū)域范圍內(nèi)還有“全國十大最美濕地”之一的遼河口濕地。在遼河口濕地上,棲息著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等260多種鳥類。本書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0種鳥類,圖文并茂,情景交融。不僅讓讀者跟隨優(yōu)美、詩意的文字和專業(yè)攝影家精美、傳神的照片了解鳥類知識,欣賞美麗的濕地風光,而且字里行間滲透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環(huán)保意識的呼喚,讓讀者在學(xué)習(xí)大自然的智慧、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同時,“漸漸愛上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外,愛上神態(tài)各異的飛行種群,愛上鳥語花香的具體生活”。它的意義是關(guān)于科普的、生態(tài)的,更是關(guān)于文學(xué)的、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