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姚
一、教學背景
本課為仁愛版八年級下冊英語教材Unit 7 Grammar中有關賓語從句?的內容。我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定為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里的時態(tài)變形。由于在前一節(jié)課中學生已接觸了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學生對人稱的變化已經掌握,因而本節(jié)課只需提及,不必列為重點。
二、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由呈現(xiàn)簡筆畫導入,讓學生猜測圖中人物的語言。再列出圖中人物的原話,讓學生引述。教師在學生使用間接引語中提醒他們對時態(tài)的關注。呈現(xiàn)完已經學過的四種時態(tài)的變化形式,再附之以練習。讓學生在機械操練中掌握間接引語的時態(tài)變化。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達到熟練的程度及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我又設計了“傳話”和“我是小記者”兩項活動。“傳話”這一活動旨在口頭的操練間接引語;“我是小記者”則是進行聽和寫的練習來鞏固此語法知識。最后,由學生再次歸納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的時態(tài)的變化。
三、教學片段(“傳話”活動的開展)
T:?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Ss: OK.
T:?The game is called “Tell me what he/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she said.
Model:
A:?I am sad.?B:?He said he was sad.
(在B同學回答完,教師將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讓其他同學判斷B同學轉述的是否正確)
T:?You can write down your sentences first. (Wait 2 minutes for writing)
S1: I am writing.?S2: He said that he is writing.
T: Is she right??Ss: No.
T: who can help her? (教師溫和的詢問) Ss: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教師發(fā)現(xiàn)雖然在前面操練的效果不錯,但在進行口頭練習時,錯誤的頻率還是很高,部分較差的學生似乎跟不上。?于是先讓學生把句子投影到屏幕上,在把句子讀給大家聽,讓所有的學生有思考的時間。)
(在六對學生做完此練習后,讓全班同學集體把這四個間接引語的句子大聲朗讀一遍,再次鞏固直接引語改間接引語的時態(tài)變化。)
四、教學反思
我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并運用英語的能力—“學以致用”,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他們喜聞樂見的合適的情境活動,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率,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講授語言規(guī)則,讓學生脫離語言環(huán)境去做大量機械、枯燥乏味的知識訓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掌握率當然也不會高。因而,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情景活動中練習間接引語,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活動的效能遠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例如,在活動伊始,我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聽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對直接引語進行轉變,有的甚至對原話復述都存在困難。因此,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中出現(xiàn)的意外狀況都需要設計者在之前進行教學預設及在課堂上的急智。現(xiàn)對如何發(fā)揮活動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shù)幕顒印?/p>
由于地域、師資和學習起始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各校各班的學生的差異相當大。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我在本活動的開始時,高估了學生聽的能力。在認識到這一不足后,及時調整了呈現(xiàn)與聽的順序,讓學生看了再聽,再想,再反應。雖然活動也延續(xù)了下去,但聽的作用似乎不大。筆者在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學生只是對聽到的句子時態(tài)不太明確,基本還是聽得清楚的。在了解學生聽的能力這一真實水平,筆者認為在布置寫句子時,事先圈定每組所選用的時態(tài),并讓讀句子的同學讀的同時,寫出句中出現(xiàn)的動詞形式。這樣保證所有學生能準確地獲取信息,聽也發(fā)揮了它應有的效能;同時這也保證了五種時態(tài)都能練到。
(二)重視活動中微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任務是無處不在的,即大任務中包含小任務,小任務中包含微任務。教師不能單純的設計大任務,而忽視小任務,微任務的設計。正是由于它們的鏈接和點綴,任務才更易操作,活動的效能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本堂課中出現(xiàn)的一些學生在別人練習時,思想不集中,開小差的情況,正是教師忽略微任務布置的結果,讓這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先把全班學生分小組互助討論學習;學生回答時,本組的學生可以補充;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找錯。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學生的關注。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加強活動中的即時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顒又械募磿r評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當一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更應慎重對待。
總之,在教學中活動能否真正的發(fā)揮好效能,是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我在今后備課過程中,應反復斟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努力調整教學方式,大膽取舍教學內容,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來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