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品旭
如何教好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作文一直是擺在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總結到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有以下幾點策略。
一、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一)看圖寫話
一般來說,一年級學生進行單幅圖的寫話。比如,出示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什么地方?圖上有誰?他(她)們在干什么?他(她)們干得怎么樣?先說一說,再試著寫一句或幾句話。
(二)簡單的觀察生活寫話
比如,春天來了,你注意到周圍的哪些變化了?先說一說,再用一兩句話寫一寫;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寫句子的能力,要寫得完整清楚。到第二個學期時還應要求學生合理地用上句號、問號、感嘆號等常用標點符號。到了二年級,學生對寫話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認知水平也有了提高。這時,我對寫話提出了稍高一點的要求:寫一個字就要寫正確,寫一句話就要寫完整,寫幾句話就要寫通順,前后要連貫。標點符號要認真打好。要注意基本的格式,如每段話開頭要空兩格。如果是寫日記,還要寫上日期、天氣等。
二、強調(diào)閱讀積累
農(nóng)村的孩子很少能讀到課外書,所以教師應從課文入手,因為教材中許多課文文質兼美,易學易誦,可供學生鑒賞或臨摹。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學生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寫作時構思行文、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表達方法、修辭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當我教到《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課文對青蛙進行了一段描寫,于是我著重分析指導這段話,并要求學生背誦。過后我又布置了以“我喜歡(?)”為開頭寫一種小動物。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學以致用借鑒模仿課文描寫青蛙,甚至有個別學生還描寫到青蛙在田間捉害蟲的情景并贊美青蛙。
三、引導學生借鑒和模仿
引導學生借助小學語文課文,在課內(nèi)閱讀或教學后之后開展閱讀借鑒模仿的訓練,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架設遷移的橋梁,通過引導,培養(yǎng)他們模仿寫作的能力。
四、讓學生學會觀察
小學低年級作文入門教學,應從觀察訓練起步的。根據(jù)我的體會,開始對小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時,切莫要求學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要盡可能把觀察范圍縮小,引導學生具體觀察“一個”事物。只有集中精力“眼觀一路”,才能觀察透徹,作時才有話可寫。
五、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我把這個訓練當作啟蒙作文教學的基礎,先從最簡單的字詞入手,讓學生積累教材中的重點詞語。當他們對詞語有一定認識后,于是我著手制定“串詞訓練”的計劃,讓他們能盡量地用上幾個現(xiàn)成的詞,說一小段話。但不能是單純的造句。為了避免盲目性,我決定先搞一個“特區(qū)”,把班里較能說的同學集中起來,讓他們一次次地鍛煉,并對其不斷地進行引導,而且也鼓勵一部分學生寫下來,并把寫下來的好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后帖在“展示臺”,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先當幾回小聽眾,把別人的所想進行內(nèi)化。過了幾天,相當部分同學都能加入到這個活動中,并能用上這些詞語,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總結“特區(qū)”的基礎上,我開始引導全班同學學著想,學著說,學著寫。鼓勵用自己的大腦獨立思考,插上想象的翅膀,盡量編出與眾不同的故事。
六、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
1.課內(nèi)閱讀積累
我在教學中,要求每生一本課內(nèi)筆記本,在預習新課的時候將自己喜歡的詞句劃出來并用工整的字將這些詞句抄在筆記本中。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
2.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視
由于學校條件有限,圖書數(shù)目較少,學生視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議學生在周末或假期,多到市內(nèi)的書店和圖書館去借閱并摘錄,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好習慣。
七、留心觀察,引導學生捕捉素材
1.觀察應該發(fā)揮多種感官的功能
做到眼看、手摸、口問、耳聽、腦想。例如:觀察水果荔枝,可發(fā)通過視覺了解荔枝的顏色、形狀;通過觸覺感覺荔枝外表的粗糙;通過味覺品嘗荔枝的滋味;通過嗅覺聞一聞荔枝的清香。
2.觀察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首先,農(nóng)村的民風民俗地道純樸。相對于城鎮(zhèn)生活而言,農(nóng)村生活更注重于對傳統(tǒng)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賞花燈、吃元宵,端午節(jié)包粽子、劃龍舟,中秋做月餅……其次,學生對家鄉(xiāng)名勝古跡比較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從這方面來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家鄉(xiāng)名勝古跡的歷史文化。
3.從觀察中引發(fā)想象
讓孩子們以觀察對象為依托,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如,神州七號飛船順利返航,中國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出與之聯(lián)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膽想象。
八、靈活習作,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1.以教材為點,仿寫續(xù)寫課文
從語文教學實踐看,學生從讀學寫,由仿照寫到創(chuàng)寫效果明顯。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仿寫描寫桂林山和水的特點的句式;也可仿寫篇章結構“總--分--總”;?也可仿寫引用詩句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等。
2.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
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記一次?活動》等寫真實事例或活動時,在平時的班隊課上,我就多安排些農(nóng)村的趣味的游戲活動,如:拔河比賽、抽陀螺比賽、夾玻璃珠比賽……讓學生寫作之前玩自己喜歡的游戲,然后讓學生把活動的過程及活動后的感受寫下來。
九、開辟園地,讓學生施展才能
我在每月的教學中,堅持把每位學生認為自己最滿意的習作1—2篇通過修改謄抄后,裝訂在班級的《浪花集》。每學期編印一本《成長果園》班刊,讓每個學生互相交流,并記錄下自己成長足跡。
總之,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時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掌握規(guī)律,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我相信農(nóng)村學生愛上作文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