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平日里,我們免不了要與陌生人交往。自小聽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皆是勸教我們在與陌生人的交往中要多多出力,以誠相待。自古注入中國人血脈中的互信互利乃是與陌生人交往的絕佳信條。
這種信條,出門在外的中國人將其奉若圭臬,恪守不渝。身在美國的葉眉初入異鄉(xiāng),語言交流成了最大的障礙,她大著膽子參加社區(qū)活動,原以為“免費英語課”是個幌子,不想社區(qū)活動中心只是一群和自己一樣的異鄉(xiāng)人的安心之所;鄉(xiāng)村獨行,揚手搭車,簡兒將前一天的趣事講給朋友,卻換來“你輕信別人,容易被壞人騙”的回應(yīng)。簡兒不相信人與人之間只有懷疑和猜忌,天寒地凍之時,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點頭致意,都是一劑暖心的湯藥。
縱然提到陌生人,我們多多少少會縮起來一些,但這并不妨礙我們以一顆良善的心和不必草木皆兵的身形繼續(xù)與這個世界交往。對陌生人以禮相待,互通有無,如此,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