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奶山羊泄瀉的中獸醫(yī)療法

      2020-01-15 19:42:48王學(xué)新
      中國乳業(yè) 2020年7期
      關(guān)鍵詞:主證候溫治則

      文/王學(xué)新

      (山東省沂南縣湖頭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奶山羊泄瀉是指奶山羊排糞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泄糞如水樣的一種癥候。

      1 病因病理

      奶山羊泄瀉的主要病變部位在脾、胃和大、小腸。但是,其他臟腑的疾患,如腎陽不足,亦可導(dǎo)致脾胃功能失常而發(fā)生泄瀉。在臨床病例中,多因飼養(yǎng)管理不良,奶山羊久渴不得飲;空腹過飲冷水、冰渣水,或飲污濁泥漿水;或采食過量草料、冰凍草料、發(fā)霉腐敗變質(zhì)飼草飼料、混有塑料薄膜草料;飲喂不均,飲喂失調(diào),致使脾胃損傷,不能正常腐熟運(yùn)化水谷,清濁不分,故而作瀉。

      1.1 感受寒濕

      外感寒濕之邪,傳于脾胃,或內(nèi)傷陰冷,直中胃腸,致使運(yùn)化乏力,寒濕下注,清濁不分,遂成泄瀉。

      1.2 熱積胃腸

      暑月炎天,放牧后不得休息而趁熱急喂草料,郁而生熱;或草料霉?fàn)€,谷氣料毒凝于腸中,郁而化熱。熱傷腸絡(luò),腸中氣血瘀滯而作疼;熱傷脾胃,導(dǎo)致津液不能化生,水反為濕,濕熱下注,乃成泄瀉。

      1.3 宿食停滯

      長時(shí)間斷食,采食過急、過量,導(dǎo)致宿食停滯,脾胃受損,不能運(yùn)化水谷精微,水反為濕,谷反為滯,致使合污下降而成泄瀉。

      1.4 脾胃虛弱

      長期飲喂失節(jié),饑飽不均,草料質(zhì)劣,致使脾胃虛弱。脾虛不能正常運(yùn)化水谷精微,胃弱不能腐熟消導(dǎo),最終導(dǎo)致中氣下陷,清濁不分,遂而作瀉。

      1.5 脾腎雙虛

      久瀉不愈,脾陽受損,重者傷腎,腎陽虧損,最終脾腎雙虛,泄瀉不止。

      2 辨證論治

      2.1 寒瀉

      2.1.1 主證

      發(fā)病較急,瀉糞稀薄如水,便中有飼料殘?jiān)?、臭味較?。荒c鳴如雷,腹痛綿綿,耳鼻俱冷,尿少;精神不振,頭低耳耷,食欲減少或廢絕,反芻無力或不反芻;兼有外感風(fēng)寒者常伴有咳嗽、流涕;口色青白或青黃,口內(nèi)滑利,脈象沉遲。

      2.1.2 治則

      溫中散寒,利水止瀉。

      2.1.3 方藥

      豬苓8 g,茯苓10 g,澤瀉12 g,白術(shù)10 g,桂枝6 g,干姜10 g,茴香8 g(按50 kg體重奶山羊用量,下同);水瀉嚴(yán)重者,加訶子、烏梅、天仙子各5 g。共為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每天1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

      兼有外感風(fēng)寒并咳嗽、流涕者,用紫蘇12 g,半夏10 g,藿香、茯苓、陳皮各12 g,炒白術(shù)、甘草各15 g。共為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每天1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

      2.2 熱瀉

      2.2.1 主證

      瀉糞稀薄如粥樣,黏膩,或蕩瀉如水,赤穢兼腥,惡臭難聞;神情焦躁,減食或不食,不反芻或反芻無力,時(shí)有腹痛;兼有外感風(fēng)熱時(shí),常見發(fā)熱,口渴喜飲,尿短赤;口色赤紅,舌苔黃膩,口臭,脈象沉數(shù)。

      2.2.2 治則

      清熱解毒,健脾止瀉。

      2.2.3 方藥

      郁金15 g,訶子10 g,黃芩10 g,大黃15 g,黃連6 g,梔子10 g,白芍10 g,黃柏10 g。熱盛者,去訶子,加金銀花、連翹各6 g;水瀉嚴(yán)重者,去大黃,加車前子8 g、茯苓6 g、豬苓6 g;腹痛嚴(yán)重者,加延胡索10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每天1 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也可用白頭翁、萹蓄各12 g,秦皮、白術(shù)、茯苓、黃柏、車前子、瞿麥各8 g,黃連6 g。每天1 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

      兼有外感風(fēng)熱泄瀉時(shí),可用廣木香9 g,甘草10 g,黃芩、黃連各13 g,澤瀉、茯苓各15 g,葛根18 g,以解表清里、清熱利濕。每天1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

      2.3 傷食瀉

      2.3.1 主證

      厭食或食欲廢絕,反芻停止或減少,肚腹微脹,瀉糞稀薄,或糞內(nèi)夾雜未被完全消化的草料殘?jiān)?,噯氣酸臭;間有輕微疼痛,瀉后痛減;口色紅,舌苔厚膩,脈象沉緊。

      2.3.2 治則

      消食導(dǎo)滯,清熱利濕。

      2.3.3 方藥

      人用保和丸,按說明書成人用量使用。同時(shí)配以厚樸13 g,雞內(nèi)金、茯苓、甘草各15 g,海螵鞘20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送保和丸服下。

      也可用大黃25 g,白術(shù)、神曲各20 g,枳實(shí)、黃芩、黃連、茯苓各15 g,澤瀉10 g。加水共煎,濾液去渣,候溫灌服。每天1 劑,分2 次服用,連用3~5 劑。

      羔羊傷食瀉時(shí),可用山楂20 g,車前子15 g,枳殼、制半夏、干姜、麥芽、神曲、威靈仙、澤瀉各10 g,木香、檳榔、雞內(nèi)金各8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濾液去渣,候溫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1]。

      2.4 正虛瀉

      2.4.1 脾陽虛瀉

      (1)主證

      多因羊久瀉不愈或時(shí)瀉時(shí)止,慢性遷延不愈,病程較長。多見于體質(zhì)瘦弱的羔羊?;疾⊙蚋岜憩F(xiàn)為排泄物稀,且便中帶有奶瓣或未被消化的草料殘?jiān)?,體瘦形羸,精神萎靡,不思飲食,四肢冰冷,脈象緩弱。

      (2)治則

      健脾止瀉。

      (3)方藥

      黨參、白術(shù)、茯苓各18 g,炮姜、草蔻、白扁豆各12 g,澤瀉、山藥15 g,炙甘草10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濾液去渣,候溫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2]。

      也可用茯苓、黨參各15 g,炒山楂18 g,炒白術(shù)、砂仁、黃連、陳皮、枳殼、檳榔、紫蘇、車前子各10 g,澤瀉、木香各8 g,甘草6 g。加水1 500 mL,煎至500 mL,濾液去渣,候溫灌服,每天2~3 次,每次20 mL。

      2.4.2 脾陰虛瀉

      (1)主證

      多因奶山羊久瀉不愈或暴泄,致津液虧耗所致。病羊神情焦躁,呆立無神,毛發(fā)躁亂無光,口渴欲飲,喜飲厭食,糞瀉如水,脈細(xì)數(shù)。

      (2)治則

      養(yǎng)脾育陰。

      (3)方藥

      蓮子10 g,甘草、烏梅各12 g,白扁豆、杭芍各13 g,黨參、白術(shù)、山藥、熟地各15 g,茯苓18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每天1 劑,連用3~5 劑。

      2.4.3 脾腎雙虛

      (1)主證

      病羊脾腎雙虛,久瀉不愈,瀉糞中含有未被消化的草料殘?jiān)?;四肢厥冷;舌苔薄白泛黃,脈象細(xì)弱。

      (2)治則

      育陰維陽。

      (3)方藥

      吳茱萸、附子各7 g,破故紙、肉豆蔻、烏梅、五味子、桂枝、枸杞各12 g,白術(shù)13 g,茯苓、黨參、訶子、山藥各15 g,當(dāng)歸18 g。共為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每天 1 劑,連用3~5 劑[3]。

      猜你喜歡
      主證候溫治則
      “培土生金”治則的臨證經(jīng)驗(yàn)
      孔伯華治療眩暈用藥與治則的數(shù)據(jù)研究
      東部白松物候?qū)W特性及年生長規(guī)律觀測(cè)
      用姜巧治豬腹瀉
      經(jīng)方治療脾胃病驗(yàn)案舉隅
      四季劃分啥標(biāo)準(zhǔn)
      小兒濕疹的中醫(yī)臨床治則探微
      “循序漸進(jìn)”案例教學(xué)法在中醫(yī)內(nèi)科辨證思維訓(xùn)練中的應(yīng)用
      大眾科技(2015年2期)2015-03-31 06:26:53
      胸痹治則治法源流探析
      從主病主證角度探析君藥
      黔东| 赞皇县| 广汉市| 黑龙江省| 西和县| 宁南县| 旅游| 兴仁县| 张家界市| 阳江市| 定边县| 宣武区| 肥城市| 宝丰县| 永川市| 吴旗县| 石屏县| 玉龙| 周口市| 蒙山县| 浦城县| 顺昌县| 喜德县| 成安县| 永清县| 双柏县| 蒙城县| 扎兰屯市| 明水县| 客服| 峨眉山市| 来凤县| 凤城市| 清镇市| 洪江市| 武隆县| 神池县| 唐海县| 六安市| 巴林右旗|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