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妮
她是親子暢銷書作家,向人們傳遞育兒的智慧;她是深受信賴的金牌閱讀推廣人,眾多父母心中的“書單制定者”;她還是與眾不同的媽媽—一個好奇的“孩子”。
李崢嶸的身上有很多標簽:兒童文學協(xié)會理事、親子暢銷書作家、《北京晚報》資深編輯、北京市金牌閱讀推廣人,以及一個14歲男孩的媽媽。
“聯(lián)溪難記曲,疊嶂不知重”,當小溪連成一片時,再難記得它的曲折;當山巒形成連綿的屏嶂時,誰還數(shù)得清它由多少個山頭組成?李崢嶸笑著對記者說:“對于這些標簽我都很滿意,因為,它們都是生命對我的獎賞!我也很高興,自己沒有活成當年討厭的大人的樣子?!?/p>
“謝謝書,讓我們能經(jīng)歷的生命不止一次”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每樣?xùn)|西都必須學習怎么生活。太陽開始學發(fā)光,學著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試過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有成功。譬如說唱歌,它粗糙的聲音,把這個敏感的新世界嚇壞了。月亮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么。學發(fā)光嗎?白天它覺得這主意不好,晚上它又覺得這主意不錯。它一直無法決定,只好反反復(fù)復(fù),一陣子這樣,一陣子那樣,所以看起來有時圓有時缺。它學會的是不斷地變化……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這是童話《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的一段話,李崢嶸很喜歡。她認為父母要以最大的耐心去陪伴孩子的每一個時刻,讓孩子像太陽、月亮那樣慢慢地學習怎么生活,讓生活變得很簡單。
在眾多親子陪伴的方式中,李崢嶸最推崇親子共讀。因為孩子是時間的旅行者,只是偶爾進入父母的生命,總有一天會離開。而共讀一本書,就是試圖建立一個時空隧道,讓父母和孩子在某一個時段共同擁有一個短暫的連接。有時,大人會榮幸地被邀請進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終究會長大,共讀時光恰是在這個世界消失前,大人可以搶救下的瓦片。
八九歲時,李崢嶸特別喜歡童話書《綠野仙蹤》。鄰居小孩不識字,她就念給他聽?!毒G野仙蹤》寫的是一個小姑娘帶著鐵皮人、稻草人和獅子,為了各自的目標去尋找翡翠國王。那么長的書,小小的崢嶸都不覺得累,被故事中每一個未知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時光匆匆,后來帶著兒子光仔一起讀這本書時,她才意識到,這部童話所探索的主題正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所尋找的目標—家庭、勇氣、智慧和愛心。這就是讀書的樂趣所在:同樣的一本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收獲。
與光仔一起讀書時,她選擇書籍的唯一標準就是尊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因為讀書時,大人往往關(guān)注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的矛盾沖突,孩子則會留意那些被大人忽視的細節(jié)和不太引人注目的小人物,很好玩兒。
讀《動物烏托邦》時,李崢嶸和光仔討論主人公小兔子和狐貍。光仔關(guān)注的卻是一閃而過的小配角—那些穿著整齊劃一的西裝、叼著冰棍兒的倉鼠。他的理由是:“這些倉鼠就像我和我的同學們,別看穿著一樣的校服、背著一樣的書包,排著隊從學校規(guī)規(guī)矩矩走出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只是假裝和同學們一樣?!?/p>
母子倆還閱讀了很多關(guān)于熊的童書。光仔認為帕丁頓熊是真實存在的,維尼熊則是一個虛構(gòu)的形象,理由還非常充分:“帕丁頓熊住在倫敦,倫敦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那里面的人也都是真實的。維尼熊住在百畝林,百畝林是一個虛構(gòu)的世界,那里面的人也都是虛構(gòu)的?!闭f這話時,光仔才6歲,他的這番話反映了五六歲孩子對世界真假的認知特點。
當光仔長大一些,他們開始共讀歷史書籍。李崢嶸繪聲繪色地講述戰(zhàn)爭風云詭譎和朝代更迭變遷,希望光仔可以在史實中關(guān)注到一個人在大時代里的潮起潮落。而光仔更關(guān)心的是技術(shù)進步和科技發(fā)展對歷史的影響,比如馬克沁重機槍是如何改變了戰(zhàn)爭的格局。
李崢嶸說:“與孩子一起讀書,我有時就像是在沉睡的森林里被魔法喚醒,重新回憶起自己是怎么長大的。我人生的第一本課外書,是我5歲時父親在地攤上用一毛錢買來的《少年文藝》。那是一本二手書,卻被我視為珍寶。那時,書里的很多字我都不認識,就那么連蒙帶猜地讀完,猶如看了一場魔法表演,有限的簡單字詞組合,卻為我呈現(xiàn)出了萬千世界?!?/p>
李崢嶸還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是多么害羞、膽怯,因為身體不好、不擅體育,無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只能埋頭在書本里。10歲那年,她第一次給同學們講故事,緊張到腿腳發(fā)軟。但這并沒有影響她發(fā)揮出故事的神奇魔力,最終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和笑聲。講故事,也成為她樹立自信的重要方式。
“就這樣,在給我的孩子講故事的同時,我也一次次坐上時光機,重返我的童年,喚醒那些被埋藏已久的記憶,重新審視我的成長過程,溫柔地修復(fù)了我的童年創(chuàng)傷。”李崢嶸把與孩子一起閱讀、教育孩子的過程,視為自我滋養(yǎng)、自我修復(fù)的過程,視為不斷豐富生命、讓生命越來越圓滿的過程。
她說:“因為親子共讀,我可以盡量不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焦慮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盡量學會接受他緩慢的,甚至是隨意的成長腳步。謝謝書,讓我能經(jīng)歷的生命不止一次;謝謝孩子,讓我重新踏上返回童年的旅程,去理解我是如何長成了今天的我。”
“相信魚兒有自己的海河旅程,不必學烏龜爬上陸地”
作為一位金牌閱讀推廣人,李崢嶸每年要參加上百場與閱讀、教育相關(guān)的活動,是眾多父母心中的“書單制定者”。在全國各地做講座時,經(jīng)常有家長請她給孩子推薦書,并且提出很多育兒困惑。每當這時,她都會送出一句《綠野仙蹤》里的名句—你所需要的,是自己信任自己?!捌鋵?,這個問題反映了家長們對自己不夠信任?!?/p>
孩子的問題背后是一座秘密花園,大多藏著父母的童年故事。而那些難以解決、令人糾結(jié)的養(yǎng)育之憂,往往是父母尚未解決的成長問題。李崢嶸曾被《指環(huán)王》前傳中的一句話深深感動—當你歸來,你的世界將會不同。一次次面對爸爸媽媽們的提問,她都會耐心地傾聽,溫柔地回應(yīng):“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好奇的‘孩子。我愿意陪伴此時此刻的你,更愿意把每一個問題的解決之道當作是和你一起踏上探索自己秘密的征途?!?/p>
李崢嶸把為父母們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和有著科學理論根據(jù)的家庭教育常識,深入淺出地在《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長秘密》一書中娓娓道來。她很感謝那些提問,讓自己思索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