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經(jīng)歷著抑郁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是誤入歧途。無論導致抑郁的原因是什么,父母的訴求都不會改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回到原來的生活中。
清晨6點50分,高二年級的天成擠上了公交車。因為“身體不舒服”,他已經(jīng)兩天沒上學了,今天,他想再試試。離學校還有兩站的時候,他突然心慌、乏力、窒息……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天成絕望地從公交車上逃了下來,把書包摔在地上,頭也不回地走了?!耙痪托輰W吧!”天成媽在后面撿起書包,無力地喊了一句。
早晨7點,第二次上初三的阿暢被爸爸從床上拖到了地上。爸爸蹲在她身邊,苦口婆心地勸:“姑娘,求你了,去上學吧!”這話聽起來怎么這么熟悉?第一次上初三時,阿暢的壓力很大,成績一再下滑,情緒也不穩(wěn)定。那時,爸爸說:“姑娘,你休學吧!你這成績考不上好的高中,咱們重來吧!”當初求著她休學的爸爸,現(xiàn)在求著她去上學。
青少年抑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兒童期抑郁的患病率大概在0.5%~2.5%,而這個數(shù)字在青春期會驟增至2%~8%。這些患者中,大約有1/4被評估為重性抑郁,他們無法集中思考,記憶力變差,學習動力下降,情緒暴躁……他們中多數(shù)人會選擇休學,期待調(diào)整過后重新再來。然而,復學之路并沒有想象中好走,每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都要經(jīng)歷一番痛苦的掙扎。
并非叛逆,只是抑郁
抑郁的青少年常被大人誤解,所以,他們面臨著來自情緒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佩琳是重點校實驗班的尖子生,和最優(yōu)秀的孩子們在一起,壓力可想而知,她感覺自己時刻處于緊繃狀態(tài)。高強度的學習和無處宣泄的壓力,讓佩琳感到透支,偏偏她又很要強,哪怕一夜只睡了3個小時,也裝作若無其事??墒?,身體不會說謊,老師在講什么,根本進不到腦子里,看過的知識點,合上書就忘了……起床變得越來越難,有時實在爬不起來,她只能讓媽媽幫她請假。幾次后,媽媽對女兒“松散”的學習態(tài)度漸漸不滿,佩琳更慌了。
壓垮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案叨蠈W期的期中考試,我徹底考砸了!我覺得堅持沒有任何意義……”從此,佩琳不再努力,回家就躺在沙發(fā)上看手機,連洗澡、吃飯這樣的小事都要父母催很多次。爸爸無法接受女兒從“別人家的孩子”變成“廢物”,試圖用激烈的責罵喚醒她,甚至用冷水潑睡懶覺的她,但一切都是枉然,佩琳說:“壓力突破了臨界點后,我就感受不到了。同時,我感受不到任何東西……”
類似的故事,在很多家庭上演著,比如佳寶家。佳寶一直是大家公認的乖乖女,一帆風順的成長經(jīng)歷,讓很多同齡人羨慕。佳寶的媽媽是老師,初一時,恰好成為佳寶隔壁班的班主任。佳寶媽以嚴厲著稱,班里很多孩子都怕她,他們不敢公然反抗,便把憤怒轉(zhuǎn)移到佳寶身上。
“他們偷偷扔掉我的書,還在學校的貼吧里罵我。下課我連廁所都不敢去,怕聽到他們議論我的話……”佳寶向媽媽求助,媽媽卻說:“你人在學校,他們能把你怎樣?好好學習就行了,怕他們干什么?”
可是,佳寶仍舊害怕,連學都不想上了?;靵y中,只有阿剛一直鼓勵她。每天早晨,他會給佳寶發(fā)一條微信:“我在學校等你!”“只有阿剛,不會和同學一起起哄,他是我的依靠……”沒多久,這段青澀的戀情就曝光了,佳寶媽當著全校同學的面兒把女兒拖回家,又打又罵,什么難聽說什么。那一夜,佳寶從家里逃了出來。凜冽的寒風中,她穿著睡衣和拖鞋走了半個多小時,到奶奶家的時候,幾乎凍僵了。在急診室輸液時,佳寶做了一個決定,她再也不回學校了!
大人們時常覺得孩子太脆弱,“被別人嘲笑幾句怎么了?”卻不知道孩子在做出休學的決定前,有過多少掙扎。休學的孩子不是不求上進,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對自己的要求極高。達不到自我要求時,就會感到挫敗,壓力無法及時排解,便轉(zhuǎn)化成自我攻擊。內(nèi)耗掉所有的力量后,孩子就成了一個停電的玩具。這些內(nèi)心活動,父母無從得知,他們看到的只是孩子“頹廢”的表象和“叛逆”的行為。
另一條路上的風景,是不是更好
休學不僅給孩子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整個家庭調(diào)整了模式。震驚和沮喪之后,父母終于不得不接受。但休學后的孩子,真能過得幸福嗎?
“休學后,再也沒有該死的作業(yè)、考試、習題,我要按照我的心意生活!”作為曾經(jīng)的三道杠學霸,美華離開學校后也很風光,她把頭發(fā)染成了灰綠色,天天抱著滑板在廣場上挑戰(zhàn)高難度動作?!爸劣谝院蟮氖?,以后再考慮吧!”美華揉了揉摔痛的膝蓋,繼續(xù)挑戰(zhàn)。
休學后,天成再也不想碰書本,每天坐在電腦前打游戲。游戲越打越好,他萌生了想當專業(yè)電競選手的念頭,接觸了幾個專業(yè)選手,嘗試和他們一起訓練,卻被枯燥的訓練方式驚呆了:“每天對著屏幕點擊紅點,紅點越閃越快,眼睛都快瞎了……”天成只能承認,練游戲比刷題強不到哪兒去。最后,他把游戲賬號賣了,買了一雙限量版的喬丹鞋。穿上喜歡的鞋,天成更空虛了,因為他真的無事可做。
休學期滿,美華仍然不想回學校上學。媽媽一次次求教導主任:“我的孩子生病了,但是不能讓她沒有學上,能再給她一次機會嗎?”教導主任嘆了口氣:“成績先不說,只要她把頭發(fā)染回來,別對學校影響太差就行!”但美華幾經(jīng)摧殘的頭發(fā)已經(jīng)“糟”了,染不回黑色?!澳憧?,連頭發(fā)都不幫你!”美華說。
“我現(xiàn)在對他還能有什么要求?我早就放棄了!”“只希望孩子能開心點兒,別那么頹廢!”“只要孩子將來不后悔,他想過什么生活都可以!”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訴求,他們的要求“一降再降”,曾經(jīng)對孩子萬分期待,現(xiàn)在早就沒了。
大部分的家庭規(guī)則,在抑郁癥面前失效了。因抑郁而休學,不僅是簡單的學業(yè)暫停,也是孩子成長的停滯,甚至整個家庭的發(fā)展都會出現(xiàn)斷層?!昂⒆有輰W,我們什么心思都沒了,想停掉生意陪孩子,但又一想,孩子都這樣了,再不努力賺錢,將來全家人都沒吃喝……”父母內(nèi)心的掙扎,并不比孩子少。
因為關(guān)心,父母們也會竭盡所能,用各種“極端”的方法幫孩子。天成的媽媽聽說有一位“大師”特別靈,執(zhí)意拉著孩子去看一看?;丶衣飞希斐珊蛬寢尦称饋砹耍骸皠e再管我了,行不行?從小到大,你認為對我有用的東西,到頭來都沒有用!拜托你別再煩我……”一直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出來。之前,天成一直責備自己,覺得自己學業(yè)不夠成功,對不起父母。爭吵過后,他有一種痛快的感覺,也認清了父母只是個“普通人”的真相。
佳寶休學后,媽媽反思了很久,想用實際行動影響女兒,她搬進了佳寶的“臥室”:“你爸爸要用書房,我只能在你這兒看書了!”佳寶塞上耳機,拒絕交流。媽媽拼命想“影響”女兒,女兒堅決抵制任何影響,家里的氛圍讓所有人都透不過氣。
佳寶媽很不解:“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一些事,可是,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很注意和她說話的態(tài)度了!她怎么還不肯理我?”她不知道,抑郁的孩子都很敏感,他們不僅能看到父母表面的態(tài)度,也能感受到他們掩蓋的焦慮。佳寶說:“媽媽的和顏悅色,只是做做樣子,為了讓我回去上學而已!”
因為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對孩子的幫助,常常不是他們想要的。每一個家庭,都在不停地掙扎。
沒有標準答案的路,要如何走完
有一個關(guān)于抑郁的試驗:分別讓一組抑郁癥患者和另一組非抑郁癥患者打電子游戲,一小時后問他們,認為自己殺了多少只小怪獸?抑郁組的答案較準確,誤差不超過10%,而非抑郁組的人估計的殺掉小怪獸數(shù)量卻是實際殺掉的15~20倍。
抑郁患者通常會選擇現(xiàn)實地活著,他們很少欺騙自己,也不愿意欺騙自己。父母眼中孩子頹廢的表現(xiàn),恰是他們努力后仍不能改變現(xiàn)狀,不得不對現(xiàn)實妥協(xié)的結(jié)果,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所以,只有堅信孩子“逃避”的表現(xiàn)是暫時的,才能等來轉(zhuǎn)機。
初三的燕菲,復學之路算是比較順利的。“以前,我對孩子的要求很高,現(xiàn)在,只要她能重回學校,我就滿足了!”黑暗的日子里,燕菲媽媽終于看清,什么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以前,我總勸女兒遠離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現(xiàn)在,我卻很羨慕那些成績一般、上學勁頭卻挺足的孩子,他們多么健康啊,知道怎樣讓自己開心!”
但順利也只是相對而言,抑郁磨沒了孩子的耐心和毅力。燕菲很脆弱,任何風吹草動都讓她難以承受?!皨寢?,明天您給我請假,英語課要聽寫,我怕我不會!”“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昨天班里換了座,我周圍一個熟悉的人都沒有了!”面對女兒的要求,燕菲媽給自己打氣:“能提要求總比什么都不說強!”女兒生病這幾年,她已經(jīng)不再去對比“別人的孩子能做什么”,而是把目光收回到燕菲身上,為女兒的一點點進步感到高興。也許,更久的將來,女兒能承擔更艱巨的學習任務(wù),迎接更多的生活挑戰(zhàn)。
父母如果用足夠長的時間來觀察孩子抑郁后的人生軌跡,就會發(fā)現(xiàn),接納要比不接納幸福多了。孩子越接近自己本來的樣子,就越能減少迷茫。
曾經(jīng)在桌游室打發(fā)時間的夢美,復學比較順利,但學習的熱情大不如前。相反,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在一款叫作“劇本殺”的游戲中,她在反復推敲劇本、編撰自己的劇本中獲得樂趣,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不出意外的話,我的大學和就業(yè),都會圍繞這個領(lǐng)域!”夢美很開心地說,“只有在推理劇本的時候,我能感覺自己‘活著……”夢美的選擇,也獲得了家人的尊重。夢美媽說:“曾經(jīng),我們差一點兒失去她,現(xiàn)在她想怎樣生活,我們都能接受?!?/p>
孩子們經(jīng)常用“分化”來形容抑郁前后的狀態(tài)。之前,他們是一個普通的學生,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因為抑郁而休學后,他們豐富了自己的體驗,也開始慢下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22歲的文慧,正準備開啟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高三那一年,她因為抑郁休學了,后來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學。大學時,她開始蛻變:加入了街舞社,挑戰(zhàn)自己曾經(jīng)不敢做的事;也和舍友一同做志愿者,去支教,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慢慢地,她不再糾結(jié)高考的分數(shù)和曾經(jīng)的失敗。相反,體驗過黑暗后,她更加珍惜日常的每一天。
“考研是我自己的選擇,家人都勸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但我覺得自己的狀態(tài)很好,想挑戰(zhàn)一下!”最后,她得償所愿?!盎叵肫鹨钟魧ξ业挠绊懀腋杏|最深的,是要學會摒棄‘雜念?!蔽幕鄹嬖V我們,抑郁發(fā)作的時候,會有很多自我的對話,每天都在罵自己。越罵自己,越?jīng)]力氣。文慧花了很長時間尋找喜歡的事情轉(zhuǎn)移注意力,那些自我責備的聲音終于漸漸弱了下去。
困頓在黑暗中的人,總覺得自己找不到出路。但是,每一個熬過抑郁、戰(zhàn)勝疾病的人回頭看,都能發(fā)覺自己的成長。抑郁襲來時,父母往往準備不充分,但陪伴孩子走過抑郁之路,他們也增強了心中的韌性,體會到了更豐富、更純粹的喜怒哀樂。那些能夠接納困境,耐得住時間考驗的家庭,多半盼來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媽,給我報個補習班吧,把高二的知識補一下!”休學一年后,天成突然對媽媽說。通常,孩子是懂得自己該做什么的,他們的康復總需要一些時間,父母要學會等待。
“以前,我覺得人生是一條線,現(xiàn)在才明白,人生是由一個個點組成的,只有把握好每個點,才能把這條線延續(xù)下去……”復學前,天成在自己的空間中,更新了這樣一條狀態(tài),獲得了上百個點贊和留言。其中一條讓天成很暖心,曾經(jīng)的同桌說:“兄弟,我們等著你回來!”
后記:
抑郁癥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看到的完全不同。如果父母沒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就不會真正理解那個世界的喜怒哀樂,很多的“建議”和“舉措”也成為徒勞。今天,我們將抑郁癥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想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看到他們的多層次需要。
其實,抑郁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它有可能是吞噬一切的“黑洞”,但掙脫后也能贏來真正的光明。很多孩子通過患病更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懂得了與父母、與自己的過去和解,進而更好地和周圍人乃至整個社會相處。
我們希望,當孩子從抑郁的世界回歸到普通的世界時,一切停滯的生活慢慢啟動,孩子和家人都可以鼓起勇氣,面對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