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強調,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要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面向所聯系的領域和群體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組織動員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講述親身經歷,弘揚愛國傳統(tǒng)。關工委作為黨委領導下的群眾性工作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青少年的紐帶,要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南昌市各級關工委和關愛報告團積極行動起來,認真學習、深刻理解《綱要》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以堅持不忘初心,弘揚“五老精神”,增強各級關工委的使命與擔當為出發(fā)點,切實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永恒主題,貫穿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
南昌的紅色資源很多,全市各級關工委立足實際,深入挖掘南昌獨有的“英雄基因”,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把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方志敏烈士陵園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同時,積極組織全市各級關愛報告團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宣講,使青少年真正了解南昌曾經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出現的重要歷史人物、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激發(fā)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愛國之情,增強愛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充分利用網站和微博、微信等媒體,搭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平臺,延伸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網絡空間。同時,積極探索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種形式,搭建青少年便于參與的平臺,開辟青少年樂于參與的渠道,努力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做得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扎實細致,更加富有成效。
充分利用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學校建立的青少年陣地和開辦的“四點半課堂”,增設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基因的教育內容,組織五老進課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充分利用“雙百工程”,開展“大手牽小手,聽黨話、跟黨走”活動,實行五老與困難青少年進行的“一對一”結對幫扶。全市各級關工委把“雙百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突出幫扶重點,解決幫扶難點,形成幫扶機制,提高幫扶效益,實現幫扶目標,促進“雙百工程”擴大幫扶規(guī)模、擴大資金籌措渠道,提高幫扶成效。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使廣大青少年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