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川豫 四川音樂學院
新聞攝影是對正在發(fā)生的事實進行瞬間性的拍攝并加以文字說明而產生的一種傳播形式。新聞攝影具有新聞性、形象性、真實性三個特性,瞬間性的畫面形象是新聞攝影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新聞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的,而新聞記者拍攝的新聞必須具有瞬間性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平淡無奇的一張照片,所以說決定性瞬間是決定新聞照片的成功與否的關鍵。
經典的瞬間性形象,它是從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銳利的眼神、一場大火、一個壯闊的場面、一群鳥飛過,無論是哪一種形象,它都可以表現(xiàn)瞬間性實事的,稍縱即逝又難以抓住的,所以這就對新聞攝影記者要求很高,他們必須有著專業(yè)的拍攝技巧,通過巧妙的構圖把瞬間性的狀態(tài)完美的呈現(xiàn)在畫面中。同時又能具備豐富的文字功底,將照片加以文字修飾發(fā)送到電視或是報刊去報道。
“決定性瞬間”是指拍攝時的特定時刻,作者將構圖、形式、色彩、光影等因素通過照片的方式完美的呈現(xiàn)在一起,是法國攝影師布列松在1952年通過自身不斷實踐提煉出來的。
決定性瞬間在新聞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與繪畫產生分離,體現(xiàn)出攝影的本質,盡管有人反對這個觀點,但也不能改變布列松在新聞史上的地位。布列松在新聞攝影中主要從五個方面來展現(xiàn)他的“決定性瞬間”分別是“圖片故事”即整個照片所表達的故事,有組照或是單幅照片?!爸黝}”就是整個照片的思想和靈魂?!皹媹D”是一種表達技巧?!吧省庇胁噬⒑诎變煞N,布列松常用的黑白敘述?!凹夹g”只是拍攝的一小部分,它使照片成型但內在核心是思想。
決定性瞬間的提出將攝影推到一個高潮,它不僅是一個理論,更是一種哲學思想,是探索世界的本質,攝影師在快門按下去的那一瞬間構成好畫面,實現(xiàn)動與靜的完美結合,在那一瞬間要考慮構圖、色彩、光線,所以說這一理論是攝影史上的重要思想。
“決定性瞬間”是由人物和環(huán)境兩種方式組成。人物的決定性瞬間是包括神態(tài)、動作、構成,環(huán)境的瞬間性包括前景、后景、光影組成,前景是指鏡頭中位于主題前面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具有烘托主體增加畫面深度的效果。背景可以襯托主體、輔助構圖、增加照片的故事內容,拍攝者可以捕捉最具有決定性瞬間的背景,便于讀者更加了解畫面中的整個事件。在拍攝主體人物是要巧妙的運用光線來勾勒人的輪廓,以此為輔助這樣更能抓住人物的形態(tài)。
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不同,新聞攝影是需要在關鍵時刻抓拍,也就是說沒有前期準備的一張照片,拍下來的那一瞬間就要想好形式、構圖等,而藝術攝影是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才能拍出理想的效果,所以這就對新聞攝影者要求很高,要關注著整個事件的經過,注意細節(jié),并在決定性的一瞬間下拍出照片。
在拍攝過程中會有很多瞬間一閃而過,要怎么要把握,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抓住人物的形態(tài)、眼神和動作,這是拍攝的關鍵,是整張照片的核心,其次要抓住細節(jié),一些細小的微不足道但又有著畫龍點睛之筆的,比如一束光、流動的水等,最后要關注整個畫面背景,要找到最適合人物出現(xiàn)的地方,要干凈整潔但又能把環(huán)境概括出來,讓讀者一眼了解到照片的內涵。
真實、活潑、新鮮、自然的照片更容易受到讀者喜歡,這樣可以把讀者的情感、視覺、聽覺一起調動起來產生共鳴,可以讓讀者做到不看文字說明就能了解新聞事件的經過。這些典型性的瞬間形象是從何而來呢?并不是靠想象和擺拍來完成,它是需要真實的,從生活中找到瞬間性的形象,要邊觀察,做到眼疾手快。在深入觀察的基礎上要選擇最具有代表力的情節(jié)來拍,因現(xiàn)場秩序可能會很混亂,如發(fā)生突發(fā)情況災難性的瞬間時要一次性拍完,不要拍一張看一張。
布列松對新聞攝影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把攝影的本質推到了高潮,使攝影和繪畫分離出來,如此巨大的貢獻在晚年被人們稱頌為“新聞攝影之父”。他為我們后輩新聞攝影師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記者而言,缺少的不是新聞,而是對瞬間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