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詩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百鳥歸巢》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譜”之一,簡稱“歸巢”,也有部分手抄古本稱之為“百鳥”,其演奏技法特殊,曲調婉約,結構講究陰陽和鳴,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美學。該作品譜面記載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南音文獻是道光年的《琵琶指法》,其以“琵琶指法”命名,說明了南音工?譜是根據(jù)南音琵琶的彈奏指法而形成的南音獨特的記譜法,并已沿襲千年,是除古琴減字譜與工尺譜外,現(xiàn)仍在使用的中國古譜。另外,以典故傳說為引,足以證明泉州南音在清代已非常流行,“五少先生因思念家鄉(xiāng),和奏《百鳥歸巢》之譜,感動了皇帝并賜予宮燈涼傘,榮歸故里”的故事具有觸人心弦的藝術魅力、細膩的情感表達、極其豐富的音樂意象、深厚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百鳥歸巢》深厚的文化根基。樂曲以鳥為刻畫對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動的描寫了日落天昏,投林安宿的恬靜畫面。借用比喻的手法將“鴛鴦戲水”、“蝴蝶雙飛”、“黃蜂出巢”將鳥兒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創(chuàng)設了悠然自得、與世無爭,天下太平,生活和諧的美好景象。此首樂曲南琶彈奏的左手技法豐富,右手技法難度較高的一首作品,以優(yōu)美動聽著稱,使人聽后深受感動,常作為南音會唱的結束曲,稱為“煞譜”,并借“宿鳥歸飛”的音樂意境,寄托了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對故國家園無限的懷念和深深眷戀,是泉州南音“譜”的典范,世代傳承,久盛不衰,具有深厚的音樂文化內涵。
《溪山琴況》言:“惟貴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溫潤呈之……蓋潤者,純也,澤也,所以發(fā)純粹光澤之氣也。左芟其荊棘,右镕其暴甲,兩手應弦,自臻純粹……無毗陽毗陰偏至之失,而后知潤之之為妙,所以達其中和也。”《百鳥歸巢》的演奏形式由南琶、洞簫、二弦、三弦、拍板組合而成。南琶與三弦在左,洞簫與二弦在右,左右兩邊分別對稱并形象“八字”排列,拍板居中,保留了漢代相和歌“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而歌的演出形式”。“和譜”時,南琶、洞簫為“陽”,洞簫溫潤南琶。三弦、二弦為“陰”,二弦溫潤三弦。拍板為“中”,陰陽和鳴,體現(xiàn)出了中國音樂美學的“中和”之美。再次,《百鳥歸巢》的演奏中,運用了南琶許多特色指法來形容禽鳥的姿態(tài),例如:“落指”形容禽鳥矯健、輕盈的身姿。該指法在南琶的演奏中以“有聲無影”形容演奏者的高超技藝,該指法的彈奏需要左右手相互呼應,左手負責完成移指動作,右手完成彈奏,彈奏位置位于南琶復手與最后一個徽位的中間,每個指頭向琴弦45 度角彈出,并要求五個音盡可能彈在一個位置上,最后用一個“點”來中和這五個音。若該指法要在作品中完美的呈現(xiàn),需細心探究每個手指的運動規(guī)律與方向,自會達到純粹的境地,溫潤的聲音就會逐漸體現(xiàn)。這時,南琶彈奏講究一陰一陽,剛柔相濟,不得有偏倚之失。這樣演奏出的音樂達到美妙極致,達成音樂“中和”。因此,從南琶演奏技法的運用以及作品對于該技法的重視程度,可看出“中和之美”在《百鳥歸巢》中的地位之深刻。
《百鳥歸巢》有六個樂章,描寫禽鳥日暮投林的音樂景象。一為“鳳凰展翼”;二為“喜鵲過枝”;三為“鴛鴦戲水”;四為“蝴蝶雙飛”;五為“黃蜂出巢”;六為“蜘蛛結網(wǎng)”。樂曲每一章均描寫不同禽鳥日暮投林的狀態(tài),借蝴蝶、黃蜂、蜘蛛形容禽鳥的投林姿態(tài),抒發(fā)禽鳥的內心情感。全曲為歡快跳躍的疊拍即2/4 拍子,以“工”開始,并結束在“工”音上,使得音樂有強烈的歸屬感,確立了全曲的調式。本章的第一樂段用簡單的音符描寫了鳳凰起飛前的準備動作,用南琶指法“甲線”形容鳳凰拍打翅膀。第二樂段惟妙惟肖的運用了休止符“歇”,使得音樂俏皮、有活力、有生氣,充分體現(xiàn)了該作品禽鳥形象的靈動,顯示了該曲目獨特的風格特征,并且該樂段在每章中均有不同程度再現(xiàn),強調了主題。第二章“喜鵲過枝”形容禽鳥起飛后穿梭在樹林里,使用“喜鵲”這一形象,表現(xiàn)出了日暮喳喳的鳥鳴聲,熱鬧非凡,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愉悅心情。第三、五、六章中多次出現(xiàn)“簫弦中音”:南琶、三弦演奏正常音高,洞簫、二弦低八度演奏;“簫弦正音”:南琶、三弦、洞簫、二弦演奏同一音高;“簫弦返高”:琵琶、三弦演奏正常音高,洞簫、二弦高八度演奏。用“簫弦返高”、“簫弦中音”的音樂手法,比喻天上飛的,水里游的,由此可見,該作品注重音樂協(xié)調,相互呼應。第三章“鴛鴦戲水”中“戲水”的演奏技法“點”、“挑”的運用及組合,體現(xiàn)了音樂作品內容和南琶技法完美的結合。第四章“蝴蝶雙飛”中的“一飛”和“二飛”的演奏技法“一空單凡”的對稱運用,形象表達了作品的音樂意象。第五章形容禽鳥已回歸到巢穴之外,把萬千禽鳥的姿態(tài)比喻成黃蜂涌動。本章是全曲音樂內容最多的一部分,結合了前四章中的音樂特色,表達禽鳥多樣的形象。第六章“蜘蛛結網(wǎng)”,本章把禽鳥回到巢穴內的形狀比喻成蜘蛛結的網(wǎng)。從上述可看出,該作品無論是音樂結構、音樂形象、南琶演奏技法還是人與自然、禽鳥之間的都是那么的協(xié)調,體現(xiàn)出了中國音樂美學的“協(xié)調之美”。
《春秋左傳正義》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庇纱丝梢姡魳芬獌?yōu)美動聽,不能過于單一,需講究五音六律,才能達到和諧統(tǒng)一。先王諧和五聲,是用來平靜他的內心,完成政事的,內心平靜了,德行就和協(xié)了。因此,音樂的和諧能對聽眾的感官產生影響,使之心平德和?!栋嬴B歸巢》為五空管,由五聲音階組成,旋律優(yōu)美,活潑,跳躍,充滿生氣是諧和的音樂?!栋嬴B歸巢》每一章節(jié)音樂內容皆描述禽鳥無拘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場景,使得聽者心情愉悅、放松,通過音樂的感悟,體驗美妙的人生,對自由充滿渴望與向往,使聽者擁有美麗的心情,是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該作品的音樂內容體現(xiàn)了禽鳥間的和善相處以及禽鳥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傍x鴦戲水”、“蝴蝶雙飛”,兩章音樂內容表達了君與臣、父與子、夫與婦、兄與弟、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要求彼此間要講求信用、懂得知恩圖報、注重倫理道德。最后一章“蜘蛛結網(wǎng)”描寫了大家庭的團聚,常引發(fā)海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本章通過禽鳥的和諧相處告誡人們,生活間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團結一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該曲音樂內容符合晏嬰認為的和諧之曲,能使人達到到心平德和的境界,也應和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中的“和善”觀,即和諧的形式與仁善的內容的有機統(tǒng)一。《禮記·樂記》曰:“大樂與天地同和?!逼洳粌H要求音樂和諧,物本身也要和諧,物與物之間要和諧,物與自然也要和諧。繼而從物的要求上升到人的精神追求與性情陶冶,借曲抒情,情景交融。通過藝術感悟世界,透過意象體悟人生,追尋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
《溪山琴況》言:“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而和至矣。”本人借古琴之道,感悟南琶彈奏的技術技巧之活用,是使音樂達到“和”的重要范疇。南琶的“弦與指合”,是指演奏者對南琶技巧的自如運用,如右手最基礎的“彈”、“挑”到快速“彈”、“挑”的“撚指”和均勻的五聲“落指”的熟練彈奏;左手的按弦深度、換指速度、移把速度的強化練習,左右手的協(xié)調配合運用,達到南琶彈奏運用自如的效果?!爸概c音合”則形容在南琶自如運用的基礎上,對南琶演奏音質的追求。通過反復的練習,找到南琶最佳的彈奏角度、力度和發(fā)力點,結合彈奏者的指法安排,彈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妙音色。“音與意合”指在前者的基礎上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百鳥歸巢》描寫的是禽鳥日暮投林的景象,同時也可借該景象表達海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那么演奏者在技法和音色都達到理想狀態(tài)時,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便是最高的境界。演奏者通過主觀意識,在腦海里構建一副《百鳥歸巢》圖像,通過故事的發(fā)展,控制音樂情緒的變化,時而高漲時而低沉,以此表達作品的音樂意象及文化內涵。如若做到“指、音、意”合,那么所彈奏出的音樂才能真正達到“和”的標準。另外,《莊子集解》言:“樂者……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蟄蟲始作……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窮……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庇纱丝煽闯?,人世間凡事都講究互補,只有做到長短相濟、剛柔互補、陰陽和鳴,方為最好的音樂?!栋嬴B歸巢》的記譜和演奏都以南琶為主,而南琶的演奏主要由“彈”、“挑”來完成,其中“彈”為“陽”通常出現(xiàn)在樂曲的強拍,挑為“陰”一般出現(xiàn)在弱拍,整首《百鳥歸巢》由眾多個“陰”、“陽”組合而成,不管是該樂曲中的陰陽還是演奏形式中的陰陽,還是彈奏指法中的陰陽,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音樂美學的“和合之美”。
因此,《百鳥歸巢》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音樂美學“和”的重要內涵,它同時也是泉州南音的靈魂。而該曲最后一章“蜘蛛結網(wǎng)”,因左手獨特的“指路”構成,常被南音人認為是南琶中的“八卦”(查《新華字典》中記載:“八卦,中國古代用來占卜的象征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八種符號,相傳伏羲氏所創(chuàng)。”本文中所指的“八卦”是形容由南琶彈奏“指路”構成的“八卦圖”)。不僅如此,筆者發(fā)現(xiàn)繹如齋《大譜薄》在《百鳥歸巢》第六章標題下方記載:“蜘蛛結成網(wǎng),八卦定乾坤”,這說明了南音人對這個“八卦”的口耳相傳并非毫無依據(jù)。而作者巧妙地將“群鴉投林”比喻成“蜘蛛網(wǎng)狀”形容群鴉投林聚成一窩的畫面,再由“蜘蛛網(wǎng)狀”的陰陽構成,延伸成“八卦”,體現(xiàn)出了古人的智慧與作品深層文化內涵,透過“八卦”可看出古人對音樂美學的講究以及泉州南音文化之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