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鵬輝
【中圖分類號】R4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日常生活中,得了結腸炎一定要及時治療,因為結腸炎經(jīng)常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危害。首先,大量便血,便血是結腸炎的常見臨床癥狀之一,而便血量則是衡量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嚴重便血者,可在短時間內大量便血,同時伴有血色素降低、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癥狀。其次,腸狹窄,常見于病程較長(5~25年)、病變廣泛的病例中,以直腸、乙狀結腸、左半結腸等部位為主,臨床癥狀并不顯著,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腸阻塞,如果出現(xiàn)了腸狹窄的現(xiàn)象,一定要警惕腫瘤,并及時的對腫瘤的良性和惡性進行鑒別。再次,腸穿孔,是中毒性腸擴張的常見并發(fā)癥,通常以半結腸為主,皮質激素的應用,一般被認為是腸穿孔的危險因素。最后,中毒性腸擴張,是結腸炎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通常是針對于全結腸炎的患者而言,致死率高達44%,病情惡化較快,中毒現(xiàn)象顯著,同時還會伴有腸鳴音減弱、反跳痛、腹部壓痛、腹瀉等臨床癥狀,隨著白細胞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發(fā)生腸穿孔的概率也會越來越高。除此之外,少部分結腸炎還會演變?yōu)榻Y腸癌,發(fā)生概率約為5%,常見于全結腸炎、病程較長者。
結腸炎的危害不容忽視,專家提醒人們,得了結腸炎一定要及時治療,引起重視,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恰當可行的治療措施,同時還要保持樂觀心態(tài),這樣才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一、結腸炎的治療
(一)干細胞治療
對于結腸炎,干細胞治療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在治療1~4周后,腹水、身體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可明顯減輕,甚至完全消失,在治療的4~12周,干細胞逐漸分化,可實現(xiàn)對白蛋白等指標的有效改善,治療6個月后,可對患者受損肝組織進行修復,逐漸恢復肝功能,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
干細胞治療發(fā)成本低廉,相比于活體肝移植,干細胞治療的費用只相當于其十分之一,且兩者在遠期效果方面并無顯著差異,屬于一種安全、可靠、平民化的治療方法。
干細胞治療風險小,手術過程比較簡單,同時實現(xiàn)了對介入微創(chuàng)技術的有效應用,治療后患者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排異反應,若患者身體素質良好,可在治療后數(shù)日出院。
(二)穴位治療
在中國醫(yī)學領域中,自古以來都是在通過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對穴道療法的效果進行解釋。在一些故意學名著中記錄的“氣血”,實則就是支配人體內臟的一種能量,如果這種能量出現(xiàn)波動,便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疾病。如果人體的內臟出現(xiàn)異常,一般都會在內臟徑路上有所反應,同時也會進一步的在能量不順的經(jīng)穴上進行顯示。為此,通過對相應的穴道施加刺激,可促進能量的順暢流動,從而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1]。
對于結腸炎,亦可進行穴位治療,通過對相應的穴位進行刺激,能夠達到強身健體、調整神經(jīng)脈絡的目的,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食療
在結腸炎患者的腹瀉期間,一定要注意營養(yǎng)補充,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減少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如蒜苔、韭菜、芹菜等,以減輕或避免的對腸粘膜造成的機械性損傷。對于結腸炎患者是否能夠飲用牛奶的問題,一般要看患者在飲用牛奶之后是否會出現(xiàn)腹瀉的癥狀,正常情況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經(jīng)常會對牛乳蛋白產(chǎn)生過敏反應,另外,如果患者腸道缺乏乳糖酶,在服用牛奶之后也會產(chǎn)生腹瀉的問題。相比于西方國家,中國人患乳糖酶缺乏癥的概率較高,因此,結腸炎患者必須要重視起這一問題,如果真的有牛乳過敏,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要限制乳制品的攝入,以免加重腹瀉。
對于結腸炎患者,由于其長期營養(yǎng)不良、食物攝入過少以及腹瀉便血,很有可能會使體內缺鐵、貧血或葉酸缺乏,因此必須要適量補充。正常情況下,可通過注射或者口服養(yǎng)血補腎、益氣健脾的中藥,來達到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的目的,但要注意不能濫補,而是要辯證用藥。對于長期性腹瀉的患者,可適量補充鋅、鎂、鈣等微量元素[2]。
(四)其他治療方法
慢性結腸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和病原體感染等因素相關,病程較長,治愈困難,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多便中帶血和黏液,痛苦萬分,這些癥狀僅依靠健脾益腸、調理脾胃并不能徹底解決,還要注意健脾和中、寒熱通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自身免疫力底下的患者,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一定要盡可能多的食用營養(yǎng)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具體如蔬菜、水果等,少吃肉類。
對于病原體感染患者,病原體感染一般是由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導致,治療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增強身體免疫力和白細胞;第二,加快人體淋巴排毒,從而逐漸排出病原體所分泌的毒素,破壞病原體生存環(huán)境,阻礙病原體繁殖,最終消滅結腸炎上的病原體,取得良好的效果。
對于精神因素和遺傳基因,建議患者每日保持愉悅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只有不處于有助于精神因素和遺傳基因復發(fā)的環(huán)境,就能使結腸炎慢慢的康復[3]。
對于結腸炎,正常情況下,大便恢復正常才意味著疾病恢復正常,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未出現(xiàn)腹痛、粘凍等癥狀,經(jīng)過內窺鏡檢查,發(fā)現(xiàn)腸粘膜水腫、充血等完全消除,這樣才能證明結腸炎已被治愈,符合臨床治愈標準?,F(xiàn)實生活中,很多結腸炎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自身的臨床癥狀消失,就會立刻停藥終止治療,在未經(jīng)內窺鏡的檢查下,認為結腸炎已被治愈。但實際上,在未經(jīng)任何臨床專業(yè)診斷就擅自停藥,很容易導致疾病復發(fā),因此,患者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嚴格用藥,不能擅自停藥,以免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楊雅娟,劉偉,魏萌,等.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骨質疏松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9):154-155.
葛宇黎,李亮成,霍麗娟.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粘膜ICAM-1及CD44s的表達[J]. 江西醫(yī)藥,2006,41(4):203-205.
韓現(xiàn)紅,戴新娟.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對疾病相關飲食知識、態(tài)度、行為及需求調查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