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捷地減河閘壩工程歷史變遷及原因探析

      2020-01-18 19:34:59
      關(guān)鍵詞:南運河水患水壩

      張 德 瑋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1)

      關(guān)于南運河的研究,前人的成果不可謂不豐。然而,前人研究多從歷史地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南運河在明清時期水環(huán)境的變化,對于南運河上減河本身的屢修屢廢以及運河與減河流經(jīng)地的水患災(zāi)害卻少有論述。下文便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概述捷地減河閘壩工程屢修屢廢的歷史并分析其背后的主客觀原因。

      一、捷地減河閘壩工程溯源

      南運河原名為御河,是“京杭大運河”在華北地區(qū)的重要一段。“南運河上游曰衛(wèi)河,源出河南衛(wèi)輝縣西北蘇門山之百門泉?!盵1]“(衛(wèi)河)至山東館陶縣合漳河,臨清州接汶水?!盵2]43京杭大運河自臨清州以下稱為南運河。南運河流經(jīng)直隸東光縣、滄縣和青縣,并于天津府三岔河口處與子牙河及北運河相會形成海河,由大沽入渤海。為保證南運河漕運暢通,明清統(tǒng)治者在捷地挑挖減河以調(diào)節(jié)運河河水,卻屢修屢廢。

      (一)明代利用捷地減河的嘗試

      弘治三年(1490),南運河漲溢影響國家漕運順通,危害兩岸百姓生計。朝廷在南運河流經(jīng)地滄州捷地村開挖1條至劉三家莊的減河,“河長一百八里、出于衛(wèi)河?xùn)|岸”[2]43。減河與運河以一座滾水壩相連接,每當(dāng)運河漲水,滾水壩便將運河中多余的水排入減河中,從而防止南運河中的水量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范圍。但由于捷地地勢低洼,減河排水屢次淹沒兩岸農(nóng)田。因此,減河在開通不久后便遭廢棄,即“濱河田稼屢遭淹沒,旋塞之”[2]21。由此可見,由于明朝廷不能解決捷地減河漫溢威脅兩岸民生這一問題,因此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二)雍正時期捷地減河的重開與改造

      “雍正三年,直隸大水,諸河泛濫,壞田廬?!盵3]8086皇帝命怡親王允祥及大學(xué)士朱軾修治衛(wèi)河(南運河)、淀池河、子牙河和永定河等直隸諸河。怡親王尋求熟悉直隸水利的官員,朱軾便向其推薦了庶吉士陳儀。陳儀認(rèn)為天津為直隸諸河入海之處,治理直隸水患的關(guān)鍵在于治理天津水患。而又由于南北運河及子牙河皆在天津三岔河口匯聚一并向東注入大海,因此增加河流入海口并提前宣泄河水就顯得十分重要。即“欲治河,莫如先擴達(dá)海之口。欲擴???,莫如先減入口之水”[3]8086。

      雍正四年(1726),在陳儀的建議下,為了減輕天津的壓力,亦為了防止南運河“漫堤”影響民生,怡親王允祥準(zhǔn)備重開捷地和興濟兩處減水河,以在天津之南提前宣泄南運河過多的河水??紤]到捷地減河兩岸的民生,怡親王計劃疏浚河道并在減河口設(shè)置可以人為操控的5孔水閘,并于南埝外修筑1條50余里長的遙堤。怡親王希望通過5孔水閘限流和遙堤防洪的辦法解決捷地減河兩岸的水患問題。但后來由于工程量巨大,捷地減河河道一直未能得到及時疏浚,由此便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雍正九年(1731),南運河河汛,由于減河河道未能及時疏浚“以致汛水入閘,兩岸村莊每成巨浸”①,又因為“水閘簸箕入身短促,汛水過壩不足抵御。現(xiàn)在灰土簸箕,沖掀成坑”①。怡親王在捷地減河兩岸通過設(shè)置5孔水閘限制水量并于減河兩岸修筑遙堤的辦法未能解決捷地水患問題,減河閘口亦因河汛過大而遭到破壞。

      二、乾隆年間減河“改閘為壩”

      天津為南北運河及子牙河的入海處,河道眾多使得此地多洪澇災(zāi)害。乾隆三十五年(1770)六月,連日大雨導(dǎo)致天津芥園以南運河漲溢,即“本月初十日以后連日大雨……南北運河諸水同時陡長隨處出槽漫溢”②。又由于天津海河恰逢秋汛,早晚大潮使得河水入海不暢,因此便造成了天津水患?!霸缤韮沙蹦媪黜斪?,瀝水、河水均無歸路……沿河濱淀村莊均被水淹?!雹谥彪`總督楊廷璋建議在天津芥園修減水壩以宣泄過多的河水。而乾隆皇帝認(rèn)為,在天津設(shè)置減水壩不能起到保護天津的作用,命布政使周元理于南運河上游另尋一地宣泄河水。如《高宗實錄》中所載:“因諭周元理詳悉勘度情勢,于上流另擇妥善之地?!雹?/p>

      (一)“改閘為壩”的原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初,皇帝東巡,路過興濟減河時便生出停止芥園減水壩工程并把雍正年間在興濟和捷地兩處所設(shè)置的水閘改為減水壩以防止水患的想法。正如《高宗實錄》中所載:“今日御舟過興濟牐,閱視大概情形,似宜僅用減水石壩,不應(yīng)更立牐座?!雹匐S后,乾隆命工部尚書裘日修會同楊廷璋和周元理至滄州勘察。3人勘察后認(rèn)同了乾隆的想法。同年三月,乾隆至捷地閱堤,“定捷地、興濟二牐為減水壩,罷芥園減水壩工”①。并留下御詩一首,刻碑于捷地減河岸③。對比《高宗實錄》及《乾隆壩工記事詩碑》(以下簡稱《詩碑》)內(nèi)容可知,乾隆認(rèn)為興濟和捷地兩處應(yīng)“改閘為壩”的原因主要有4點。

      1.保護天津和保障漕運的需要

      由于芥園距天津城太近,因此在芥園修減水壩宣泄河水無異于“開門揖盜”,并不能有效防范運河漲水對天津的威脅。這也是乾隆“改閘為壩”的主要動因。清朝南運河流域水環(huán)境逐漸惡化,天津地區(qū)洪澇災(zāi)害多發(fā)。據(jù)統(tǒng)計,“從乾隆元年至宣統(tǒng)三年天津地區(qū)洪澇年次就有八十八次之多”[4]13。而天津作為京杭大運河上的交通樞紐,其對于國家漕運事業(y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乾隆此舉也有一定道理。

      2.河水盛漲制約水閘作用

      這一點在位于捷地減河北岸的《詩碑》碑文“御舟足資浮送,則重運糧艘,無虞阻滯,何籍閘為節(jié)蓄,自宜改作減水壩”中可以看出?!陡咦趯嶄洝分袑@一原因有更詳盡的解釋:“以朕所御安福櫓而計,船身受水約三尺余,浮送尚屬便利。則江廣重運糧艘,盡足遄行無礙,毋庸更資牐座節(jié)蓄,常時既不藉其利?!雹俣l本身也有諸多局限,“一遇運河漲盛,??谡‰y容,又有金剛墻攩阻,不能立時宣洩,易致漫溢為虞……改為減水石壩……自為因地制宜之道”①。

      3.已有減水壩成功先例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南巡時路過清口設(shè)置了5個減水壩,不但宣泄了河水還治理了下游的澇患。碑文記載“猶開拓清口之意也”③??梢?,乾隆認(rèn)為興濟和捷地兩處也可仿效清口設(shè)置減水壩。

      4.周元理、楊廷璋和裘日修等人的支持

      由于乾隆認(rèn)為其想法“是否可行,未能自信”,隨后便命裘日修會同周楊二人實地勘察。3人發(fā)現(xiàn)捷地減河上的水閘“閘座皆高出河面數(shù)尺……閘口原不甚寬,每口又有雞心墻間隔”①。他們擔(dān)心水發(fā)時水勢壅滯,最終支持了乾隆“改閘為壩”的想法并給出了具體改造辦法。

      (二)“改閘為壩”的過程與短期影響

      綜合《高宗實錄》及《詩碑》內(nèi)容,可以分析出最終朝廷對捷地減河上的水閘進行了如下改造:首先,拆去5孔閘墻,改為減水石壩;其次,將壩底龍骨石降低1尺;最后,將水壩近河邊裁曲就直以順?biāo)?,并疏通河道積淤至減河入海處。

      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壩工完工,楊廷璋前往捷地和興濟驗收工程?!案拈l為壩”后的捷地減河在短期內(nèi)的確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盧溝橋水發(fā),直隸總督楊廷璋奏報稱:“永定北運等河皆有沖漫之處……興濟、捷地兩處工程改閘為壩,聞近來減水甚暢,南運河堤岸皆得無恙。”①同年十月,兩江總督高晉勘察南運河奏報稱:“滄州之捷地、青縣之興濟兩處減河,仰蒙指示改為滾壩以資分洩,夏秋水勢盛漲,獨南運河毫無漫溢之患?!雹倏梢姡瑥亩唐谛Ч?,“改閘為壩”的措施不但制止了南運河的“漫溢之患”,而且還改善了南運河河段的河運條件,對鞏固朝廷的漕運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至嘉慶年間,捷地減河卻再次出現(xiàn)了新問題。

      三、乾嘉之際減河的新問題與解決措施

      乾隆年間捷地減河口“改閘為壩”的特殊設(shè)計導(dǎo)致河道淤積更加嚴(yán)重。嘉慶年間,青縣知縣沈聯(lián)芳在《邦畿水利集說》一書中表達(dá)了他對于乾隆將捷地和興濟兩處減河“改閘為壩”的不同看法。他認(rèn)為:“青滄減河宜改閘也?!雹茉谒磥?,乾隆將減水閘改為減水壩并且降低了龍骨石使減河河道淤積更加嚴(yán)重。因為龍骨石降低,所以即便是遇到小汛,運河河水也會灌入減河中。小汛的河水帶來的泥沙淤積在壩口便會導(dǎo)致壩口日漸低矮和河道日漸狹窄。沈聯(lián)芳通過勘察發(fā)現(xiàn),“(捷地減河)舊日河槽原寬八丈,今僅存三四五丈不等,河底較之堤外高有丈許”④。由于清淤花費巨大,挑挖費用已經(jīng)超過了另筑新堤的費用。因此,沈聯(lián)芳甚至建議放棄現(xiàn)有河槽另筑一堤,在舊水槽之外行水。雖然沈聯(lián)芳對乾隆“改閘為壩”的反對未得到朝廷重視,其本人亦說“事關(guān)改作不敢妄議,存其說以俟將來”④。但從中分析可知,捷地減河在乾隆晚年的確出現(xiàn)了河道淤積問題。河道淤積使得減河的維護費用增加,“淤多費少,挑挖不凈”④。因此,乾隆“改閘為壩”的措施雖然短期內(nèi)使得捷地減河得到了疏通,但到了乾嘉之際減河泥沙的淤積反而變得更加嚴(yán)重。作為南運河的“支流”,捷地減河淤積不但影響了南運河段漕運的順通,而且還造成了減河兩岸的水患災(zāi)害。

      隨著捷地減河的淤積,南運河過多的河水不能在進入三岔河口前宣泄。因此,天津再次面臨水患威脅。據(jù)《重修天津府志》記載,嘉慶六年(1801),南運河大汛。河水并未由三岔河口向東注入大海而是倒灌入南鄉(xiāng)進而圍困天津城。世人認(rèn)為這是乾隆否定了天津道宋宗元在芥園開挖減河的提議所造成的。

      嘉慶十一年(1806),由于南運河漲水,捷地減河再次泛濫成災(zāi)。滄州百姓龐純借此于嘉慶十二年(1807)向朝廷遞交了一份名為《稟為久被水患請憐遵舊制起垅骨永除水患事》的呈子。據(jù)龐純的描述可知:“(乾隆)五十三年以前河南河北互為漫溢,五十三年以后連淹河南十八年?!雹荻螒c十一年(1806)的水患又導(dǎo)致減河下游60余個村莊的農(nóng)田均被河水淹沒,“顆粒無獲、寸草皆無”⑤。龐純認(rèn)為,乾嘉之際捷地減河水患再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水閘啟閉由人而水壩無法操控。雍正四年(1726)修建的捷地水閘為5孔水閘,每當(dāng)運河水漲到7分時便提閘1孔,此時減河水為半槽;運河水漲到8分時提閘2孔,此時減河水為平槽;運河水漲到9分時提閘3孔,此時減河水位與兩岸持平。此舉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南運河“漫堤”的問題,但水閘猶如1個信號,百姓可以根據(jù)提閘的孔數(shù)判斷運河水勢,從而提前作好應(yīng)對措施。由于多孔水閘排水較靈活,可做到“其機在人,并不被害”⑤。“改閘為壩”后,水過7分便會自行過壩,人無法對其進行調(diào)控。二是降低龍骨石使運河排入減河的水量增加。龍骨石為水壩基底,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閘為壩”時,曾降低龍骨石1尺,后來天津道宋宗元在整理壩口時又降低了龍骨石,最終與雍正四年(1726)相比,龍骨石共下降了3尺5寸。降低龍骨石后運河中的水過4分便自行過壩,使得減河中的河水過多,從而易導(dǎo)致減河兩岸的水患。因此,龐純請求:“(將)垅骨石長起3尺5寸,永除一方漫溢之害。”⑤

      嘉慶十二年(1807),朝廷回應(yīng)了滄州百姓訴求,將捷地減水壩底的龍骨石抬高2尺并擴寬壩口至8丈??傮w而言,嘉慶年間朝廷面對民間訴求的回應(yīng)措施仍然是建立在乾隆年間對捷地減河的治理措施基礎(chǔ)之上。嘉慶帝在遵循乾隆年間舊制的基礎(chǔ)上,花費銀兩疏通河道并有限地抬高龍骨石也僅是稍微緩解了減河水患問題。

      四、減河的再維護與廢棄

      嘉慶以后,減河曾于道光二年(1822)被直隸總督顏檢興修1次、道光四年(1824)在工部侍郎程含章的建議下興修1次、咸豐九年(1859)在民間資助下朝廷又興修1次。但道咸以后,國庫日漸空虛,朝廷對南運河很少大興土木整體修繕,捷地減河亦然。隨著南運河的淤塞,漕運也逐漸廢弛。據(jù)李鴻章《覆陳直隸河道地勢情形摺》載:“道咸以后軍需煩鉅更兼顧不遑,即例定歲修之費亦層疊折減,于是河務(wù)廢弛日甚?!雹薰饩w七年(1881),李鴻章籌辦直隸河務(wù)勘察時發(fā)現(xiàn)“原有閘壩堤埝無一不壞,減河引河無一不塞……東境四女寺哨馬營、直境捷地興濟四處減河久廢”⑥。由于減河得不到及時疏浚,減河兩岸水患也時有發(fā)生。光緒十三年(1887),據(jù)滄州北閣莊監(jiān)生劉毓寅等人上呈稱:“每逢南運河盛漲必啟捷地水壩泄水,而朱里口莊至小吳家莊河道淤塞不通,河水便浸入北閣莊,田園廬舍盡被淹沒?!盵5]因此,他建議朝廷撥款將朱里口莊至小吳家莊的8里河道進行挑挖,并將北閣口進行修繕。于是,在民間資助下朝廷又對其進行疏浚。

      光緒二十七年(1901),皇帝下詔:“除漕務(wù)積弊,河運海運并改征折色,在京倉采運收儲。”[3]600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裁撤漕運總督一職標(biāo)志著漕運作為一項國家大政從根本上被廢除,運河漕運的功能不復(fù)存在。

      五、捷地減河屢修屢廢的原因分析

      從上文的敘述不難發(fā)現(xiàn),捷地減河從明弘治年間挑挖以來屢修屢廢,其原因可分為客觀和主觀兩方面。

      (一)客觀原因

      首先,南運河本身水源的復(fù)雜性導(dǎo)致捷地減河泄洪壓力增大。由上文可知,南運河的主要水源為上游的衛(wèi)河。而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引漳入衛(wèi)以來漳河便成為衛(wèi)河的水源之一。由于自山東館陶縣進入衛(wèi)河的漳河水加大了衛(wèi)河的水量,因此南運河水量也隨之增加。而在青縣,漳河直接進入南運河,又增加了南運河水量,并給南運河兩岸帶來洪澇災(zāi)害。萬歷二十八年(1600),給事中王德完言:“漳河……抵館陶入衛(wèi)(南運河上游),為一變,其害小。決高家口……至青縣口方入漕河(南運河),為再變,其害大。”[6]600汶河于臨清的匯入和滹沱河于青縣岔河口入衛(wèi)也導(dǎo)致南運河水增加。據(jù)《明史》記載:“自汶上南旺分流,北經(jīng)張秋至臨清,會衛(wèi)河?!庇州d:“滹沱河……東北至青縣岔河口入衛(wèi),下直沽。”[6]600由此可知,汶河與滹沱河匯入衛(wèi)河亦成為南運河的主要水源之一,而這兩條河流的匯入無形中又增加了南運河堤乃至捷地減河的壓力。

      其次,是由于河道本身淤積嚴(yán)重。分析前文可知,河道淤積是捷地減河屢修屢廢的重要原因之一。捷地減河歷史上幾次較大的修復(fù)工程皆與河道淤積有關(guān):雍正四年(1726)怡親王允祥重開捷地減河、乾隆三十六年(1771)皇帝整修捷地減河、嘉慶十二年(1807)朝廷對龐純的回應(yīng)措施、道光四年(1824)程含章治理直隸水利和同治十一年(1872)知州項桂輪修浚捷地減河。捷地減河泥沙的淤積不但會導(dǎo)致南運河排水不暢,亦會導(dǎo)致漕河兩岸水災(zāi)泛濫,挑挖捷地減河淤積的泥沙成為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

      (二)主觀原因

      分析《詩碑》碑文可知,將捷地水閘改為減水壩是乾隆親自作出的決定,目的是為了保證南運河的漕運順暢。因此,地方官員未敢提出異議。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閘為壩”之初,周元理等人就因其出自乾隆的決定而“具曰予圣予豈敢”③。此事之后,周元理便因為將“改閘為壩”的措施落實得當(dāng)而升任山東巡撫。嘉慶年間,捷地減河水環(huán)境的改變導(dǎo)致河道淤塞不通。沈聯(lián)芳雖有將水閘改回水壩并提高龍骨石之意,但“總緣改壩之舉出自圣裁,未敢輕議更張”④。因此,只求將他的建議“存其說以俟將來”。即便深受“改閘為壩”之苦的兩岸百姓,也未敢在呈子中指出乾隆“改閘為壩”的舉措已不合時宜,而只是委婉表達(dá)了抬高龍骨石對于兩岸百姓生存的必要性。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閘為壩”的舉措已不能解決嘉慶初年捷地減河的新問題,如工部侍郎程含章在奏折中所言:“迨嘉慶六年后,河道漸淤?!盵3]8086這最終引發(fā)了嘉慶十二年(1807)的捷地水災(zāi)。因此,捷地減河屢修屢廢的原因除了南運河與捷地減河本身的客觀因素外,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君臣隔閡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眾所周知,河道的通暢是直隸地區(qū)漕運暢通的基本條件之一。捷地減河作為南運河上主要的減河之一,自明弘治三年(1490)開挖以后屢修屢廢。每次減河廢棄不但會影響國家漕運事業(yè),更會給捷地和滄縣乃至天津帶來水患災(zāi)害。因此,河道的維護便十分重要。但又由于南運河本為人工開鑿的河渠,迫于明清時期有限的科學(xué)技術(shù)水平與僵化的專制制度,其維護成本一直十分高昂。隨著海運的興起與鐵路的修建,漕運也逐漸被其他成本更低廉且效率更高的運輸方式所取代,漕河與減河的功能也由航運轉(zhuǎn)為輸水。

      注 釋:

      ① 見中華書局影印版資料《清高宗實錄》。

      ② 見楊廷璋《奏報中旬大雨連日天津被水成災(zāi)親赴天津督率查勘撫恤事》,編號04-01-05-0236-020,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③ 《乾隆壩工記事詩碑》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滄縣捷地回族鄉(xiāng)的捷地減河北岸。全碑分為碑座、碑身和碑帽3部分,碑身寬1.25m,高1.79m,厚0.30m;碑帽高1.12m,寬1.10m,厚0.40m。碑身前后均刻有碑文。

      ④ 見臺灣大學(xué)影印版賀長齡著《皇朝經(jīng)世文編·邦畿水利集說》。

      ⑤ 見龐純《稟為久被水患請憐遵舊制起垅骨永除水患事》,編號03-2120-085,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⑥ 見臺灣大學(xué)影印版賀長齡著《皇朝經(jīng)世文編·覆陳直隸河道地勢情形摺》。

      猜你喜歡
      南運河水患水壩
      水患變水利 保護安陽“母親河”
      形形色色的水壩
      筑水壩
      河北省子牙新河穿運樞紐工程保閘安全應(yīng)急措施
      浦衛(wèi)公路浦南運河折弦鋼桁架橋設(shè)計
      上海公路(2018年4期)2018-03-21 05:57:38
      世界上壯觀的水壩(下)
      黃河水患對開封經(jīng)濟影響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18期)2016-06-07 05:04:49
      南運河綜合治理規(guī)劃獲水利部批準(zhǔn)
      海河水利(2016年1期)2016-03-11 14:37:23
      為什么水壩下部修得比上部寬?
      河南黃河水患研究綜述
      黑龍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18:32:09
      双城市| 贵溪市| 云霄县| 莫力| 景宁| 桦甸市| 沧源| 嘉定区| 汉寿县| 温宿县| 壶关县| 随州市| 平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莱芜市| 绥宁县| 潼南县| 油尖旺区| 漳州市| 河曲县| 武乡县| 大名县| 交城县| 华池县| 龙陵县| 北海市| 蒲江县| 海门市| 兴化市| 剑河县| 玉山县| 长兴县| 齐齐哈尔市| 文成县| 阿勒泰市| 边坝县| 鹤壁市| 新乐市| 屏山县| 苏尼特右旗|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