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雨楠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幫老人增壽7.5年。所以老年朋友們,我們要為自己好好活一把,活得更精彩!
64歲的黃仁義:環(huán)繞赤道5圈只是開始
他,一位普通的工廠老人,3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是他和老伴唯一的住所。像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60歲時退休后,他的整個世界就只有一張搖椅、一杯茶。
但不甘于平淡、不服老的心讓他跳出熟悉的生活圈,帶著旁人不理解的目光,開始了挑戰(zhàn)。64歲他參加過5次環(huán)華騎行,每次騎行2.5萬公里。
他11次穿越青藏高原,6次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直面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缺氧環(huán)境,總騎行路程已經(jīng)超過20萬公里,相當于沿赤道環(huán)行地球5圈。
認識了各個地方的騎友,見到了不一樣的沿途風景,不期而至的當?shù)鼐用竦纳埔?,都是他繼續(xù)前行的動力。他少了懼怕艱難險阻的膽怯,多了一份堅毅和樂觀。
姜淑梅:當了60年文盲,卻在76歲出書
她生逢亂世,大字不識一個,連名字都是結(jié)婚登記臨時起的。流亡他鄉(xiāng)做了20多年的家屬工,為6個子女操勞,為生計輾轉(zhuǎn)大半輩子,老伴更是因為車禍離她而去。
直到子女成家立業(yè),她才恍惚意識到自己生命的缺口。于是60歲時她才開始認字,75歲嘗試寫作,76歲出書。她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只知道過日子,卻為老伴寫了《俺男人》。
從最初把寫東西當成填補生活空白的一項游戲,到如今80歲完成了出書、加入省作協(xié)、加入中國作協(xié)的三級跳。她說,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不要懶。
81歲的王德順:生活態(tài)度決定人生
他出生農(nóng)村,當過工人賣過票,前半生樸實內(nèi)斂,卻不甘平庸,走出精彩的后半生。
他50歲開始健身,57歲創(chuàng)造“活雕塑”,70歲練成腹肌,78歲還騎摩托,79歲上T臺征服全場。別人諷他太瘋狂,他說你們看不穿。
他十幾年前就簽了遺體捐贈協(xié)議,他的身體活著是“藝用人體”,死了為“醫(yī)用人體”。面對質(zhì)疑,他一笑而過。所以沒有所謂的老不正經(jīng),你認真了就是王道。
82歲的閔德玉:不羈放縱愛自由
她是湖北一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老伴26年前離世,于是她開始了一段屬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喜歡刺激的她,熱愛各類極限運動,也活得更加透徹。
兒女反對,她也堅決圓了自己的夢。4000多米的極限運動高空跳傘,很多年輕人都不敢輕易嘗試,她一個82歲的老太太卻無比享受。
85歲的鄭素珍: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1933年,她出生在廈門一個貧困家庭,在流離失所和饑寒交迫中長大。她9歲父親去世,40歲喪夫,獨自養(yǎng)活7個孩子。她一字不識,養(yǎng)過豬、上過山、下過海,飽經(jīng)風霜。
操勞了一輩子,她卻在80多歲的年紀嘗試新的活法。她紋眉貼面膜,穿窄裙,戴珍珠項鏈,活得精彩。
她說“以前命不好,現(xiàn)在命好了,可以到處去玩,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真的很幸福”!
88歲的周玲:年華可雕,美麗可期
不是出身富貴,也沒有自帶幸運光環(huán),她半生在家悉心照顧癱瘓了十幾年的丈夫。
她加入了老干部藝術(shù)團和老年大學充實自己。她學會攝影、舞蹈、聲樂。雖然已是87歲高齡卻精神矍鑠,出門還是會精心化妝打扮。
我們不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塊補丁,兒孫哪里需要就把自己往哪里補。要學會把目光從子女身上收回來,為自己而活。
人要活得快樂,長壽才有意義。而老年,也應該是精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