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遼寧工程職業(yè)學院
思想政治課作為高等院校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之一,在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即便歷經多年演變發(fā)展,高校思政教學早已形成完整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深受信息技術及全新思潮的影響,以至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涌現出一些明顯的問題,例如:教學方法單一以及考核體系不夠健全等。因此,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從業(yè)人員的關注及重視[1]。此外,“互聯(lián)網+”應用于教學領域以來,改變以往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及方向,說明主動迎合“互聯(lián)網+”所產生的變化,做好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本文圍繞“‘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當下我國高校思政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及教學深度不足的問題,例如:傾向于選擇大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數量龐大且學時分配不均,多為課堂內教學,從而忽略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2]。同時,思想政治課程的思想性較強,通常需要采取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并且教學內容始終處于革新的狀態(tài),對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及綜合素質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標準,若教師自身工作能力不足,則會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難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即便大多數高校早已設置教師崗位考核機制或評價體系,存在相應的考核或評價標準,對于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上述考核機制或評價體系往往不夠健全,甚至存在出現偏離設定初衷的問題。同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來源過于復雜,存在其他部門借調或其他課程替代的現象,其思想政治理論了解程度遠遠不足,僅僅停留于過于淺薄的層次,不但會直接影響教學課堂的有效性,而且還難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3]。此外,極個別教師從業(yè)者自身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使得知識技能水平提升受限。
部分高校學生因自身認知狹隘的影響,對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視有待提升,錯誤認為與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學習無任何差別,以至于產生情感層面的排斥感,大大增加調動其學習熱情的難度。一旦學生學習態(tài)度過于敷衍或學習動力不足,則嚴重影響思政教學的總體效果。同時,高等院校不同于其他類型院校,學生群體龐大且數量眾多,其教育背景、家庭環(huán)境及學習能力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而“互聯(lián)網+”模式出現以來,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壁壘,教師不再是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及信息的唯一“輔助者”。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高校思政教師必須主動迎合時代發(fā)展潮流,廣泛參與網絡技能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網絡技能操作水平,真正意義上做到利用網絡在線課程或其他網絡平臺與學生無障礙交流,進一步調動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熱情及積極性,并且將多媒體教學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適當穿插生動的實際案例深化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程度。例如:利用微信、微博及QQ等互聯(lián)網平臺,搭建信息化思政課堂,不僅能便于共享課堂教學資源,而且還能革新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工作效率,為實現理論知識及信息共享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從教師角度來看,主動迎合時代發(fā)展潮流是不可阻擋的主流趨勢。由此可見,相關高校必須加大對于思政教師崗位培訓的重視程度,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及綜合素養(yǎng)。除積極組織專業(yè)理論知識培訓活動外,高校必須持續(xù)革新思政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立足于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習,甚至可邀請行業(yè)專家及學者,對國家政策及時政形勢進行全面的分析及解讀,有助于開闊教師的眼界及視野[4]。同時,鼓勵教師廣泛參與自我培訓,即利用網絡課堂等手段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緊跟時代發(fā)展形勢,為思政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高校思政教師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視為引導思想,充分發(fā)揮其指導作用,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及認清當下形勢,尤其是面對各種新型思潮時,秉持自我主見及明辨是非善惡。例如:具體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列舉當下主流思想的方法,將其視為教學案例,鼓勵學生與學生間開展深入討論,充分發(fā)揮其輿論導向的作用,以達到廣泛傳播積極思想及價值觀念的目標。此外,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框架,以適應教材為主以不依賴教材為輔,盡量挑選最新且最生動的案例進行舉例教學,甚至教師可向學生推薦精品案例,例如:清華大學出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填補線下教學的不足及缺陷,進而提高學生的教學課堂互動性,并有效解決校園“低頭族”等問題,使思政教學的效率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在“互聯(lián)網+”背景,極大程度上沖擊傳統(tǒng)高校課程教學模式,并使教師的思政教學方式發(fā)生轉變。因此,高校思政教師需從根源上認識到“互聯(lián)網+”背景下開展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肩負起自身引導職責及作用,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逐步接受更為多樣化的理論知識,以此提升思政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全面促進我國高校思政教學水平的進步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