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長壽,是美好的詞匯,更是永恒的話題,古代帝王不惜出海求仙,尋得靈丹妙藥,也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今天的普羅大眾,更是把“健身”“養(yǎng)生”掛在嘴邊,身體力行地拓展生命的長度,以享受更多人生的精彩。說句玩笑話,《西游記》里取經路上的那些妖怪,心心念念一口唐僧肉,還不是為了長生不老?
在這點上,公路橋梁也是一樣,路面耐久性增強了,使用壽命延長了,不但能降低維修難度、節(jié)約養(yǎng)護成本,還能有效減少因老舊道路大規(guī)模拆除重建式處理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讓公路基礎設施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出行。也正因如此,長壽命瀝青路面(永久性瀝青路面)在近十多年里,成為了道路路面研究領域的熱門課題。
長壽命路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該技術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得到大范圍實踐運用,其路面最高壽命可達50年之久。國外的長壽命路面主要是利用較厚的瀝青層達到減少瀝青層底開裂及防止出現(xiàn)結構性車轍的目的,這種方案需要足夠厚的瀝青層,隨之而來的,是公路造價的急劇提升。
目前,我國長壽命路面研究還處于技術起步、試驗階段,很多大學和科研院所對此開展了相關理論研究。2000年以來,江蘇、山東、廣東、河南、河北、北京等地陸續(xù)修筑了長壽命瀝青路面實體工程試驗路,基本涵蓋了各種類型的路面結構。有些試驗路進行了長期觀測研究,取得了寶貴的現(xiàn)場驗證資料,為進一步推廣長壽命瀝青路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以來,中國公路學會聯(lián)合阿里巴巴、高德地圖開設了“道路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技術大講堂”,本期“第一觀察”《“瀝”久彌新,長壽的奧秘!》聚焦長壽命路面話題,特邀大講堂內多位行業(yè)專家,圍繞國內長壽命路面的研究現(xiàn)狀、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展開論述,提出下一步的發(fā)展對策及主要研究方向,并通過案例解析的方式,分享了交通運輸部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條以長壽命路面服役性能驗證為目標的寬剛度域基層瀝青路面試驗環(huán)道——RIOHTrack環(huán)道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山東省、北京市近年來在長壽命路面成套技術、關鍵技術及標準等領域取得的典型經驗。相信這些著眼需求、結合實踐開展的扎實研究,不但能為兄弟省份同行提供寶貴的借鑒和助益,也將為我國建立長壽命路面建養(yǎng)技術體系做好技術鋪墊。
本文標題用了“希望”一詞,而沒有用“夢想”,是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無論對人還是對路而言,長壽都將不再是夢想。下階段,隨著我國長壽命路面的內涵、理論體系、質量驗評標準等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必將逐漸實現(xiàn)更長壽、更經濟、更耐久的目標。
長壽不是夢,希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