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爸
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大人不會說話。
還記得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訴苦說,“兒子說什么也不肯去幼兒園?!?她說自己每次都跟孩子描述幼兒園的美好景象,有好玩的滑滑梯,還有數(shù)不清的玩具,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每次聽到媽媽說,兒子的眼睛里有了想去的光。可是真的要去的時候,到了門口就抱著媽媽的腿不進去。
所以她每天幾乎都是在憤怒和無奈中度過的。她苦惱地想別人家的孩子都去,為什么就自己的兒子不聽話呢?
有一天周末,孩子的奶奶帶著小家伙在公園玩,剛好我也帶孩子在玩滑板車。
突然,孩子想爬邊上的一個欄桿,奶奶趕緊大聲地說:“不許去,再去就送你去幼兒園!”
這時孩子就不吭聲了。
奶奶的那句話,讓我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么不去幼兒園的原因。
她利用了孩子怕去幼兒園的心理來控制孩子的行為,這樣只會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
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威脅”更有效果,有的大人還會添油加醋,說不聽話,老師就不喜歡,還會關(guān)小黑屋。
這樣一說,孩子還敢去嗎?
我們常常說孩子不聽話,也許是大人不懂事。
跟孩子說話,最重要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為了讓他聽話。而是給予孩子回應(yīng),同時給予他尊重。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所以覺得:“我說什么,你聽著就行?!?/p>
甚至我們能看到一些成年了的子女,還是會被一些控制欲強的父母罵:“你懂什么?。柯犖业陌才啪托??!?/p>
有了想法的孩子,肯定會反抗。而有的孩子呢,一臉麻木。也許早就失去了自我,任憑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
這也算是一種悲哀。
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的人嗎?一旦父母覺得孩子小,只要聽著就行,就會根據(jù)心情好壞,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肆意的評價。
當(dāng)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把家里的玩具弄亂了,你可能會視而不見??墒侨绻隳翘煨那椴缓茫词裁炊疾豁樠?,一旦發(fā)現(xiàn)玩具亂糟糟的,可能直接就對著孩子一頓訓(xùn)。
而孩子甚至還不知道你為何要發(fā)這么大的脾氣。為什么之前能好好說話的爸媽,一下子就不見了呢?
這樣的結(jié)果會導(dǎo)致孩子的情緒混亂。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喜怒無常的你。
所以,在親子溝通中,請看看你說話的樣子,孩子能接受嗎?
很多時候,父母喜歡用套路來對付孩子。比如答應(yīng)了孩子的事,變了法子來試圖改變。
如果父母總是反復(fù)無常、言而無信的話,那在孩子心中,你的話將變得毫無可信度。
試想一下,孩子都不相信你的話,還會聽嗎?
老婆有時會抱怨我慣著兒子,因為一旦答應(yīng)他的話,他一定要按照約定好的來做,否則就會生氣。
可是這樣做的好處更大。
所以當(dāng)他在飯前拿出朋友送的巧克力,準(zhǔn)備吃的時候,我跟他說,“最好是飯后吃,因為你吃得飽飽的,等會不想吃飯?!?/p>
他起初有點不樂意。
“等待一下,爸爸不是不許你吃,而是建議你改一下時間?!?/p>
他還是想現(xiàn)在吃。
“你知道我說到做到,并不是不讓你吃,對不對?”
他點點頭。
“那我們先把巧克力放桌子上,吃完飯,你慢慢吃?!?/p>
他知道我說話算數(shù),所以最后猶豫了很久,還是選擇了等會兒吃。
與孩子建立了信任,才能讓孩子愿意遵循一起制定的規(guī)則。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得真實。如果做不到,就明確告訴孩子做不到。
有時,孩子會提一些無理的需求,那就不要敷衍他。
比如有一次兒子說要買無人機,老人說:“好好好,給你買?!蔽耶?dāng)時就跟他說:“這個玩具還不適合你,要大一點你才能玩?!?/p>
他就不高興了,我跟他耐心地說了不能買的原因。并且跟他說:“爸爸其實很希望你能擁有一架好的無人機,只是你現(xiàn)在還操作不了,等你讀小學(xué)以后,我送一架給你?!?/p>
得到了我的許諾,他也沒有再去鬧了。
有的老人喜歡跟孩子說,“你不聽話就被狼叼走?!边@樣的話能嚇到小一點的孩子,可是對于大孩子來說,這樣的話不會有效果。
其實孩子是最愿意去尋根究底的,而且他們一旦獲得了一種認(rèn)知,就會形成內(nèi)在的一種自我約束。
比如吃太多的冰淇淋導(dǎo)致肚子疼。你可以跟他分析為什么會肚子疼,告訴他腸胃也需要暖暖的保護。就好像《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本書里描述的一樣:肚子里的小精靈會罷工。
這樣孩子就不會貪吃了,也許不要你說,他也只會吃一根。
孩子們喜歡什么樣的話?你可曾認(rèn)真想過呢?
跟孩子說話,一定要帶一點童真。如果能像個孩子一樣跟孩子溝通,可能會有好的效果。
孩子的世界是天馬行空的,所以我們也要帶點想象力去跟他們說話。
我特別喜歡跟孩子們說話,因為他們的世界總是出乎我們的想象。
比如有一段時間,兒子特別喜歡將軍跟士兵的游戲。
他想象自己是士兵,我是將軍。
然后士兵會聽將軍的指令。
這個游戲我也非常喜歡,因為他會一下子把家里的玩具收拾得干干凈凈。當(dāng)然,我作為士兵時,也要聽從他的指令。
平時多陪孩子閱讀,有繪本的配合,效果會更好。因為繪本的故事里就藏著想象力。
而且陪孩子一起讀書,會形成彼此間的默契,甚至成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兒子那時候不喜歡刷牙。
“你看看,迪克和哈克已經(jīng)在你的牙齒里開工建立游泳池了?!?/p>
這是來《自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這本書中的主人公。
“作為一只食肉恐龍,你覺得你最需要什么?”
“鋒利的爪子!”
“再想想看?!?/p>
“還要有尖尖的牙齒?!?/p>
“對!那你一定要保護好你的牙齒,不要被蟲子吃掉了。”
因為他常常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恐龍。
那對話的時候,不妨就把他當(dāng)作一只恐龍來對待。
而他睡不著的時候,我會跟他說晚安。
我們還會一起跟床說一聲晚安。
跟自己的玩具說晚安。
跟外面的夜空說一聲晚安。
跟自己的鞋子說晚安。
然后,親親彼此,說一聲晚安!
泰戈爾在《孩子的世界》里說:“我愿我能在自己孩子的世界中心,占一角清凈地。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說話,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來愉悅他。”
只有當(dāng)我們尊重眼前這個小小的人兒,跟他們的世界靠得越近,才會懂得他們的言語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