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zhèn)
摘 要:中職教師在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工作中,既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啟迪學生的法律意識,又要適當?shù)貏?chuàng)新授課方法,借助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另外,中職教師還應加快教學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在教學中開展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法律意識,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 ? ?法律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深入和推進,越來越多的中職教師開始關注課堂教學的成效,并致力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的法律意識的提升和發(fā)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職院校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對于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缺乏重視,不僅沒有意識到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律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很少在教學過程中組織開展一些具體的法律教育活動,進而導致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一直比較低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缺乏,這不僅給教師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工作增加了難度,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鑒于此,本文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著重啟迪學生的法律意識
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并重視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和提升。因此,為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如何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啟迪,就成為當前教師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工作的關鍵。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由于自身教學理念落后,很少在教學過程中去啟迪學生的法律意識,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和發(fā)展的。鑒于此,教師在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工作當中,應該嘗試對自身的教學理論進行創(chuàng)設,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啟迪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預防違法”一課的教學中,起初,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大學生掏鳥窩”的視頻案例,并提出討論問題:這是一種什么行為?是否會造成違法?從而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違法行為有個大概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著重了解一些違法犯罪的實例,詳細給學生闡述這些違法行為觸犯了哪些法律條文以及該怎樣進行懲處,從而加深學生對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認知。最后,教師可以就“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區(qū)別”的問題來讓學生開展討論,并著重從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觸犯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方面來展開,從而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違法犯罪行為有深刻的認識,并意識到預防違法的重要性,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啟迪。
二、創(chuàng)新授課方法,引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致
由于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學起來比較無趣且難度比較大,因此很多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興致是比較缺乏的,再加上教師經(jīng)常使用以口頭表述為主的授課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對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學習喪失了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效,耽誤了教師的教學進度。鑒于此,教師在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工作當中,應該著重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適當?shù)厝ヘS富和擴充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從而調動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一課的教學中,起初,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和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內容,并讓學生去閱讀教材上的案例,思考“案例中家長的行為觸犯了什么法律”的問題,并以此來引入該節(jié)課的學習。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并著重對“法律的特征”“法律和紀律之間的關系”以及“法律的作用”等知識點來展開分析和探究,并嘗試讓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討論和探究。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小組討論和探究的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某地區(qū)民警在開展護林防火工作當中,發(fā)現(xiàn)有一處田地里有野外用火的痕跡,經(jīng)過民警的走訪調查,鎖定了違法行為人丁某”的情境,并讓學生思考該情境當中的丁某觸犯了哪些法律,應該受到怎樣的處罰。借助此類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調動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讓學生對于一些法律知識內容有了一個更為直觀、全面的認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能力。
三、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信息技術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當中得到了踐行和發(fā)展,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當前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卻有不少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盲目地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工作,完全忽視了信息技術只是輔助于教學的,進而導致信息化教學的成效偏低,完全沒有發(fā)揮出信息技術應有的優(yōu)勢。鑒于此,教師在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工作當中,既要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又要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合理化,并通過加快教學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實現(xiàn)對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例如,在“崇尚程序正義,依法維護權益”一課的教學中,起初,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一起有關肖像權被侵犯所引發(fā)的糾紛的案例,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并了解一些實際生活當中公民解決糾紛的非訴訟方式有哪些,為學生講解實際生活當中公民解決糾紛所采用的非訴訟方式的適用范圍,并將三大訴訟這部分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從而以更加直觀、易懂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進而方便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yōu)勢,從網(wǎng)上搜集并下載一些現(xiàn)實生活當中依法維護權益的案例,并將其分享給學生。
四、開展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在當前的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當中,想要切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效,實現(xiàn)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和發(fā)展,不僅需要教師做好課堂的教學工作,同時還需要組織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實受到教育。
例如,在“公正處理民事關系”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除了開展必要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具體的處理民事關系的活動。在本次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原告鄧某某訴被告李某某高處投擲物體傷人事件”的案例,進而讓學生對于本次案例活動的內容有所了解。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不同的角色,比如被告、原告、雙方律師、審判人員、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等,并讓學生分角色來展開活動。比如,雙方律師需要為自己的當事人進行辯護,而法官則要裁定當事人傷人的責任和應該受到的處罰。借助此類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實增強了自身的法律意識。
具體來說,在當前的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當中,切實做好課堂的教學工作并實現(xiàn)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和發(fā)展,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鑒于此,中職教師在組織開展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工作當中,應該基于當前的教學形式,牢牢分析和把握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特點,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來合理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當然,教師還應該正視自己在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探究可以適應當前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進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吳蘭團.中職法律課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3(22).
[2]鄭峰. 中職學校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
(作者單位:淄博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