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我國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吳郡志》,意在贊嘆杭州、蘇州的風景美如畫,堪稱“人間天堂”。本期欄目為你介紹的是新銳畫家馮德光行走于蘇州園林與街巷中,描繪的蘇州古城一派和諧的景象。讓我們從故事中感受粉墻黛瓦中的人間煙火。
園 林
最是樓臺亭閣美,
獨缺古人弄管弦。
1 枕波雙隱
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記載了一段清時耦園主人沈秉成夫婦的伉儷情深。不單是墻上的詩句,吾愛亭、聽琴軒,愛情這一主題洋溢在耦園的每一個角落,清風落葉下的每寸斑駁,是這對才子佳人用心經(jīng)營的人間天堂。
2 織簾老屋
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是多少讀書人心之向往的生活。老者靜坐不語,童子一旁侍候,過一人好奇發(fā)問:先生靜坐為何?童子曰:先生織簾頌書,織累了讀會兒,讀累了織會兒。人又問:那為何不見竹簾,不聞書聲?童子曰:都累了,睡會兒。
3 嘉賓亭
嘉賓亭在拙政園眾多名亭中不見經(jīng)傳,但其匾額楹聯(lián)框起的翠竹掩映、奇石碧色,已然勾勒出了這座名園的大致輪廓。真可謂:窺一斑而見全豹。
4 東園一角
原為留園主人家的大戲廳,新中國成立后改建為“東園一角”。聽現(xiàn)在這個名字,怎么也聯(lián)想不到原來此處的歌舞喧囂,如今雖只剩下游客來去紛紛,但其于手機前后的表演同樣精彩,倒也算“你方唱罷我登場”了。
5 涵碧山房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涵碧二字也不單指池水,更喻山林在池中的倒影。文化不分國界,眼中所看永遠也比不上心中所想。
6 吾愛亭
游人觀景有一個怪現(xiàn)象,同樣一處景兩邊可觀,可大多數(shù)偏好把一邊看,另一邊無人問津。他們看著也并非一行或一團,想來許是覺著人擠人還能看得見景,是一件比不了的美事。
7 花步小筑
在宅第后花園中的這處“花步小筑”,充分印證了留園中隨處是景的一大風貌。在這渾然天成的云墻碧字前,不覺放松是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
8 又一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園中此處種有各樣田園風味,但不知老爺子抬頭瞅見的這五朵金花,是否還合胃口。
9 晚翠
在中國的旅游人群中,大媽大叔們絕對是最風騷的獨秀。若與你在園林中偶遇,更有如淡雅山水中突然點上了幾滴濃墨,別有異趣。
10延月
和梳風相對,圓形的小門打開,迎來了一陣錯落的嬉鬧。
11梳風
和延月相對,圓形的小門關上,迎來了一位安靜的孤獨客。
12別有天
位于涵碧山房西側(cè)的長長走廊中,“別有天”這個石匾并不容易讓人過分關注?;蛟S它更像是個預告,在你不經(jīng)意間便預示了即將到來的精彩。
街 巷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1 金谷里
金谷里是平江路上的一張藝術名片,人們從這里經(jīng)過,自然地融入其中。這里也像話劇《茶館》第一幕一樣,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率先展開了一幅姑蘇街頭的人情畫卷。
2 友蘇美術館
當代大媽有幾好,生拉外國人合影便是其中之一。手機一按,一邊個兒高,一邊腿兒短,倒符合了些審美的基本要素。
3 鄰雅舊宅
此處乃民國紅極一時的江南才子范煙橋的故居。而就在前方不遠處,便是在蘇州遠近聞名的觀前街小吃:啞巴生煎。由于我們到的時候正在修路,店面實不好找,很多人也像我們一樣,在這舊宅門口便開始不斷詢問包子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