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教育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能力,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相關要求,通過熟讀、誦讀,有效提問等策略,確保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實效。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11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10
文言文由于內容晦澀難懂,學生學習和記憶會存在一些困難。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法激發(fā)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
一、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yǎng)
文言文和我國古代的歷史息息相關,很多的文人墨客在創(chuàng)作時都極為看重語言的精練,文中語句都要反復推敲。所以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文章進行反復誦讀,直到可以無卡頓地流利朗誦,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在學習文言文時應采用誦讀法,使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漸漸知曉文中所隱含的意義和情懷。學生在對文言文進行誦讀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如掌握文言文中生僻字的正確讀音、把握好每句話中的停頓時間、誦讀時品味文中情感等,這樣可以扎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誦讀不是機械的重復背誦,它更注重學生眼睛、耳朵、嘴巴等多種感官的綜合性運用,只有做到口讀其聲、眼觀其義、腦思其情,學生才能夠真正地把握文言文的情感。
二、有效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素養(yǎng)發(fā)展
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提問可以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師的目標不應僅限于此,還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學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思維才能實現由淺到深的跳躍。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要懂得如何從精簡的文言文語句中提出有效、有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教師提出的問題不但要有趣,還應與所學的文言文相對應,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啟發(fā)性,讓問題與課堂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除此之外,教師提出的問題還應該具有循序漸進和層次分明的特性,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有所收獲。
三、品味語言,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造素養(yǎng)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是始終貫穿語文教學過程的重要目標,而在高中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品味那些廣為流傳的文章無疑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所以在教授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鑒賞文言文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通過反復咀嚼文言文中的精華部分來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四、強化理解分析,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承素養(yǎng)
文言文練達的文字中蘊含的是深厚的中華文化,所以在為學生講解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理清當堂所講的內容,更應該讓學生感知到文言文在中華文化中的寶貴價值。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它們的文字表達水平和藝術層次都極高,不但極大地體現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所以想要構建高效率的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師首先要注重與文言文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所了解,同時意識到自己肩負的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從而提升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離騷》一文時,教師可以從端午節(jié)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在緬懷屈原的過程中將《離騷》學得通透明白。
五、文言文教學中人文情感要“活”起來
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具有了極高的文學研究價值,而且也是傳播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載體,是連接古代與現代民族文化的橋梁,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文言文教學,充分挖掘文言文資源中的人文素材,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豐富學生文學修養(yǎng)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素質。高中語文教師應在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同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和思想問題,如此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出文言文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文言文內容與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動的情境,與學生一同體會人文情感,使學生可以感受到文言文著作中那些愛國情感、拳拳孝心、博大胸襟等。
總之,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全面改革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維,真正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長明.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7(7).
[2]陳榮龍.“語言建構與運用”導向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8).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張鐲鐲(1981.9— ),女,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探究》(立項號:GS[2018]GHB275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