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玥
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芬芳,微甘又微苦,她知道,那是爺爺在熬中藥。爺爺雖然年逾古稀,但歲月在他身上留下更多的是沉穩(wěn)與安然。都說時光催人老,歲月不饒人,可他并沒有被更迭的年月奪去儒雅的氣質(zhì),或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爺爺?shù)难劾镆琅f閃爍著星光。
她像只小貓似的乖巧地爬在案邊,踮起腳尖眨著兩只明亮的眼睛。彼時,世上仿佛只有灑進窗內(nèi)的金色暖陽與空氣中飄蕩著的草木清香,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一個懂事的孩子,一間古樸溫馨的房子,以及一段悠長唯美的時光。
砂鍋里咕嘟咕嘟的聲音慢慢平靜下來,他把熬好的藥倒入小碗,藥在一旁晾著,他又細心地把蘋果切成小塊,裝入碟中。她看著身邊的老人細心忙碌的樣子,突然想死死拽住時光的衣袖,不讓它溜走。爺爺用勺子舀起一勺藥,在嘴邊吹了又吹,生怕燙著心愛的孫女,而后聽見他溫柔的聲音:“來,喝藥了,喝完吃幾塊蘋果,這樣就不苦了?!彼母忻耙恢蓖现灰姾?,爺爺怕一直吃西藥太傷胃,就開了中藥熬給她喝,又怕中藥苦,便切了蘋果讓她喝一口中藥吃一口蘋果。就這樣,長大以后她回憶起中藥來,也覺得是甜的。
她從來都不會吵著鬧著不喝藥,她會乖乖聽爺爺?shù)脑?,不論何時,不論她年幼或已長大,就算她與家人慪氣,但只要是爺爺說的話,她都會乖乖地聽。以至于后來她和父母意見有分歧的時候,媽媽總會悄悄地央爺爺去跟她說,當然了,媽媽每次都能見到效果。
在小不點的她看來,爺爺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在她心里,沒有人比他更溫文爾雅,沒有人比他更博學(xué),沒有人比他更明白她心里的小九九……只要外面稍一刮風,爺爺就會把她裹得像粽子,生怕從小體質(zhì)弱的她打一個噴嚏。她是爺爺心尖上的一塊肉,于她而言,也沒有人可以代替爺爺在她心中的位置。她想,爺爺應(yīng)該永遠不會老去。
但愿永遠這樣。
在她的印象里,沒有比奶奶做飯更好吃的人了。后來她回想起這些味道,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陸游的一句詩:“十年流落憶南烹。”一個人在流亡的困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家中的味道,她想,令陸游魂牽夢縈的味道,應(yīng)當就是這股溫暖的味道吧!
小時候,奶奶還有掌勺的力氣,她清楚地記得每年年夜飯的那一大桌子,都是經(jīng)過奶奶的手做出來的。全家人坐在一起,桌上擺的每一道菜都令人垂涎三尺。紅燒肉、鹵豬蹄自然不在話下,紅亮的色澤勾起食欲,淳香的味道隔著門都能聞見,一口咬下去,肥而不膩,滿口留香。還有一些餐館里見不到的家常菜,到了奶奶的手里,味道也不比山珍海味差。尤其是奶奶做的鹵雞腿,絕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雞腿。
奶奶煮肉時,她就搬個小板凳踩上去,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奶奶往鍋里放各種各樣的調(diào)料。她會從裝調(diào)料的大袋子里抓出一些,在案板上擺整齊,然后問奶奶:“這是什么?”“花椒,就是吃到嘴里麻麻的那個?!薄澳沁@個長的像星星的是什么?”“這個啊,是八角?!薄澳莻€呢?”“那個叫茴香?!薄谝粏栆淮鸬倪^程中,鍋里的香氣也慢慢裝滿了整間屋子。
平常到了傍晚時分,爺爺奶奶就開始張羅著做晚飯了。奶奶腿不好,所以像和面、搟面這些準備工序都是爺爺來做。爺爺做飯的手藝也好呀!這時,她會給奶奶搬個板凳,奶奶坐在廚房門口,她就坐在奶奶懷里。面對著窗戶,經(jīng)常可以看到對面樓房里的人家做飯時忙碌的身影。有一次,她坐在奶奶懷里看著窗外,奶奶在給她講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她突然像發(fā)現(xiàn)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似的,小手指著窗戶外的一戶人家說:“奶奶你快看,那家人的窗子上為啥要掛門簾?。俊?/p>
奶奶沿著她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差點笑岔了氣,爺爺聽到后也笑得差點直不起腰來?!靶κ裁绰?,難道你們都沒看見嗎?”她在心里想著。忘了是誰先從笑聲里緩過來,給她解釋:“那不是門簾,是窗簾,專門給窗子上掛的?!蹦棠堂念^說:“我的孫女把窗簾當門簾嘍,哈哈哈……”
啥子?窗簾?好吧!
這件事不記得是怎么收場的了,但后來成了能勾起所有人回憶的出鏡率最高的事。幾乎每見面一次,奶奶就會提起一次,每每提起來都伴著笑聲,她也不好意思地笑著,奶奶還會回憶似地念叨:“我孫女怎么把窗簾認成門簾來著,轉(zhuǎn)眼已這么大了?!彼χ?,卻悄悄濕了眼眶。
是啊,光陰似箭!把她帶了這么多年后,奶奶現(xiàn)在臥病在床,沒有了在鍋灶邊揮灑自如的力氣。奶奶也會遺憾地說不能再給她做好吃的了……她在心里回答著:“沒事的,真的沒事,只要你能在我身邊,只要你和爺爺都好好的,只要我做的事情能讓你笑起來,就夠了,真的就夠了?!?/p>
唯有時光,從來都不會停住自己的腳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爺爺最早教孫女背的詩,也最能代表那段恬靜淡雅的時光。
兩人并肩而坐,共捧一冊唐詩繪本,他帶她在詩中游歷一個又一個地方,看一處又一處風景。詩讀到哪兒,爺爺就講到哪兒。翠柳上的黃鸝,青天上的白鷺,西嶺的雪,東吳的泊船……這些本來停留在紙上的意象通過他的講述,連接成了一幅生動的畫,畫中有他與她并肩點染的時光。
讀《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他帶著孫女來到窗前,正好可以望見北山,他就指著遠處的北山說:“從前,有個人到山上去,在松樹下碰到了一個小孩,那人就問:‘你師父哪兒去了?小孩回答:‘師父采藥去了,就在這山中,但是云深霧濃啊,他自己也不知道師父到底哪去了……”詩人訪友不遇,空望云山的惆悵仿佛也鉆到她的心里去了,多年以后,她都能清楚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