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芬, 張小培, 葉日春, 譚妙青, 邱寅龍, 鄔志雄, 彭順旺, 洪妙君, 陳二輝
(廣東省中醫(yī)院 1. 神經重癥醫(yī)學科; 2. 重癥醫(yī)學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根據其臨床表現及實驗室、影像特征,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中醫(y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全過程中發(fā)揮了其獨特優(yōu)勢。因此,從中醫(yī)角度識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中西醫(yī)護理,對改善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支援武漢雷神山醫(yī)院時的護理經驗,總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以期為進一步完善相關護理提供參考。
筆者所在武漢雷神山醫(yī)院C6病區(qū)2020年1月—4月共收治9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患者,其中輕癥及普通型患者75例,重癥20例,危重癥4例?;颊叩湫桶Y狀以發(fā)熱、乏力、干咳為主,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入院后,首先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可簡單為患者解釋此次疫情及其病情,適當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焦慮等情緒。此外,向患者詳細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以及入院后的常規(guī)要求;教導患者正確佩戴及日常污染物的放置、處理方法,囑其在病房內必須戴口罩;適當限制患者活動區(qū)域,謹防對他人或病區(qū)環(huán)境造成污染;非必要則禁止家屬探視,日常生活輔助可由護士協助完成。
生命體征檢測: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士需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監(jiān)測患者體溫、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等,若患者出現氣促,呼吸頻率(RR)≥30次/min、呼吸窘迫癥狀、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等異常狀況時,需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關注患者癥狀:護理的過程中,應了解患者主訴,尤其是合并有其它基礎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觀察其全身的癥狀。發(fā)熱護理:加強日常體溫監(jiān)測,對于發(fā)熱患者,應根據醫(yī)囑予以退熱處理;使用退熱類藥物治療后,應密切檢測患者的體溫及出汗的情況。用藥護理:護士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給藥,注意監(jiān)測藥物服用后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應。其它:因隔離要求,對于感染新冠病毒而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應予以更多關注,做好日常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囑患者保證足夠的休息、營養(yǎng)等;此外,對于有潛在并發(fā)癥風險的患者,應做好預防,積極開展病情觀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臨床多表現為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因此,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呼吸護理尤為重要。首先應保持病房負壓通氣裝置正常運行,定期采用定向通風式空氣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其次,對于臥床休息的患者,需做好體位管理,可適當采取半臥位,增加患者肺容積和肺通氣;活動不便者,應定期協助患者調整體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氧療措施減輕喘憋,改善缺氧的狀況。氧療采用從低到高的呼吸支持等級,使用鼻導管、面罩給氧以及經鼻高流量氧療;氧療前需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保證氧療期間的安全,同時氧療器材實行專人專用原則,謹防交叉感染。痰多粘稠、咳痰困難的患者,可遵醫(yī)囑行霧化治療或叩背排痰,在霧化治療期間關注有無心慌、氣促等反應,如有則停止霧化并報告醫(yī)師,霧化后囑患者漱口,以減少口腔中殘留藥物的刺激;叩背排痰時,護理人員應先做好防護,其后自上而下,均勻用力,邊叩邊囑患者嘗試咳出痰液。
中醫(y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而飲食是化生后天之精,濡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重要源泉。飲食調養(yǎng)歷來為中醫(yī)調護所重視,《養(yǎng)老奉親書·飲食調治》中記載:“資氣者食, 食者生民之天, 活人之本也”,飲食得進,則氣血充盈,身體得以滋養(yǎng)[2]。因此,合理的膳食,有助于改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病情。
飲食上應定時定量,不可過饑過飽,《黃帝內經》記載:“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氣不入,勢必影響氣血的生成,進而妨礙機體正常功能。參照國家衛(wèi)健委下發(fā)營養(yǎng)膳食指導建議[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應保證糖類、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每天可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 g,優(yōu)質蛋白質類食物150~200 g,總脂肪的供能占膳食總能量的25%~30%,同時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蔬菜每天500 g以上,水果200~350 g。飲食上應注意清淡,減少肥甘厚味,以養(yǎng)護脾胃?!镀⑽刚摗分刑岬健捌⑽覆蛔?,為百病之始”,顧護脾胃是扶正祛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貫穿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全過程[4]?!端貑枴嵴撈酚涊d:“熱病已愈,時有所遺”,此時胃氣未復,因此在護理過程,應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有營養(yǎng)的食物,不宜食用肥甘厚膩、過于甜滑之類是食物。
疫情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及隔離人員均存在不同程度焦慮、緊張、恐慌、擔憂、抑郁等情緒[5-6]。中醫(yī)重視情志在疾病預防、治療中的作用?!端貑枴づe痛論》中記載“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百病生于氣,不良的情緒會影響人體氣機升降。既往研究[7]也提示了疫情期間的不良情緒,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不利于疾病治療與恢復。心理干預已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中,明確了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同時,應關注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預。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除日常護理操作外,可適當融入部分中醫(yī)情志療法。常見的中醫(yī)情志療法包括了情志相勝、順情從欲、移情易性、五音療法、中醫(yī)認知和行為療法等[8]。
情志相勝是運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論,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通過一種情志平衡另一種不良情志,進而調理情緒的方法。情志調暢則臟腑維持正常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復[9]。因此,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現的一些恐懼情緒,可以曉之以理,借助一些客觀資料,鼓勵患者理性思考,以幫助克服恐懼心理。順情從欲,即順應患者本身意志、情緒,如患者情緒較低落,期望安靜環(huán)境,則可順應患者的意愿,營造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這對患者低落情緒具有一定糾正效果。移情易性法則是通過改變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以擺脫不良情緒[10]。護理人員可以引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隔離期間通過線上工具與外界溝通,適當娛樂,培養(yǎng)興趣,進而緩解不良情緒。五音療法是常用的情志調理方法?!秲冉洝吩疲骸疤煊形逡簦擞形迮K”,五音療法是以五行理論為基礎的,結合五音、五臟、五志于一體治療疾病的音樂療法,“角徵宮商羽”五音,對應著“肝心脾肺腎”五臟及“怒喜思悲恐”五志[11]。臨床護理中,可根據患者情緒表現,辨證播放相應的音樂。如患者情緒急躁、易怒時,肝在志為怒,此時可多聽角調類的樂曲,包括《春風得意》、《霓裳曲》等;如患者情緒比較焦慮、擔憂時,脾在志為思,此時可多聽以宮調類的樂曲,包括《空山鳥語》、《高山流水》等[12]。
整體、綜合治療是中醫(yī)治療的重要思想,一方面采用中醫(yī)藥內治,另一方面采取合適中醫(yī)外治及中醫(yī)特色護理方式,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價值。條件允許下,臨床一線日常護理工作中可適當采納艾灸、耳穴壓豆、穴位貼敷、運動導引等中醫(yī)適宜技術[13]。
《本草綱目》記載:“艾葉......生溫熟熱,純陽也......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者多為“寒濕(溫)疫”,其性屬陰,病多在肺與脾[14]。艾灸可以通過發(fā)揮,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等作用,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艾灸取穴包括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等。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與人體臟腑和經絡密切相關,通過特定的刺激方式,可以調理臟腑,改善身體狀況。臨床中辨證使用,將耳豆貼敷與相應的穴位,并稍加用力,以酸麻脹重感為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可選用耳穴包括支氣管、肺、內分泌、神門、枕、脾、胃、大腸、交感等。穴位貼敷是在穴位上貼敷藥物,發(fā)揮穴位及藥物共同的作用,從而治療疾病,在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得到廣泛的使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穴位貼敷主穴包括肺俞、大椎、天突、膻中、膈俞、定喘等穴[1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具備自主下床活動能力后,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導引操等運動方式,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預防疾病加重,改善病情[16]。八段錦源于南宋洪邁所著《夷堅志》,具有調理臟腑,強筋狀骨,調養(yǎng)正氣之功效[17]。太極拳動作輕柔、放松,是一種傳統養(yǎng)生健身拳法。老年人堅持太極拳運動,有利于呼吸通暢,提高肺通氣功能[18]。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癥患者,使用此類運動導引時,應注意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避免劇烈、過量的運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護士可以口頭、宣傳小冊等形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包括:①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定期隨訪,如有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需及時就醫(yī);②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③保證全面、充足的營養(yǎng)攝入;④適當有氧運動,如傳統運動太極拳、八段錦等,以幫助肺部功能的恢復;⑤保持心情愉悅,注意管理自己不良情緒,如有必要可及時咨詢心理??漆t(yī)師幫助;⑥做好個人防護,如盡量減少外出,避免人流密集的地方,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并做好居家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冠狀病毒,其可通過ACE2受體,侵襲宿主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II型細胞。病毒的感染作為始動因素,通過炎癥反應和細胞因子風暴、氧化應激、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多個病理過程,引起肺組織損傷[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中醫(yī)“疫病”的范疇,病因為感受“疫癘之氣”?!饵S帝內經》中曾記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明代溫病大家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到,“疫者,感天行之癘氣也”、“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說明疫病的傳染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現。病機方面,仝小林院士通過對武漢金銀潭醫(yī)院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分析,認為本病為“寒濕 (瘟) 疫”[14]。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中醫(yī)證型以濕阻中焦或寒濕襲肺為主[2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診療方案中認為,“濕、毒、閉、虛”為其最核心的證候要素。由此可見,“濕”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fā)病中非常關鍵,濕毒疫厲之邪,或從口鼻,或從肌表,侵襲人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傳播迅速,涉及范圍廣,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臨床上以對癥支持及中西醫(yī)結合綜合治療為主。及時采取準確、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愈和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應在做好全面防護的基礎上,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針對性護理,如肺炎常規(guī)護理、呼吸道管理、營養(yǎng)管理、心理護理等,同時發(fā)揮中醫(yī)特色護理的優(yōu)勢,在飲食、情志、運動等方面,依據中醫(yī)理論給予患者指導和干預,并適當應用中醫(yī)適宜技術,堅持中西醫(yī)并重的工作方針,采取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取長補短,相互借鑒。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