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朱秀琴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消化內科,湖北 武漢 430030)
災害救援均伴隨著護理活動,臨床護士是救援的重要力量[1]。臨床護士雖具備一定的醫(yī)療急救技術,但災害救援的危險性及技術復雜性使臨床護士仍難以滿足災害護理需求,尤其是低年資護士工作時間短,缺乏救護經驗,在重大疫情面前心理準備度不夠,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2-3]。研究[4]表明,災害救援常造成臨床護士的心理創(chuàng)傷。2019年12月,武漢市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災區(qū),2020年1月我院成為第一批發(fā)熱病人定點收治醫(yī)院,由于該病是一種突發(fā)性傳染病,病毒傳染力極強,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過程中,我院陸續(xù)有臨床護士被確診感染,并表現(xiàn)出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質性研究深入了解臨床護士在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的真實心理體驗,為制定個性化心理干預對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20年1-2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武漢市某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yī)院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11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年齡25~49歲,平均(34.82±7.72)歲;工作年限3~33年,護齡(9.90±13.09)年(見表1)。納入標準:(1)經核酸檢測及肺部CT檢查,已經確診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愿意參加。以匿名方式基于訪談順序將研究對象以“英雄”的英文字母“Hero”的首字數(shù)H作為編號,即H1~H1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次訪談通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5],全部以開放式問題,逐漸詢問,仔細傾聽,不給予任何暗示與引導。訪談內容提綱主要包括4個方面:(1)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的真實心理感受。(2)對目前治療與護理的真實感受與體驗。(3)你對生活有哪些焦慮。(4)對今后生活的態(tài)度。在訪談中依據(jù)訪談情況及訪談對象的情緒適當調整訪談順序、內容與方法。
1.2.2 研究方法 訪談開始之前,由研究者本人向訪談對象介紹本研究目的及意義,承諾以匿名形式展開訪談,所有資料僅用于本次研究,不作他用。征得訪談對象同意后,與訪談對象約定時間,用錄音筆錄音,訪談對象的神情、動作、情緒及重要部分等用筆記錄,每次訪談時間為30 min,訪談過程遵循保密原則。研究樣本量以訪談資料有重復,并且沒有新主題出現(xiàn),表示資料已飽和[6]。
1.2.3 研究資料分析 訪談完畢后,研究者反復回放訪談錄音及筆錄資料,仔細回憶訪談情境,認真對訪談資料進行斟酌與推敲。每次在訪談結束后6 h內,將錄音逐字轉錄為文字稿,按照訪談對象的編碼順序做好文檔保存,基于Colaizzi 7步分析法[7]對訪談資料加以分析與歸納。
本次訪談發(fā)現(xiàn),雖然每個訪談對象心理體驗有所不同,但仍有許多相同點,通過認真的分析與總結,將訪談對象的共性部分提煉出來,共總結出4大類屬11個主題。
2.1 類屬1:感染護士的負性心理體驗
2.1.1 震驚與自責 部分被感染的臨床護士在確診后表現(xiàn)出震驚和自責,反復回想。H11:“應該是科室集體做完核酸檢測的第二天中午,他們(檢驗科)打電話告訴我,說結果是陽性,我第一反應是感到很震驚,怎么會呢(表情很驚訝)?真的不太相信,反復的回憶到底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暴露了呢?”H3:“我記的很清楚是2020年1月23日開始發(fā)熱,因為一直覺得我不可能被感染,29號核酸檢測陽性后,說句實話,(突然低下了頭)感到非常自責,想來想去應該是接觸病人后我的防護做的不太好吧!”
2.1.2 焦慮與恐懼 大部分被感染的臨床護士都已婚,和家人居住在一起,普遍擔心家人被自己感染,表現(xiàn)出焦慮、恐懼的情緒。H10:“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怕連累家里人,擔心因為隔離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也擔心影響科室工作安排,幾個晚上都沒有睡好了?!盚6:“(表情:回憶)我是2020年2月1日確診被感染的,那天確診后就很焦慮,最擔心我的孩子被感染。”
2.2 類屬2:對治療和護理的不確定性
2.2.1 擔心自身預后 由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處于起步階段,且近期已確診患者中有危重病人,因而大部分訪談對象比較擔心感染后身體恢復情況。H4:“每天按醫(yī)生的要求在吃(口服藥),但是聽說目前還沒有規(guī)范標準的治療方案,所以對身體狀況的變化更加敏感了?!盚8:“我也不知道治療效果怎么樣,心里沒底,很擔心疾病會加重呀!”
2.2.2 擔心藥物的毒副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突發(fā)性傳染疾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我院目前使用抗病毒藥物對確診者進行治療,多數(shù)人對藥物不耐受,擔心藥物的毒副作用。H9:“在隔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口服克力芝后反應很大,唉!腹瀉很嚴重,實在是沒有辦法堅持吃滿5 d??!(突然大聲)”H5:“已經連續(xù)吃了5 d阿比多爾片,每天都是6顆,我常常在想,該不會留下什么并發(fā)癥吧?心里也挺著急的!”
2.2.3 擔心后續(xù)復診會再次發(fā)生交叉感染 被感染者隔離治療滿10~14 d后需要到發(fā)熱門診進行復查,而發(fā)熱門診聚集著大量發(fā)熱患者,因而部分受訪者擔心再次出現(xiàn)交叉感染。H7:“之前我沒有意識到(疫情)這么快,就沒在家準備什么防護物資,如果去發(fā)熱門診再出現(xiàn)交叉感染怎么辦呢?導致我都不太敢去醫(yī)院復查了(緊握拳頭)。”H1:“已經被感染了一次,身體還在恢復期,抵抗力和正常人比還是要差一點,(發(fā)熱門診)那里不知道會不會又被感染?!?/p>
2.3 類屬3:對生活充滿顧慮
2.3.1 不方便采購食物 為控制疫情向外輸出,限制了公共交通工具及機動車,對購物造成了不便。H7:“現(xiàn)在還在居家隔離,準備的食物已經不充足了,但我又沒辦法出門去買?!盚2:“已經在外面酒店隔離了好幾天啦!(嘆氣)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好擔心家里人的飲食問題?!?/p>
2.3.2 擔心收入問題 本訪談中,訪談對象年齡為25~49歲,均為中青年,尤其是年輕人,每月需還房貸,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同時擔心因為生病影響收入。H3:“同事都去了前線,但是我現(xiàn)在只能在家里隔離,好擔心下個月收入問題呀!(皺眉)”H6:“我擔心被感染了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工作,會不會扣我績效工資?。拷涍^這次疫情后在一段時間內害怕會有一定的經濟壓力。”
2.3.3 擔心家人生活安排 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被感染后,對自己的家庭有較大影響。H10:“不知道還需要隔離多久?。课液图胰松畹木唧w時間難以確定?!盚3:“我是外地人,春節(jié)沒有回家(眼睛紅了),感染后就一直在醫(yī)院隔離治療,家里人很擔心我,但是也無能為力,每天都在報平安(低聲哭泣),很想念他們?!?/p>
2.4 類屬:4珍惜生活
2.4.1 強身健體 臨床護士身體健康不僅關系到患者順利康復,也與醫(yī)療救援息息相關[8]。H8:“以后會更加關注健康,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盚4:“這次意外提醒我要提高免疫力,以后我會制定一個健身計劃,每周2次?!?/p>
2.4.2 積極拓展興趣愛好 拓展興趣愛好有助于緩解壓力,提高主觀幸福感[9]。H7:“疫情勝利后,我一定會拓展興趣愛好,并且要早日脫單(做出加油的手勢)?!盚6:“會改變我的一些習慣和想法,我要學習插花和烹飪,多享受生活樂趣,更加熱愛生活?!?/p>
2.4.3 多關心陪伴家人 許多受訪者都表示,在這次疫情中感染的經歷讓她們對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更珍惜家人。H10:“疫情過后,我會更加珍惜生活,多關心家人,多分擔父母的家務,多照顧孩子?!盚3:“以后一定要把父母接到我身邊,多陪陪家人,周末帶父母去郊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p>
3.1 重視被感染臨床護士的心理體驗 本次訪談結果顯示,臨床護士被感染后主要表現(xiàn)出自責、焦慮、恐懼等負情緒。臨床護士是災害救援中的主力軍,承受著許多壓力[10]。鑒于本次疫情發(fā)生的突發(fā)性特征,在護士的挑選及防護物資準備上難免較為匆忙,許多臨床護士并沒有災害救援經驗,個人防護方面沒有接受嚴格培訓,同時心理素質也較為薄弱。管理者需重視臨床護士的心理,尤其要對被感染的護士投入更多的關注與關愛,減輕護士負性情緒,應該做到:(1)疏導負性情緒。在職工群中分享“心理輔導志愿者”團隊微信二維碼,護士通過掃描,與心理輔導師進行線上聯(lián)系,由心理輔導師抽絲剝繭式分析心理壓力的來源,以微信推送案例故事及舒緩型輕音樂、鼓勵護士寫抗疫日記等多種方法,讓護士獲取在疫情期心理壓力應對技巧,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幫助護士提高心理建設能力。(2)信息共享。每天在醫(yī)院內部職工群里分享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進展及藥物治療信息,保證護士能夠獲取最新信息,減輕其心理壓力,提高其恢復健康的自信心。(3)協(xié)調護士工作與家庭間的沖突。建立“護士家庭群”,鼓勵護士填寫家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的聯(lián)系各類志愿者提供家庭幫扶,解決家庭困難(比如照顧老人及小孩、小孩網課輔導、老人藥品、提供生活必需品等),打消護士的后顧之憂。
3.2 實施個性化指導方法 提高護士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醫(yī)療救援工作的前提[11],管理層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救援患者的同時,也應采取個性化方法提高臨床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包括:(1)同輩支持法。同輩支持是緩解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12],通過微信及QQ建立線上“同輩支持心理輔導組”,群成員為同齡心理輔導志愿者及同齡護士,年齡相仿,工作經歷相似,更有利于護士產生安全感與親切感,愿意把心中的焦慮、疑惑等與同輩者溝通,并接受她們的情感援助,緩解負面情緒;(2)3T心理舒緩法[13]:3T即交談(talk)、眼淚(tears)與時間(time),由“心理輔導志愿者”團隊中的老師單獨與護士約定時間,借助網絡工具(QQ視頻或微信視頻)進行線上面對面交談,采用傾聽、溝通、交流等方式鼓勵護士講述心情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可以盡情哭泣,宣泄心理壓力;(3)給予人文關懷。關懷護士是關懷患者的基礎[14]。在隔離期,除落實政府響應的起居飲食幫扶及經濟援助外,我院積極招募在漢志愿理發(fā)師,為護士提供理發(fā)服務;定時安排志愿者為護士送上鮮花,花香芬芳,心曠神怡,舒緩情緒;護理部每日給護士發(fā)送一條祝福短信,感謝與肯定護士的辛苦付出,鼓勵她們早日康復;將院工會錄制的戰(zhàn)役歌曲“同濟姑娘”推送在院微信公眾號中,用歌聲傳遞愛與鼓舞,愿護士姑娘們早日康復,重返大家庭。(4)搭建文娛網絡平臺。建立一個娛樂抖音號,邀請護士及家屬關注,將簡單瑜伽小視頻及廣場舞小視頻等推送在抖音號中,動作簡單,不管在家或酒店每天都可以跟著鍛煉,既舒展身體又娛樂心情,避免累積效應[15],以更好的狀態(tài)重返護理崗位。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開始時,由于人員與時間都非常有限,對參與研究的人員培訓時間不夠,在設計開放性提綱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思維局限性,在后期的研究中將盡最大努力用更加開放與科學的思維去設計提綱,保證研究的全面性;同時受地域限制,本研究納入訪談對象有限,未納入本市其他醫(yī)院及外省醫(yī)院的訪談對象。
本研究通過對11名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過程中感染的臨床護士的深入訪談,揭示了臨床護士在工作中被感染后的真實心理體驗,將其提煉為4個類屬:即感染護士的負性心理體驗、對治療和護理的不確定性等;11個主題:即震驚與自責、焦慮與恐懼等。本研究結果表明,應加強臨床護士的科學的心理指導與幫助,提高醫(yī)療救援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醫(yī)院、政府與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步研究加強對醫(yī)療救援者心理應對措施的研究,為減輕醫(yī)療救援者心理壓力提供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