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
【導語】
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中國近現(xiàn)代傳奇才女。她的創(chuàng)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家世顯赫,但童年不幸;她追求真愛,卻屢遭挫折;她是個藝術(shù)天才,卻是生活的低能兒。生活的不幸,讓她低到塵埃里,但她卻憑借才情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先讀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張看》。天下的文章誰敢這樣起名,又能起出這樣的名,恐怕只有張愛玲。女人的散文現(xiàn)在是極其的多,細細密密的碎步如戲臺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歡的又有一班只看顏色的看客,噢兒噢兒地叫好,且不論那些油頭粉面,單是正經(jīng)的角兒,秦香蓮、白素貞、七仙女……哪一個又能比得上崔鶯鶯?張的散文短可以僅幾百字,長則萬言,你難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頭從哪兒來的,連續(xù)性的感覺不停地閃,組成了石片般在水里一連串地漂過去,濺起一連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這般貫通了天地,看似胡亂說,其實骨子里盡是道教的寫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體不純而類如雜說——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幾凈,一邊茗茶一邊瞧著外邊;總是隔了一層,有學者氣或佛道氣。張愛玲是一個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氣,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又風趣,又刻薄,要離開又招聽,是會說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張的散文,就尋張的小說,但到處尋不著,那一年到香港,什么書也沒買,只買了她的幾本,先看過一個長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經(jīng)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鴉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張的性情和素質(zhì),離我很遠,明明知道讀她只亂我心,但偏是要讀。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讀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維規(guī)律,循法可學,有的則不能,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張的天才是發(fā)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讀她的一部書,讀完了如逛大的園子,弄不清從哪兒進門的,又如何穿徑過橋走到這里?又像是醒來回憶夢,一部分清楚,一部分無法理會,恍恍惚惚。她明顯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現(xiàn)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離,她沒有曹氏的氣勢,渾淳也不及沈從文,但她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詭譎以及彌漫的一層神氣,又是旁人無以類比的。
天才的長處特長,短處極短,孔雀開屏最美麗的時候也暴露了屁股,何況張又是個執(zhí)著的人。時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已經(jīng)有了毛病,讀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學人家的精華,啟迪自家的智慧,而是賣石灰就見不得賣面粉,還沒看原著,只聽別人說著好了,就來氣,帶氣入讀,就只有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無損于天才,卻害了自家。張的書是可以收藏了長讀的。
與許多人談張的作品,都感覺離我們很遠,這不指所描述的內(nèi)容,而是那種才氣如云,以為她是很古的人,當知道張現(xiàn)在還活著,還和我們同在一個世上的時候,這多少讓我們感到形穢和喪氣。
《西廂記》上說:“不會相思,學會相思,就害相思!”《西廂記》上又說:“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唉,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選自搜狐網(wǎng))
【賞析】
文章標題含有兩重意思,既指讀張愛玲的作品,又指讀出了張愛玲的個性與才華。張愛玲的散文貫通天地,類如雜說,風趣刻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詭譎以及彌漫的一層神氣,又是旁人無以類比的”。作者對張愛玲的作品起初不懂,后被張的作品所吸引感染,進而到嗜好、上癮?!爸兴亩疽呀?jīng)日深”,這是作者對張愛玲作品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