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余
摘 要:耶律儼負才名,具有一定的政治才干,但人品為人所詬病。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主持編纂了《皇朝實錄》,保留了大量珍貴史料,為元代《遼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關鍵詞:耶律儼;歷史功績
耶律儼,本名李儼,字若思,析津人,遼道宗咸雍年間得賜國姓。儼自幼好學,有詩名,經(jīng)籍一覽成誦①。咸雍間,考取進士,守著作佐郎,補中書省令史,大康初,歷都部署判官、將作少監(jiān)。
大安元年(1085),耶律儼出任景州刺史。當?shù)赜泻缽姾偷蠡轿:︵l(xiāng)里。耶律儼一面“繩胥徒,禁豪猾”,整頓社會秩序;一面扶危濟困,紓解民難。于是景州稱治,有民眾甚至為他“刻石頌德”。
大康(1075—1087)后期,耶律儼曾先后出任大理正、大理少卿和大理卿等決獄官。大安二年(1086),又升任御史中丞,不久,改提點大理寺。這時,遼朝政治腐敗,綱紀廢馳,官吏玩忽職守,滯獄不決,冤案不斷。此時,耶律儼嚴正執(zhí)法,處理積案,尤其是在處理上京滯獄過程中,冤案“多所平反”,為時人所贊。
大安六年(1090)冬,耶律儼改授山西路都轉(zhuǎn)運使。在此期間,他革除了一些陳規(guī)陋習,減少征派;奏定稅額,有據(jù)可循;調(diào)整官吏俸給,以養(yǎng)其廉。據(jù)《遼史·耶律儼傳》載,當時的耶律儼“廉潔,一芥不取于人”。
天祚帝乾統(tǒng)六年(1106),耶律儼封漆水郡王。天慶初,因病,準乘小車入朝。天慶三年(1113)十二月,卒。贈尚父,謚曰“忠懿”。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耶律儼具備一定的才干,也有一定的政治作為,同時他也有狡黠奸詐的一面。
道宗昏庸,曾“令各擲骰子,以取勝者官之”。耶律儼“嘗得勝采”,道宗說:“上相之征也?!边@樣昏庸的帝王必然造就腐敗的朝政。
耶律儼“善伺人主義”“善奉迎取媚”②。耶律儼妻邢氏有“美色”,常出入“宮禁”,儼特意囑托她:“慎勿失上意?!币蓛八嘏c權臣北院樞密使蕭奉先關系密切,奉先飛揚跋扈,為所欲為。耶律儼與他狼狽為奸,黨同代異,為后人所詬病。
耶律儼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主持編纂了《皇朝實錄》。耶律儼文學造詣精深,領一時之風騷,他在高位期間,主持編纂了《皇朝實錄》,保存了許多遼代珍貴的史料,為元人編纂《遼史》提供了珍貴素材,其意義不可低估。
之前,遼人撰修的《實錄》歸納起來有三次,每次都有一定成績,但并不理想。道宗末年,第四次撰修《實錄》的工作被提到日程上來。壽昌五年(1099),耶律儼擔任參知政事(即宰相)。翌年(1100),儼奏“國史非經(jīng)大手筆刊定,不能信后”③,并推薦著名學者王師儒、虞促文等人具體負責編修國史??梢?,除處理正常的政務之外,耶律儼還肩負著“兼修國史”的任務,在他執(zhí)筆的《道宗皇帝哀冊》里也注明此官銜,足見他對此工作的重視。
史官修史應當文直、不虛美、不隱惡,只有這樣才具有“天下之大信”的權威。然而,包括遼代在內(nèi)的歷代帝王,都有干擾修史的傳統(tǒng),遼代尤為如此。圣宗統(tǒng)和二十一年(1003)詔:“修《日歷》官毋書細事?!雹艿雷谇鍖幎辏?056)下詔:“罷史官預聞朝議,俾問宰相而后書?!雹荽罂刀辏?076)十一月,道宗違例調(diào)閱《起居注》,修注郎不攧及忽突堇等依據(jù)慣例,堅決抵制,道宗大怒,“各杖二百,罷之,流林牙蕭巖壽于烏隗部”⑥。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儼等人撰修《實錄》要冒不測之禍。因而,《實錄》“語多避忌”,也就難免了。
除組織領導外,耶律儼還親自參加訪調(diào),收集材料,并參與撰寫,終于完成七十卷《皇朝實錄》的編寫任務,其工作量是很可觀的。對此,《遼史》有公正評價,耶律儼“以俊才蒞位”,“纂述遼史,具一代治亂,亦云勤矣”。故該《實錄》統(tǒng)稱耶律儼《實錄》。
耶律儼《實錄》的修成,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一次《實錄》二十卷;第二次《實錄》二十卷;第三次的七帝《實錄》卷數(shù)不清。這三次《實錄》內(nèi)容不僅重復較多,而且史實不夠詳實。而耶律儼《實錄》多達七十卷,內(nèi)容和史料也相當豐富。金朝遵循前朝修史的傳統(tǒng),曾兩次纂修遼史。第一次在熙宗年間,先后由耶律固、蕭永祺執(zhí)筆,皇統(tǒng)八年(1148)成,但未刊行,后遺失。第二次在章宗時期,由耶律履、黨懷英等纂修,泰和七年(1207)由陳大任完成,故后人稱陳大任《遼史》。據(jù)考證,這兩部書都是以耶律儼《實錄》作為基本依據(jù)。遺憾的是,《皇朝實錄》在元代后期遺失了。元代文人蘇天爵曾記載:耶律履是金代章宗朝副宰相,任《遼史》刊修官,耶律儼《實錄》被他借閱使用。蒙金戰(zhàn)爭開始,該《實錄》被耶律履及其子耶律楚材保護下來,元后,《皇朝實錄》不知所蹤。
元朝脫脫編纂的《遼史》于順帝至正三年(1343)四月開纂,翌年三月告成。時間僅一年,如果沒有現(xiàn)成材料,即使是再大的手筆,也難寫出116卷、90萬字的《遼史》。脫脫《進遼史表》提及耶律儼《實錄》系《遼史》的主要底本之一。耶律儼在史學上是有一些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舊史有《部族志》,歷代之所無也”。“舊史”即指耶律儼《實錄》而言。耶律儼之所以設《部族志》,并非無關緊要,他是根據(jù)遼朝部族較多的具體情況而決定的。如果沒有《部族志》,那么契丹各部的分合析離,我國北方難以計數(shù)的大小部族的概貌、線索,就難以知曉。另外,《遼史·后妃傳》對后妃的歷史作用也有較多的肯定,表現(xiàn)出遼代后妃的某些性格特點和歷史作為,這與其他史書的《后妃傳》相比有可取之處。而《遼史·后妃傳》內(nèi)容的間接來源就是耶律儼《實錄》。也就是說,耶律儼《實錄》具有重視婦女的特點。這也是他對史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