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軍
2014—2017年,正是巴彥淖爾市推進縣域義務(wù)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的“攻堅”時期,我們經(jīng)常深入基層督促工作。做這項工作要有“三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為了方便工作,我買了一雙翻毛皮鞋,既結(jié)實又耐磨耐臟。這雙鞋陪我走過了5年多光陰,我計算了一下,差不多步行了5000公里。這期間發(fā)生了許多感動人的故事,下面介紹其中的三個。
一次在一所農(nóng)村小學,下課時間到一年級教室里查看課程開設(shè)情況。教室里有6個孩子,一個扎羊辮的小女孩向我問好:老師好。我問:你家在哪里?女孩說:我媽媽在這里。我吃了一驚,問:你媽媽為什么在這里?小女孩便領(lǐng)著我走,走到學校圖書館,見到一個坐輪椅的男圖書管理員,約40來歲的樣子,女孩叫他爸爸,小鳥依人一般靠在父親懷里。我與這位老師談起來。原來他與妻子都在這所學校教書,為了照顧孩子,便帶孩子在這個邊遠的農(nóng)村小學上學。兩個人從巴彥淖爾師范畢業(yè),分配到這所學校教書,成家立業(yè),有了孩子,一場車禍,導致男教師下肢癱瘓,只能坐輪椅上班。每天夫妻二人帶著小孩從城里開車40公里到這所小學工作,晚上回去,工作十分辛苦。一會兒,女老師來了,身材瘦削,一身憂郁,仿佛全世界的憂郁都集中在了她身上。我堅硬的心被這情形融化了?;氐疆?shù)亟逃郑覍逃志珠L說:你們想辦法將兩口子調(diào)回城里。后來,兩口子終于調(diào)回城里來了。
一次我在邊遠的一個農(nóng)村教學點聽一年級課。一位50多歲的女老師在上語文課。聽著聽著,我感覺老師知識結(jié)構(gòu)有些陳舊,觀念也十分落后,心想:聽完課一定建議這位教師多學習,更新知識。
這時坐在前排的一個小女孩哭了。于是女老師停下了課,問小女孩為什么哭。小女孩說:肚子疼。我以為孩子得了什么疾病,說不行就送醫(yī)院。女老師說沒事,蹲下不停安慰女孩,女孩慢慢不哭了,安靜地抱著老師的頭,淚珠兒掛在臉上。下了課,我也沒評課的心情了,問女老師,孩子為什么哭。她說:孩子想她爸她媽了。我說:孩子小想家,慢慢會習慣的。女老師說:兩口子離婚了,又各自成了家,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她想爸爸媽媽,經(jīng)??拚f這里疼,那里疼,其實是想讓人關(guān)心她。她叫我媽媽,我就把她當自己的孩子。告別老師和孩子,我聽校長介紹,學校現(xiàn)在只有30個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貧困兒童。有條件都進城讀書了,留下來的都是走不了的。我聽了后,想起一個學校的校歌:學校是我家,老師像媽媽。在這樣一所學校里,愛心可能比方法更重要。
我心里感謝那位女教師,我應(yīng)該向她學習才是。
還有一次,督查很晚了。一天走了400公里,到晚上8點終于到了草原深處一所小學。校門口有兩只手電為我們照亮。到門口見到鄭天軍校長和張榮副校長打著手電迎接我們。這時有兩個八九歲的男孩跑過來,拉住張校長的手。我以為是她的學生。張校長說是她兩個雙胞胎兒子,在學校讀三年級。后來了解,這兩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就和她在一起生活學習。我說:為什么不送回城里讀書?張校長說:家里沒有人照顧。我多次來過這所學校督查工作,從沒有聽張校長說起此事,我不由心中產(chǎn)生敬意。
兩位校長用手電為我們照路,指著這是通過我們督查新配的圖書儀器、新安裝的暖氣、學生宿舍新建的室內(nèi)廁所,還有新整修的操場。據(jù)校長介紹,一年時間,旗教育局為這個只有80名學生的小學投入200萬元,極大改善了辦學條件。趙校長說感謝我的督導,引起旗政府的重視。我說:我應(yīng)該感謝你們的奉獻精神,沒有你們堅守,就沒有這里孩子們美好的未來。
不能等到讓末梢神經(jīng)壞死人才想要健康,才想要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也是一樣。不要只看水仙花嬌艷,野百合也有春天。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一個小時后我們匆匆離開學校,趕回100多公里遠的縣城?;赝股滦@那片光明,感覺這山、這水、這人永遠不能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