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敏,王建淑,曹志毅,童曉剛
1.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2.杭州市蕭山區(qū)第四職業(yè)中學,浙江 杭州 311217;3.浙江省省直建筑設計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裝配式建筑最早在19 世紀的歐洲出現,其中,丹麥的預制混凝土構件發(fā)展較快,至今其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比達70~80%[1]。裝配式建筑在其他歐洲國家發(fā)展亦較快,如瑞士、德國、法國等國家[2-3],裝配式建筑建造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裝配式建筑起步時間較晚。進入21 世紀后,我國重新認識到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價值,2013 年1 月1 日國務院發(fā)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極大促進了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fā)展[4-5]。2016 年2 月6 日國務院發(fā)布《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中遠期發(fā)展目標。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屬于一門較新型的課程,缺乏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對于教學紅特色資源的挖掘非常不到位,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其固定內容和固定模式,極大程度的限定了教學的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非常低。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現場參觀次數有限,不能現場跟蹤學習,而且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具有復雜性,周期性長的特點,學生往往看不到隱蔽工程處的構造做法。
結構節(jié)點模型建立步驟為:科學按照設計圖紙,選取結構節(jié)點,根據節(jié)點模型預制,最后導出模型。
根據當前實際工程裝配式構件的使用率,對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中的節(jié)點進行選擇,提取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節(jié)點作為建模對象。本文將選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連接節(jié)點分四類:預制混凝土樓板節(jié)點、板面橫節(jié)點、主次結構梁上節(jié)點及樓梯結構節(jié)點和結構合面。
主要包括:模型輪廓建立、鋼筋布置。
模型輪廓借助平面、剖面、三維視圖配合參照線制作,主要涉及梁模型輪廓和板輪廓。梁模型采用軟件中的梁類型,參數化設置構件尺寸。凹口預制梁與后澆混凝土結合面部位采用空心剪切的方式。板模型采用軟件中的板類型,分別以族類型創(chuàng)建預制板和現澆板。
鋼筋模型均為族類型。采用放樣的方式生成各種類型的鋼筋:以鋼筋的長度為繪制路徑,鋼筋截面為繪制輪廓。在項目中導入放樣出來的鋼筋族,根據間距要求放置各種種類的鋼筋。
由于大部分教師不熟悉revit 軟件的操作方式,且一般教室的教師機不具備安裝revit 軟件的性能要求,因此本文把rvt 格式文件導成操作性強、適應性好的FBX 格式文件,另外還將模型導成完整版模型、帶預制和鋼筋版模型、帶鋼筋版模型三種,以適應不同的教學要求。
本項目通過BIM 建模平臺,建立一批常用的裝配式建筑構件節(jié)點模型,用三維模型直觀表現二維節(jié)點,提高學生理解標準圖集的能力,加深學生對配式建筑構件的理解和知識掌握。另外,通過本項目研究,建立了不同類型的裝配式節(jié)點BIM 模型庫,以便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即時調用模型,提高建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