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白馬河是閩江的一條支流,也是白馬河水系的主干流。北起福州西湖,在臺江區(qū)西部注入閩江,全長4.86km,跨越鼓樓臺江兩個區(qū)。其中流域范圍內有西湖公園、三坊七巷風貌保護區(qū)、烏山風貌保護區(qū)、上下杭歷史風貌區(qū)等福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沿河而建的白馬河公園,北連西湖公園西接江濱公園,是城市南北向的重要濱水景觀廊道,也是福州城市綠道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州市于2018年9月開啟新一輪白馬河景觀提升工程,本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huán)境,提升城市形象。
為圓滿完成設計工作,我們提出“高標準、全系統(tǒng)、嚴要求”的工作原則,從兩大類,十四子項著手,力求打造福州最具人文氣息的景觀河道。
首先,為保障水流順暢,應優(yōu)先進行河道全線清淤、截污工作。經(jīng)過方案比選論證,最終采用陸莊河以北帶水清淤,陸莊河以南干塘清淤的工作方式,總清淤量約為5.8 萬m3/d;改造現(xiàn)有截流井30 座,新建截流井7 座;新建截污管道3.28km;新建工業(yè)路泵井一座,河下街東側泵井一座,改造同德路泵井一座;同時,對現(xiàn)狀截污管開展CCTV 檢測,根據(jù)病害情況開展修復和改造工作。
其次,水暢更得水清,因此結合清淤,對白馬河源頭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白馬河匯水面積為2.211km2。沿線共涉及168個小區(qū)、30 所學校、4 所衛(wèi)生診所、151 家沿河店面、44 家企事業(yè)單位及5 座廟宇。在摸清所有排水戶排水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類改造,做到一戶一策,實現(xiàn)源頭雨污全分流。同時,結合西湖凈水廠工程,有13 萬m3/d 的準IV 類水引入白馬河,大大提升白馬河水質。針對河道周邊地表徑流等外源污染,采用復合纖維浮動濕地并加掛碳素纖維生態(tài)草,布設在近岸線部分,形成外源攔截過濾區(qū)域,對面源污染進行預處理。
最后,景觀上串聯(lián)鼓樓臺江18 個景觀節(jié)點,提升白馬河沿線環(huán)境品質,重點打造兩個段落:(1)楊橋路至芳華劇院段落——西關古韻,芳華流芳。(2)白馬古橋至彬德古橋段落——白馬落霞,彬德掠影。
白馬河慢行系統(tǒng)及景觀提升工程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含步行道聯(lián)通、水質水環(huán)境整治、雨污分流改造、公園綠化提升等工程。本文篩選以下節(jié)點做相應闡述:
西關水閘設計延續(xù)西水關公園歷史風貌,提煉白馬河作為古代福州護城河的歷史定位。設計西關水榭、游船碼頭、西關水韻雕塑等元素。將原有直駁岸降標高為生態(tài)駁岸,提升公園親水性。
芍園一號沿河一側駁岸較為殘破,且存在較多的違章搭蓋,阻礙觀河視線。設計上,在保留酒吧建筑整體風貌的前提下,增設觀景平臺,改造生態(tài)駁岸,將濱河景觀凸顯出來。
薩芭雍節(jié)點原為咖啡店,占地約900 平方米。原建筑拆遷后混凝土硬化面積較大,現(xiàn)狀河岸植物茂盛阻隔人行視線,影響河岸通透。設計上,利用原有建筑混凝土地面進行鋪裝改造,成為休憩廣場;改造原有駁岸,形成親水觀景平臺,打開河岸視覺通廊,同時設置景觀條石消化人行道與場地的高差,還能作為坐凳供游人休憩使用[1]。
雷鋒園是白馬河水系一處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原幻燈片廠地塊與雷鋒園之間存在6.3m 高差,現(xiàn)狀為高擋墻,兩地空間沒有聯(lián)通,同時綠化較為雜亂,缺少休憩空間。設計整改方案時,我們增加了臺階,將高差較大的兩個場地連接起來,提升公園可達性,同時使幻燈片廠地塊既具有游園功能,也可作為周邊烏山小學學生接送點,在場地中增加古韻通廊及林下休閑空間,為游人提供休憩駐足之處。
白馬古橋是白馬河沿線重要的文化遺存,白馬古橋建于清代,為舊時義洲來往上下杭商業(yè)街區(qū)的交通要道。橋長71m,寬3.1m,東西引橋各12m。現(xiàn)狀白馬古橋東側周邊環(huán)境較差,且古橋與周邊環(huán)境毫無聯(lián)系,濱河步道系統(tǒng)存在斷點,整體景觀效果不佳。設計考慮在保留白馬古橋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提煉白馬橋作為古代福州白馬河標志性橋梁的定位。設計了古橋浮雕、游船碼頭、古韻牌坊、文化地雕等元素,并將對岸12m 拆遷范圍內的原有直駁岸降為生態(tài)駁岸,形成親水空間[2]。
白馬河上橋梁縱橫,對于不同類型的橋梁,我們結合實際情況,相應制定了四種改造方案:
(1)對于石拱橋,如芍園一支橋、柳河路橋等,側重于石材清洗,保留現(xiàn)狀肌理,同時對雜亂的管線進行整理包覆。
(2)對于混凝土橋,如翠園橋、道山西路橋、工業(yè)路橋等,采用GRC 裝飾,根據(jù)橋梁形態(tài),勾勒獨特的立面線條,同時將各類管線隱藏于GRC 飾板內,提升整體美觀度。
(3)對芍園廢閘橋進行整體改造,我們在現(xiàn)狀基礎上設計了軒和廊,使其搖身一變,成為了白馬河上的“網(wǎng)紅”廊橋。
(4)原址保護,歷史上,白馬河南端的臺江區(qū)幫洲、義洲河段,曾是全國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至今這里還保存著兩座清代同治年間由福州木幫商會集資修建的古橋——彬德橋和白馬古橋。對于真貴的歷史留存,采用原址保護的方法,對其進行精心修繕。
夜景是改造效果的直觀表現(xiàn),也是改造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本次的夜景設計范圍為西湖水閘至烏山立交,全長約1.7km。我們設計了密林尋蹤、西關古渡、夕陽晚照、芍園酒吧、漁哥望仙女、綠野仙蹤和霧光之河7 大燈光節(jié)點,以河道為畫布,以光影為染料,采用染色照樹燈、水紋燈、螢火蟲激光燈等多種燈光形式,勾勒出一條河、多幅畫的夜間場景。
最為獨特的,便是霧光之河與綠野仙蹤。設計上,將河道及沿線步道、廣場、植被、商鋪作為整體考慮并精心布置,讓游人感受滿滿的純凈與生態(tài)。芍園公寓橋至芍園一號橋之間的霧光之河,霧森系統(tǒng)搭配燈光,營造出“蒙蒙煙雨水畔升”的朦朧感,兩側榕樹在五彩燈光的映襯下,展現(xiàn)撩人夜色;桂芳橋至翠園橋間260m 河段,還有許多“躲”在綠地中,漫天飛舞的“螢火蟲”,仿佛有漫步郊野之感,這便是綠野仙蹤節(jié)點。星星點點的螢火蟲效果,是由79 套螢火蟲激光燈精心打造的,這在福州還是首次使用。各式燈具的“落腳處”也做足優(yōu)化,巧妙地隱藏在駁岸、樹木、亭廊中,不直面居民區(qū),少了突兀感,更不會令人感到眩目。
游船建設是充分發(fā)揮河道游賞功能的重要內容。白馬河全線建設5 處親水碼頭及河埠頭,分別為西關碼頭、烏山碼頭、工業(yè)路碼頭、白馬古橋碼頭和彬德碼頭,這一舉措將大大完善水上游覽線路,豐富白馬河旅游資源。
以“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為目標,改善城市人居環(huán)境為宗旨,發(fā)掘白馬河歷史文化,運用巧妙的設計手法,多樣的造景手段打造別樣的親水岸線。白馬河自2018 年底邁開升級步伐,現(xiàn)已將建設成果呈現(xiàn)在市民眼前,作為內河治理的重點工程,白馬河慢行系統(tǒng)及景觀提升工程對福州建設山水園林城市,構建城市生態(tài)廊道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