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燕 水 淼 李 睿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0)
現代化建筑建設中,剪力墻結構的應用不斷增加?;诮ㄖㄔO質量與安全標準不斷提高的背景,通過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增強建筑的整體性能,避免建筑設施出現開裂問題或者其他問題,確保整個結構的承載力。
從設計實踐來說,若想保障建筑剪力墻結構的性能,要做好以下原則的把控:①樓層層高和層間最大位移比。以地震作用為背景設計,建筑樓層的最大彈性層間位移值的規(guī)定以及規(guī)范,除了以彎曲變形為把控要點的高層建筑之外,其他類型的建筑計算,按照要求可以不扣除建筑結構彎曲變形,進行扭轉變形的計算。高層建筑結構的計算,對于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多圍繞樓層之間的扭轉變形以及剪切變形進行計算。其中,對于剪切變形的控制,要根據豎向構件數量來確定,不過豎向構件比較多,則會造成結構扭轉變形,因此設計時要合理減小扭轉變形。②樓層最小剪力系數。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對于承受地震傾覆力矩值的計算,要按照相關規(guī)定,達到規(guī)定系數范圍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剪力墻的設置,實現對樓層最小剪力系數的控制。③連梁超限。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對于連梁跨高,通常比值要超過2.5;若沒有超過2.5,極易使得墻體彎矩以及剪力值達不到標準。
首先,計算振型數。通常來說,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應計算較多的振型數,要做好質量系數的把握,保證能夠超過最初設定的數值,以此保證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對于振型數的選擇,應結合建筑類型確定,例如高層建筑多超過15。
其次,計算墻體豎向分布筋配筋率。一般來說,配筋率大小多以實際配筋率為主,以此減少整體計算結果的偏差。若未按照實際配筋率開展計算,極易造成受彎鋼筋數值變化。
最后,確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數。從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實踐來說,結構計算參數的確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數為核心標準,產生的抗震作用,多被用于衡量抗壓性和穩(wěn)定性。通常來說,低烈度區(qū),較高的房屋建筑物底部,其最小地震剪力系數,通常小于設計要求。
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中,要做好平面結構布置。具體布置時,堅持整體性原則進行把控,并且做到簡單且均勻對稱。平面結構的布置,若建筑結構的長度和寬度均很大,同時結構不規(guī)則,那么要布置適宜的溫度伸縮縫,確保結構的合理性。布置剪力墻,按照沿著周圍布置的原則操作,實現增強結構整體抗扭轉能力的目標,對于結構質量中心,要保證其和結構剛度中心有效重合,當遇到地震情況時,實現減少扭轉力給結構造成影響的價值[1]。
一般來說,建筑的豎向剛度,多被豎向受力構件多次轉換影響?;诖?,通過適當增加剪力墻轉換層垂直結構的方式,保障剪力墻的穩(wěn)定性。對于剛度的控制,從控制剪力墻轉換層傳力模式的角度入手,保證從上到下傳力路徑相同,以免發(fā)生水平方向的多級轉換,避免產生多次轉換次梁的情況。選擇轉換梁上層墻體位置以及中間支柱中,設置孔洞,達到增強豎向承重的效果。若想保證多級轉換,確保傳力方式相同,那么要在轉換層主體結構內,設置豎向抗側力構件,以此確保剪力墻整體結構的性能,使其達到穩(wěn)定性以及牢固性的要求[2]。
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中,連梁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控制由于剪力墻水平力作用,造成的墻肢變形,確保建筑剪力墻整體的安全性,所以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開展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時,需要重視連梁的設計把控,保證連梁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開展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時,對于超筋情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具體如下:①調整建筑剪力墻連梁彎矩以及剪力塑性。②按照實際情況,來控制連梁界面高度。③若連梁被破壞后,如果剪力墻豎向荷載,沒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則可以不設置連梁,通過優(yōu)化墻肢配筋的設置,增強整體的性能[3]。
首先,約束邊緣構件。通過實施約束措施,能夠實現對剪力墻承載力的高效把控。使用40%以上的約束力,便能夠增加剪力墻的承載力;使用20%的約束力,能夠實現增強抗震性能的作用。基于此,具體設計時,要合理選擇邊緣構件。剪力墻邊緣構件的設計宜遵循如下原則:若底部加強部位設計的軸壓比,其沒有達到規(guī)范標準,那么要增設構造邊緣構件。若超過規(guī)范標準,則采取增設約束邊緣構件的措施。
其次,進行強度以及性能的優(yōu)化設計。按照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規(guī)范進行設計,保證配筋率達標。具體實踐中,結合抗震作用,合理控制剪力墻邊緣構件的數量,保證建筑整體的性能[4]。
最后,做好延性處理。開展延性設計,要運用均衡布置以及對稱設計等方法,增強剪力墻的支撐能力,保證結構的性能。
目前來說,裝配式建筑逐漸推廣,同時BIM技術也成為了推廣應用的重點設計設計,逐漸被應用于建筑結構設計。從BIM技術的應用實踐來說,在結構設計方面,能夠為設計人員提供協(xié)同設計的平臺,為設計的優(yōu)化,提供技術支持。為了發(fā)揮技術的優(yōu)勢,設計人員要掌握BIM技術的運用方法和要點,提高建筑設計的效率。
一般來說,裝配式建筑的自重,相比現澆結構要大,具體表現為預制非承重墻體密度以及樓板自重。住宅建筑中的非承重墻,多選擇多孔磚材料或者加氣混凝土砌體,容重范圍為8~14kN/m3。同時裝配式建筑很多構件為預制,比如圍護墻,集成了窗框材料和飾面材料等,同時要達到吊裝作業(yè)和運輸作業(yè)等基本要求,因此多設計為配筋混凝土結構,容量選擇為25kN/m3。通常來說,住宅建筑開間多設計為3300~4000mm,建筑樓板厚度可以選擇其跨度的1/40-1/30,具體為100~120mm。建設的裝配式建筑,因為建筑樓板設計為疊合板,按照現行的規(guī)程,疊合板預制板的厚度要大于60mm,同時后澆混凝土疊合層厚度要超過60mm。
基于施工便利的前提,預制剪力墻通常為300mm模數,對于預制剪力墻,要做好長度的控制,單片墻重量要小于5t。若為現澆結構,當剪力墻的厚度設計為200mm,那么構造邊緣構件的長度可以選擇為400mm;如果存在轉角墻或者翼墻,那么構造邊緣構件的長度可以選擇為300mm。設計的裝配整體式剪力墻,對于邊緣構件的長度,在取值時,要綜合分析水平鋼筋的直徑以及錨固長度。按照圖集,預制墻身中使用的水平鋼筋材料,應用在現澆段中,設計的直錨長度要超過1.2LaE;若為U形錨,則要超過0.6LaE;若為135°彎鉤,那么要超過LaE。舉例135°彎鉤錨固,按照抗震等級二級設計,若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為C35,使用直徑大小為12mm的三級鋼,那么預制墻身水平鋼筋的錨固長度,即LaE為37d+10=454mm。若設置一字墻,如果構造邊緣長度依舊選擇400mm,那么預制墻體的水平鋼筋則會突出。如果設置為翼墻或者轉角墻,設計的T形邊緣構件以及L形邊緣構件直段長度(S)參數為300mm,單邊現澆長度參數為500mm,雖然錨固長度可以達到要求,不過考慮施工工序特點,作業(yè)時水平鋼筋會進入邊緣構件的核心區(qū)域,增加了作業(yè)困難,給安裝作業(yè)進度造成影響。因此,開展剪力墻拆分時,要做好實際情況的分析,依據配筋來確定邊緣構件的長度,保證水平鋼筋的直線長度能夠達到安裝以及錨固作業(yè)要求。
綜上所述,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實踐中,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標準,做好設計要點的把控。文中結合具體實踐,總結了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