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祝君,邊原,楊勇,舒永全,童榮生,閆峻峰,何林,龍恩武,陳岷
(1.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學部,個體化藥物治療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72;2.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成都 610054)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衛(wèi)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1]第五版中指出:從中醫(yī)藥理論角度,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中醫(yī)疫病范疇,源于感受了疫癘之氣。中醫(yī)所謂“疫氣”,泛指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2]。衛(wèi)健委方案中提出各地可根據(jù)病情、當?shù)貧夂蛱攸c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辨證論治,選用合適的推薦的中成藥,但詳細信息并沒有給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3]在衛(wèi)健委方案的基礎上,所列中成藥品種更加完善。筆者就指南中推薦中成藥的現(xiàn)有證據(jù)、適應證、用法用量、可能藥品不良反應、配伍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項等進行整理,以期為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醫(yī)生合理使用中成藥,提供參考。
1.1臨床表現(xiàn)1 乏力伴胃腸不適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1.1.1主要成分 蒼術、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1.1.2適應證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舌苔白膩,脈浮或濡緩。
1.1.3用法用量 膠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丸:口服,一次6克(1袋),一日2次;水:口服,一次5~10 mL,一日2次,用時搖勻;口服液:口服,一次5~10 mL,一日2次,用時搖勻。
1.1.4注意事項 ①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②不宜在服藥期間服用滋補性中藥。③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④含半夏,與烏頭類藥物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⑤含甘草,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⑥水劑含乙醇(酒精)40%~50%,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yè)、機械作業(yè)及操作精密儀器。⑦嚴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5-9]。
1.2臨床表現(xiàn)2 乏力伴發(fā)熱。
1.2.1金花清感顆粒
1.2.1.1主要成分 金銀花、石膏、蜜麻黃、炒苦杏仁、黃芩、連翹、浙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1.2.1.2適應證 疏風宣肺,清熱解毒。用于單純型流行性感冒輕癥,中醫(yī)辨證屬風熱犯肺證者。癥見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惡風或惡寒,鼻塞流涕,舌質紅,苔薄黃,脈數(shù)。
1.2.1.3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療程3 d。
1.2.1.4注意事項 ①運動員及脾胃虛寒者慎用。②本品尚無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用于體溫≥39.1℃或血白細胞計數(shù)(WBC)>11.0×109·L-1,或中性粒細胞比例>75%,或重癥流感者。③有肝病史或服藥前肝功能異常者慎用。④不宜在服藥期間服用滋補性中藥。⑤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⑥無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用于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老年人群。⑦含貝母,與烏頭類藥物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⑧含甘草,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
1.2.1.5不良反應 可見惡心、嘔吐、腹瀉,胃部不適、燒心、納差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偶見停藥后肝功能異常,心悸或皮疹[10]。
1.2.2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1.2.2.1主要成分 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1.2.2.2適應證 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癥見:發(fā)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干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
1.2.2.3用法用量 膠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顆粒: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1.2.2.4注意事項 ①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②不宜在服藥期間服用滋補性中藥。③風寒感冒者不適用。④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⑤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脾虛便溏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⑥本品不宜長期服用。⑦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⑧含甘草,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屬“十八反”配伍禁忌,不能同服[4,11-12]。
1.2.3疏風解毒膠囊
1.2.3.1主要成分 虎杖、連翹、板藍根、柴胡、敗醬草、馬鞭草、蘆根、甘草。
1.2.3.2適應證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風熱證,癥見發(fā)熱,惡風,咽痛,頭痛,鼻塞,流濁涕,咳嗽,舌尖紅,舌苔薄白干或薄黃,脈浮或浮數(shù)等。
1.2.3.3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1.2.3.4注意事項 ①本品尚無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用于體溫≥39.1℃或血WBC>11.0×109.L-1,或中性粒細胞>80%。②過敏體質及對本品過敏者禁用。③含甘草,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屬“十八反”配伍禁忌,不能同服[4,13-14]。
1.2.3.5不良反應 偶見惡心。
1.2.4防風通圣顆粒/丸
1.2.4.1主要成分 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炒)。
1.2.4.2適應證 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nèi)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或濡數(shù)。
1.2.4.3用法用量 顆粒: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丸:口服,一次6 g,一日2次。
1.2.4.4注意事項 ①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魚蝦海鮮類食物。②不宜在服藥期間服用滋補性中藥。③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孕婦慎用。④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應酌情減量。⑤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⑥本品不宜長期使用。⑦含白芍,與藜蘆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
1.2.4.5不良反應 偶見腹瀉;有惡心、嘔吐、腹痛或胃腸不適、皮疹、痛癢等不良反應報告[15-17]。
2.1臨床表現(xiàn)1 寒濕犯表:惡寒無汗,頭痛身重,肢體煩疼,胸膈痞滿,渴不欲飲,便溏不爽,溺短而黃。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水。
2.2臨床表現(xiàn)2 熱毒生瘀:身體壯熱,胸悶氣促,面色紫黑,唇色瘀黑焦腫,神志昏迷。舌絳紫苔黃燥,脈洪大弦數(shù)。推薦中成藥:安宮牛黃丸。
2.2.1主要成分 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
2.2.2適應證 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用于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舌紅或絳,脈數(shù)有力;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2.2.3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兒≤3歲:一次1/4丸,4~6歲: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醫(yī)囑。
2.2.4注意事項 ①本品為熱閉神昏藥,寒閉神昏不得使用。②本品含麝香,芳香走竄,有損胎氣,孕婦慎用。③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助火生痰。④本品含朱砂、雄黃,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⑤治療中見肢寒畏冷,面色蒼白,冷汗不止,脈薇欲絕,由閉證變?yōu)槊撟C時,立即停藥。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使用本品應遵醫(yī)囑。⑦過敏體質者慎用。⑧含郁金,與丁香屬“十九畏”配伍禁忌,不能同服[4,9,18]。
2.3臨床表現(xiàn)3 肺脾氣虛:氣短,倦怠無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推薦中成藥:香砂六君丸。
2.3.1主要成分 制半夏、陳皮、木香、砂仁、黨參、白術(炒)、茯苓、炙甘草。輔料:生姜、大棗。
2.3.2適應證 益氣健脾,和胃。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細弦。
2.3.3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 g,一日2~3次。
2.3.4注意事項 ①飲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②急性胃腸炎患者(表現(xiàn)惡心、嘔吐、大便水瀉頻頻、脘腹作痛)不適用。③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不適用。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⑤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⑥含半夏,與烏頭類藥物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⑦含甘草,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屬“十八反”[4]配伍禁忌,不能同服[19-20]。
2.4臨床表現(xiàn)4 氣陰兩傷:身熱多汗,心胸煩熱,氣逆欲嘔,氣短神疲倦,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推薦中成藥:生脈飲。
2.4.1主要成分 紅參、麥冬、五味子。
2.4.2適應證 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細)。
2.4.3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 mL,一日3次。
2.4.4注意事項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②凡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③本品宜飯前服用。④感冒發(fā)熱患者不宜服用。⑤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⑥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⑦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⑧含紅參,與藜蘆屬“十八反”配伍禁忌,不能同服[4,9,21]。
中成藥是中醫(yī)藥事業(yè)繼承與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具有服用和攜帶方便等優(yōu)點。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而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選擇使用中成藥,在減輕癥狀或阻止疾病進程等方面可能會使患者獲益。疫情面前,人人有責,提供客觀、安全的用藥信息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