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擎
一天早上,我正在學校一樓的書苑整理東西。隔壁書法教室的一個同事去接開水,接完水,我看她還沒有要走的意思,便問:“王老師,您有什么事嗎?”她說:“張老師,等您忙完了,我想咨詢您一些事情。”
我快速收完手里的東西,請她坐下來。她為難地說:“張老師,我的大孩子上二年級,不知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是怕做錯了作業(yè)爸爸揍他,我發(fā)現(xiàn)他做作業(yè)的時候抄后面的答案,我很生氣,就把答案撕掉了。老師也反映,他在聽寫生字時,為了得到一百分,提前把要聽寫的生字抄到課桌上。這是不是一種虛榮的表現(xiàn)?”我問她孩子平時成績怎么樣,她說還可以,平時都是爸爸看著孩子寫作業(yè),自己沒管過。她說:“孩子的爸爸是個性格內(nèi)向的人,平時不茍言笑,和他在一起總會有一種壓抑感。只要孩子作業(yè)做錯了,爸爸不是打就是吼,孩子很害怕。”
原因找到了,孩子的爸爸脾氣不好,只要孩子寫不完作業(yè)或?qū)戝e作業(yè),爸爸就會粗暴對待。孩子怕被爸爸打,所以撒謊,給家長一個虛假的成績。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做出改變,允許孩子出錯,如果孩子做錯了,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耐心講解,而不是打或者吼。如果家長不做出改變,長期下去,孩子就不僅僅是做作業(yè)撒謊的問題了,他會直觀地認為,就是因為上了學才會一次次挨打,上學不好玩,從而回避上學。
我說:“既然爸爸不會帶孩子,你是老師,你來帶?!彼f:“我很忙,哪有時間管孩子?再說,他也不愿意跟著我?!蔽艺f:“孩子怎么會不愿意跟著媽媽?”她愧疚地說,這個孩子一直跟著奶奶在老家長大,上一年級時才接過來跟著她。我一下子明白了,她錯過了與孩子建立親密聯(lián)系的關鍵期。
一歲半之前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時期,誰撫養(yǎng)他,誰在他要吃要喝、要換尿布、要撫摸、要陪伴的時候及時出現(xiàn),他在情感上就會依戀誰。孩子頭腦中沒有奶奶、姥姥、媽媽的概念,那個經(jīng)常在他需要時出現(xiàn)的人,他認為就是他最親密的人。此刻,在孩子心中,這個人就等同于媽媽。等孩子長大了,雖然看到了自己真正的媽媽,對于孩子來說,這個媽媽只是名義上的媽媽,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孩子從心理上是不接受、不認可的。
她聽了以后恍然大悟,說:“難怪他一哭就找奶奶,而不找媽媽。不瞞您說,張老師,我還有一個女兒剛一歲多,也是跟著奶奶生活,又被奶奶帶回了老家,女兒每次回來既想跟著我又想跟著奶奶。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找奶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蔽艺f:“你的女兒和兒子在走一樣的路,將來你對你女兒也會失去控制權(quán),因為在她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她身邊,你錯過了孩子成長中的很多節(jié)點。也就是說,你雖然生了這兩個孩子,卻沒能撫養(yǎng)他們長大,那么等他們長大了,你就會喪失對他們情感控制的權(quán)利,到時候恐怕你就不僅僅是心里難受了,而是倍感焦慮?!?/p>
她說:“您今天對我說的話太重要了;要不我還以為孩子不愿意跟我,我活得悠哉游哉,樂得清閑。說真心話,作為一個媽媽,我真是沒盡到責任,孩子喜歡吃什么,穿多大的衣服、多大尺碼的鞋我都不知道,更別說給孩子做頓飯了,就連我和老公每天都是婆婆管著,我這幾年就是甩手掌柜,旁人都覺得我挺幸福的,其實我心里很清楚,自己和老公就像沒長大的孩子,現(xiàn)在還和父母住在一起,依賴性太強?!甭犃怂脑?,我開導她說:“你現(xiàn)在意識到這點還不晚,畢竟孩子還小,還能彌補?!?/p>
在生活中,像王老師這種情況的還真不少,我身邊就有好幾個年輕媽媽,家離學校都不遠,但中午寧愿在外面吃飯也不愿意回家陪孩子,說帶孩子太累了,就連晚上孩子也不找自己。說這話時一臉輕松,絲毫意識不到這是個問題。我只想告訴這些年輕媽媽們;你們偷懶的這幾年必將會成為打臉的巴掌,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你說什么她都不聽,并開始頂撞你:‘你少管我,我小時候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干什么,現(xiàn)在你沒資格來管我。這個時候,再懊悔也晚了。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如果你沒有能力自己帶孩子,那就不要生孩子,生了不養(yǎng),是極大的失職。
都說母親是偉大的,我在此想告訴那些年輕的母親,不要讓“媽媽”這兩個字在孩子心目中只是一個符號。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春暉小學,東營,257091)
編輯/于 洪 終校/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