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北經濟技術學校 (安徽臨泉 236400) 李仰慶
根據生產工藝的工序路線圖設定,零件是由毛坯加工成合格零件的,需要操作人員巧妙智慧地發(fā)揮肌體作用力來操縱加工設備和工裝工具。如果操作中缺乏用力的技能技巧,容易做無用功并產生其他潛在隱患,與文明生產背道而馳。
操作用力形式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①原始用力。有多大勁就始終用多大的勁,屬于無變量的用力模式。比如手錘錘擊法校直毛坯軸類工件,或錘擊法校正裝夾定位工件。②通俗用力。操作用力比較穩(wěn)定、容易掌控,不需要操作者大幅度變換用力力度,是較容易掌控的操作用力。比如輕型零件的搬運、畫線及檢測。③邏輯用力。對操作用力有著較高的工藝要求,需要操作者有頻率、有層次地變換用力力度,需要操作者具有很好的耐力和耐心,是一種不容易掌控的操作用力。
執(zhí)行工藝中,要根據工藝要求選擇合適的肢體力度,并且要規(guī)范性限制操作用力,始終把控力度的“輕”“重”“緩”“急”。比如手動操作機床鉆孔,操作過程是鉆尖先定心,然后是鉆削行程和鉆削橫刃出孔。其用力規(guī)律不是有多大力氣就不限制地使用多大的力度。鉆削工藝的變換用力過程是“小”“大”“小”,或者是“輕”“重”“輕”。即鉆尖接觸工件時使用較小的進給力,保證定心準確;鉆尖進入工件后使用較大的進給力,以提高鉆孔效率;鉆尖鉆透工件時,使用較小的進給力避免鉆頭卡死。
工藝確認后,要掌握力度的規(guī)律和特性。大多數工藝的操作用力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和特性,這些來自于工藝試驗和實踐經驗。①工步切削起始執(zhí)行階段的力度分配原則是:“小”“輕”“穩(wěn)”。例如刀具接觸工件表面。②工步切削行程的執(zhí)行力度分配原則是:“大”“重”“快”。比如粗加工階段快速去除大部分毛坯余量。③工步切削收尾執(zhí)行節(jié)點的力度變換分配原則是:“穩(wěn)”“緩”“準”“妥”。比如準確控制已加工表面的形狀和尺寸。
操作者自我感覺肢體用力的最可靠負荷,應以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為第一要素,避免超負荷的勞動強度和長時間的疲勞強度,用力后沒有明顯的肌肉酸痛感覺。身體承受耐力負荷后,短時間內未能恢復正常體能,要暫停作業(yè)。操作時以設備受力允許為限制標準。以“瞬間加力”或“瞬間減力”的靈活應變?yōu)樵俨僮骷记桑拍苓_到工藝所要求的技術條件。
漸進式用力狀態(tài)是:“很差”“不足”“勉強”“足夠”及“過高”,表現了概率性有別的力度值。
1)“很差”“不足”的用力力度操作形式,多發(fā)生在身材瘦弱者或對被執(zhí)行工藝所需要受力因素不熟悉的初學者身上。操作中因自身施力力度“欠缺”而發(fā)生不可避免的失誤,導致造成無效益操作的后果。但“很差”“不足”力度的操作用力,不能片面地理解為“錯誤的工藝用力”,在許多操作工藝中,仍要操作者從探索性用力開始,觀察嘗試加減力度的點。此刻要判斷試操作中“逐漸加力”和“逐漸減力”的合理功能,能卓有成效地調整到工藝所需要的“足夠”力度。因此,在操作執(zhí)行中,“很差”“不足”力度形式的用力,可能是工藝起始執(zhí)行節(jié)點的安全過渡性用力。
2)“勉強”力度的執(zhí)行用力,在有些加工工藝中是不允許的操作用力。比如有些零件在定位裝夾工序中,“勉強”力度形式的用力,不能可靠地限制零件裝夾后的自由度,會造成切削加工振動,或零件受力后定位偏移,零件變形,不能實現切屑去除率的最大化。如粗車過程中必須使用較大的進給量才能實現斷屑加工。因此,“勉強”力度形式的操作用力,常不被加工工藝所接受和認可。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許多腔體型工件或者是薄壁類工件,安裝時因為受力較大會產生腔體變形。為防止工件裝夾變形,只能限制性地選擇“勉強”力度的用力形式,來完成工件的定位裝夾,并調整減少切削用量。另外,像手動刃磨刀具時精磨工序節(jié)點的操作用力,要保障刀具切削刃的精度,只能在即將收尾磨削時用“勉強”用力的力度,方能確保磨削面表面粗糙度值較低。還有一些手動進給執(zhí)行鉆孔工藝,切削力是隨著鉆刃的進給深度而變換著力度的加大和減少,“勉強”形式的手動操作力度,更能體現和保障工藝所要求的精準性。
3)“足夠”力度形式的操作用力是最理想、合理的,其生產效率高,被所有加工工藝接受和選用。但是,機械制造工藝多種多樣,每種工藝都具備不同力度的操作用力,即使兩種工序同樣都需要“足夠”力度形式的操作用力,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力度值。比如:鉆同種材料、不同孔徑的工件,操作的“足夠”用力是不一樣的力度值。操作中要善于分析受力工件允許承載的所需力度值。
4)“過高”力度形式的操作用力,是加工工藝的失誤用力。初學者對工藝中所需的最大受限力度值不熟悉,對受力工件承載力理解不透徹,操作時用力“過大”,或用力“過猛”,或超規(guī)格地使用加長助力杠桿,會產生用力“過高”的嚴重失誤,甚至會導致人身和設備事故。如單動卡盤過高的夾緊力會造成工件夾持變形和卡盤扳手斷裂。所以要謹慎地遵守操作規(guī)則,避免“過高”力度形成的操作用力。
用力的技巧和奧妙,就是操作用力的最大允許力度值,有所為或有所不為。操作技術能否做到合理,依賴于安全可靠的用力限制和支撐。任何一種工藝實施中,沒有操作用力的規(guī)范性標準值。初學者與老師的教學互動,就是學習肢體用力的得當方法,從老師的肢體語言中觀摩后得出想法,動手操作后得出最合理的做法,以“足夠”力度的肢體運作,合理執(zhí)行加工工藝。但是性能相近的“足夠”用力,分別具有不等量的力度值,不是適用于所有工藝的萬能用力。所以工序運作中,單憑執(zhí)行時消耗力度值的大和小,不能代表用力的對和錯,工藝的變化啟蒙了初學者?!坝昧Σ划敗币欢〞l(fā)生操作失誤。而要避免失誤,就要做到操作用力時,不出現“很差”和“過高”性質的力度值,同時又要在各種加工工步的項次執(zhí)行中,控制好用力大小。要有“瞬間加力”和“瞬間減力”的調整應變方法,隨時把不希望發(fā)生的“很差”“不足”“勉強”和“過高”等狀態(tài)用力,用“對比法”優(yōu)選落實并支配到“足夠”用力的范疇中。并且以“輕”“重”“緩”“急”的應變模式,把控制造工藝的用力狀態(tài),使用力更加科學、簡單和實用。
“輕”“重”“緩”“急”和“很差”“不足”“勉強”“足夠”等操作力度,都具備各自的功能和應用,按照各自的特點而細化分工,演繹著合理的加工工藝方法,豐富著安全生產的工藝保障性。操作工人走技術傳承之路,就要做到科學用力、靈活用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