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鳳
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過程本該是一個情境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很多情境因素,如交際雙方之間的關系、交際涉及的具體話題、交際的具體目標、交際的實際場景等。然而,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這些情境因素往往是教師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師忽略了英語對話教學的本質,不注重對話發(fā)生的情境性,不注重語言交際的情境性,往往在對話教學中以枯燥的詞句訓練為主,很少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下的語言交流機會,從而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20世紀初,波蘭語言學家開始了探討語境理論的漫長過程,并迅速受到多個國家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邵淑紅2018)。語境,即語言發(fā)生的具體情境。一般來說,語境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指上下文的語境,這是狹義上的語境;第二,指語言交流的目標、語言交流的時間、語言交流的話題、語言交流的地點、語言交流者之間的關系等;第三,指包括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體制、政治環(huán)境等的語境,這是廣義上的語境。
與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相比,語境教學法關注語言發(fā)生與運用的具體環(huán)境,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動力。
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小學低段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在這個重要的階段,豐富的英語學習體驗、必要的英語交際情境是提高他們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單一、機械的語言刺激,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利于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
其次,小學低段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生動、形象的元素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將要學習的語言材料與一定的生活經歷進行關聯。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多種情境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在形象、具體、生動的語境中理解語言知識,進行語言訓練。
另外,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中運用語境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進行口語交際,并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將一些語言材料與實際語言情境聯系起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上述語境因素,樹立語境教學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進行對話理解、對話練習、對話拓展等。
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生詞處理階段,對話理解、對話練習階段,對話拓展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有效的語言情境中把握語言交流的真實因素,進而進行真實的語言交際。這樣的交際活動既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1.教師運用多種情境處理英語對話中的生詞
處理對話中的生詞是進行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把握如何有效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高效處理生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生詞的特點及其在對話中的地位選擇不同的情境處理生詞。
2.利用圖片情境處理生詞
圖片情境是廣義的語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生動、具體的圖片有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獲得有關生詞的基本語義,并能夠在對話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生詞的涵義。比如,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七單元On the farm的對話板塊中,出現了cow,pig,chicken,duck等生詞。同時,這些生詞是該對話中涉及的重點詞匯。為了幫助學生迅速理解這些生詞的含義,教師可以畫出cow,pig,chicken,duck等的對應簡筆畫。教師在畫簡筆畫時,可以邊畫邊請學生猜一猜:—What’s it?—It’s a cow.It can give us milk.—What’s it?—It’s a chicken.It gets up early in the morning.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拓展,并能夠迅速解決對話中的生詞這個“攔路虎”,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3.利用上下文語境處理生詞
利用上下文語境處理生詞是高效處理生詞的又一重要方式(魏海玲2013)。在學生初步接觸英語對話的階段,教師應引導他們關注對話的上下文語境,并結合上下文語境的內容猜測相關生詞的意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得到快速發(fā)展,而且能逐步養(yǎng)成根據上下文語境處理生詞的好習慣。
比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下)第六單元Story time板塊中有這樣一個對話場景:
—Come and have a pie,Taotao.
—Thanks,Dad,but I’m not hungry.I’m thirsty.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hungry的意思。在這個對話語境中,爸爸請兒子過來吃一個pie。但是,兒子禮貌地拒絕了,并說道:“I’m not hungry.”這說明兒子當時并不感到饑餓。通過上下文語境,學生可以較快地理解該對話中hungry這個重點詞匯的意思,進而為下一步的對話學習打好基礎。
在幫助學生處理好英語對話中的生詞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運用語境教學法幫助學生在語境中進行對話理解和對話練習。
1.確定對話的目標、時間、地點等
對話的目標、時間、地點等都是對話中的一些重要語境因素。因此,學生先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上述語境因素,再理解整個對話的內容。比如,在練習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七單元On the farm的Story time對話之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好如下語境要素:該對話發(fā)生在一個農場(farm);具體時間可能是在一個假日;該對話的目標是農場主人,即對話中的grandpa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農場中的動物,如cow,pig,chicken,duck等。這個過程是學生初步進行對話理解的過程,也是有效掌握對話中重點語境因素的過程。
2.確定對話者之間的關系
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基本掌握了對話中的重點詞句,且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強,但在進行對話表演的過程中思路混亂,理不清人物之間的關系,甚至漏掉有關情節(jié)。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確定好對話者之間的關系,沒有把握好對話中的語境要素。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明確對話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對話表演時做好角色分工。比如,通過閱讀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七單元On the farm中Story time的對話內容,并觀察教材上的插圖,學生可以明白該對話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即劉濤(Liu Tao)、劉濤的爺爺(Liu Tao’s grandpa)及邁克(Mike)。劉濤將邁克帶到了爺爺的農場,并就農場中的一些動物和植物展開了對話。
3.學生在虛擬語境中進行對話理解和對話練習
學生在確定了上述語境要素之后,需要在虛擬語境中進行對話理解和對話練習(金云2013)。比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七單元On the farm中的對話內容時,為了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虛擬的語境中進行對話理解和對話練習,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的語境。在這個視頻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內容,了解對話發(fā)生的場景,并能夠結合教師所提供的視頻進行對話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甚至能夠在這個虛擬語境中想起自己曾經參觀農場的經歷,包括在農場中所看到的多種動物、植物及在農場中學到的知識等。總之,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能夠得到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虛擬語境中將對話所發(fā)生的場景與自己實際所經歷過的場景有效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語言學習。
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話拓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語境教學法,有目的地置換相關語境(唐建強2011)。也就是說,教師根據本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將對話中的重點詞句置換于一種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并引導學生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拓展對話。
比如,針對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七單元On the farm中的對話內容,教師可以將該對話中的內容置于更大的語境中,即countryside語境,并組織學生模仿教材上的對話內容進行自編對話及對話表演。在countryside語境中,學生可以跳出教材上所出現的簡單語言材料,并綜合運用學過的有關詞句及課外相關詞句進行對話表演。比如,在一個對話中,一名學生扮演的是countryside村長的角色,而另一名學生扮演的是來countryside參觀的visitor的角色。在具體、生動且生活化的場景中,學生能夠自如進行英語對話表演,并展示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低段英語對話教學中,語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高效解決對話中的生詞,而且能加快學生理解對話內容的速度。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抓住相關對話中的語境要素,并能夠在解構語境要素的基礎上達到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的目的。另外,學生還可以置換對話中的相關語境要素,并進行對話拓展性表演,進而有效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全面提升自己的語境教學意識,并采取恰當的語境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