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劉 碩
基于“易班網”的互聯網時代網絡思政教育探析①
劉偉劉碩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yè)的推進,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思政教育呈現發(fā)展熱潮。其中,“易班網”結合了眾多網絡化社會資源,集合了高校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為人們打造了一個綜合性互動社區(qū),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網絡之中建立良好的互動。因此,在網絡思政教育中,“易班網”成為了較為常見和普遍的一種應用模式。本文對“易班網”與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及其發(fā)展特點進行了探究。
易班網;網絡思政教育;策略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網絡思政教育邁向了新的臺階?!?G”技術的涌現,使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普及和推廣,現代教育和網絡技術的融合日臻成熟。借助于“易班網”的推動,網絡思政教育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性,培育出高政治素養(yǎng)的專業(yè)性人才,使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獲得滿足。同時,基于大學生的社會認知,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思想教育促使現代教學模式更加多樣。筆者著眼于“易班網”作用下網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現狀進行探究,提出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若干意見,盡可能強化網絡思政教育的現實功能。
2007年8月,易班正式成立,作為一個提供網絡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qū),易班網站的建設融合了BBS、社交、博客、微博等多種Web2.0應用模式,成為了服務在校師生的一個系統(tǒng)化服務平臺。
在網絡訪問形式上,“易班網”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集中了全國各高校的文化實踐活動,成為了服務全國教育系統(tǒng)的一項知名文化品牌。作為一家非商業(yè)性公益網站,“易班網”中集合了各所大學教師的課件資源,學生僅僅能夠從中了解更多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幫助學校輔導員有效的管理班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
從整體上看,“易班網”在推進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四大板塊,在校園板塊中,能夠實時上傳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新鮮事、聯誼會、工作者,為大學生校園生活提供一個記錄和學習的載體;在社團板塊中,綜合了舞蹈社、動漫社、音樂室、藝術社、足球社等多種社團活動,能夠實現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培養(yǎng);在興趣板塊中,綜合星座、創(chuàng)意、美食、游戲等多種元素,幫助學生擴大興趣導向,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站務板塊中,注重網站和廣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能夠提出反饋意見,找到屬于自己的網絡教育模式。
而借助于其中豐富的教育資源,“易班網”網絡思政教育能夠成為推進思想教育的先進平臺,具備了范圍廣、影響大、效果好的發(fā)展優(yōu)勢。在解決日常思政教育事務的過程中,“易班網”也能輔助高校教育管理者,成為解決日常事務的有效工具,充分體現網絡時代下功能多、速度快、使用方便的教育技巧。
除此之外,“易班網”還能夠將多種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整合在一起,構成多媒體、多互動、多途徑的發(fā)展局面,使學生能夠在有益、有趣的教育模式之中,加速自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進一步增進思政教育的發(fā)展實效。
盡管很多教師已經開始重視“易班網”在推進網絡思政教育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使網絡思政教育的推進面臨發(fā)展瓶頸:
可以看到的是,網絡的開放性和便捷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但是網絡的自由與寬松也為學生開辟了一個傳播內容多元化、復雜化的發(fā)展空間。無論是先進的文化還是落后的文化、有益的文化或是腐朽的文化,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交融使大學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利因素的侵襲,繼而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念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改變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上的斷層、誤區(qū)和迷茫,將是推進網絡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要想使“易班網”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就必須要不斷提高用戶的粘性,才能夠實現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完善和優(yōu)化。但是從整體發(fā)展趨勢上看,“易班網”和各高校校園網的融合存在問題,在相應的設計和組織框架上,易班的更新速度存在滯后性。一方面,學校易班平臺的設計跟不上社會化的發(fā)展速度,造血速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社會網絡化的構建也導致易班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面臨較大的困境。
在“易班網”發(fā)布的思政教育信息中,大多是以“圖+文”的靜態(tài)形式來呈現的。其中部分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內容,大多來自官方網站和社會新聞,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缺乏原創(chuàng)性和吸引力。尤其是在對思政政策的解讀和分析上,其表達的方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積極的內容建設和教育服務。如何改變這種信息傳輸的單一性,也成為了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網絡思政教育的推行雖然需要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從“易班網”的建設出發(fā)點上看,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與網絡思政教學。因此高校思政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發(fā)展認知,通過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緊緊圍繞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使學生能夠接收到更多有益的教學模式,達到“以人為本”的育人效果。例如,為了增進高校教師隊伍對于易班的認識和了解,河北省高校易班發(fā)展研究中心在燕山大學舉行了“第一期河北省易班骨干教師培訓班”,對全省37所高校88名易班骨干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在培訓中詳細介紹了易班所具備的網絡思政教育功能,并提出了易班建設初期的重點難點問題和應對策略、易班主要功能應用、南京師范大學易班發(fā)展中心的建設思路與成功實例,建立評價考核體系,努力將易班建成互聯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平臺”,讓易班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抓手,進一步整合校內外各類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水平。
“易班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備了長效育人的發(fā)展機制,而要想更好的推進這一教學路徑,教師要結合學生不斷變化的思想需求,逐步在易課駕馭中開發(fā)和完善新的功能,拓展易班的育人領域。要充分借鑒商業(yè)性網站實用性、廣泛性的特點,以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態(tài)度,深入挖掘育人因素,轉化思政教學內容,從而形成更加濃郁的教學氛圍。在改進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易班的教學載體,加強網絡活動。
首先,要將思政教育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以感性的教學實例觸發(fā)學生的心靈感悟,使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各項知識領會的更加透徹。其次,利用現代化網絡教育方法,融入多媒體發(fā)展策略,將理論性較強的思政知識納入到教育中來,充分發(fā)揮易班中的“對話”功能,經常與大學生平等交流,及時跟進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輿論方向。最后,在具體的教育資源上要積極利用易班的社團、學校、興趣等板塊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好的實現易班信息的與時俱進。例如,廣西藝術學院為了增進易班的思政教育效能,將“易班網”和“校園網”實施融合,通過統(tǒng)一網絡平臺,定期發(fā)布和網絡息息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在考試前期開辟“易提醒”——“誠信考試,我們不作弊!”熱點話題,引導廣大學生具備誠信考試的理念,摒棄“臨時抱佛腳”的想法,以誠信考試美化心靈、以毅磨練意志以勤涵養(yǎng)學,因此在學生群體中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而在畢業(yè)季到來的時候,廣西藝術學院易課平臺率先提出了“畢業(yè)季:畢業(yè)典禮,歸來仍是廣藝人!”的思政熱議,幫助廣大學生建立對母校的熱愛之情,同時發(fā)布了校長寄語,鼓勵大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后勇于拼搏,積極進取,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成為了同學們相互轉載、學習的特點時政信息,進一步增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成果。
要想在易班中積極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要堅定掌握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導權。要在網絡內容的設計上,積極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傳播黨的好聲音,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內容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接地氣、通人氣的思政內容,為大學生源源不斷的提供教學資源,積極打造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色的品牌欄目。同時,在技術開發(fā)、管理運用、宣傳推廣上加強創(chuàng)新,使易班綜合手機APP等多種特色功能,讓學生在線上、線下都可以獲得有益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熏陶。
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推進“三觀教育”所需要的發(fā)展歷程,開辟多樣的社團活動,依托文化、健身、娛樂、新聞等發(fā)展途徑,增強自身的網絡意識,從自身實力易班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將實踐和理論相互融合,改變單一的教育模式,通過形式多樣的易班教育培訓、教研輔導,積極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輿論引導,將育人宗旨滲透于到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從而提高網絡思想政教育的發(fā)展成效。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借助于易班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將會轉變傳統(tǒng)思政的教育形態(tài)。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當前發(fā)展局面,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拓寬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范疇,以“易班網”為教學載體,轉變現代教育模式,引導大學生建立獨立自主性,使大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瀏覽有益的網絡信息,繼而接收到更多陽光健康的學習信息,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1]楊繼枝.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才智,2011(19):306-307.
[2]翟立,陳忱.提升易班使用黏性路徑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8(5):98-100.
[3]王新兵,朱惠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特色構建——以易班文化建設為例[J].現代交際,2013(6):228-231.
[4]付萌.“互聯網+大思政”背景下高?!耙装唷逼脚_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34):87+93.
[5]任招招.基于易班平臺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6):166-167.
2020—01—20
①本文系陜西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19年度職業(yè)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易班”的“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ZJYB19-122)的研究成果。
劉偉(1989—),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劉碩(1990—),男,漢族,陜西榆林人,碩士,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G641
A
1673-4564(2020)0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