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贛黔主要地域儺文化比較
      ——以江西南豐和貴州德江為例

      2020-02-23 17:17:29董苗苗
      宜春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德江南豐神靈

      施 琴, 董苗苗

      (東華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1003)

      儺,俗稱儺戲,被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戲曲之一,2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有關(guān)于儺祭的記載,“‘儺戲’是驅(qū)疫逐崇的各類‘戲禮’形態(tài)的總和”,[1](P3)從形成之日起,便帶有鮮明的宗教性和功利性。

      學者萬建中認為,贛儺是中原乃至全中國儺的源流,[2](P271)中國儺戲研究會長、著名戲劇理論家曲六乙先生說 :“石郵儺的確是我國已知現(xiàn)存最古老的儺品種?!盵3]石郵儺即江西南豐儺舞的杰出代表,保留著一套古代完整的宗教跳儺儀式,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德江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以土族居多,德江儺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儺堂戲,又稱儺壇戲,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區(qū)色彩,在海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根據(jù)歷史記載推測,隋唐時由湘鄂、中原等地傳入,同時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影響,因此德江儺與南豐儺雖然同宗同源,但是兩地儺戲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上均有鮮明的地域差異。

      一、儺宗教儀式

      葉長海先生說 :“儺的表演,是一種驅(qū)鬼逐疫的宗教儀式。”[4](P1)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同地域的儺祭雖有不同程度地弱化,但依然存留著或多或少的宗教性,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南豐儺和德江儺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開展儺事活動的主要目的相同,都是請神賜福驅(qū)邪保平安;所請之神部分相同,如儺公儺婆、開山神、關(guān)公、鐘馗等神靈;儺事活動開展過程總體相同,包括開壇、開洞、閉壇三個過程。

      相比而言,德江儺原始宗教祭祀意味更強,南豐儺娛樂性更強,宗教性趨弱。儺祭時二者呈現(xiàn)出較大不同。

      (一)儺祭時所請神靈和功能有所不同

      儺祭活動中,南豐儺主要是請儺神,德江儺不僅請儺神,還要請儺班本派系的先師和愿主家的列位先祖。就功能而言,南豐儺神主要是驅(qū)災避禍,德江儺請先師先祖主要是為了保佑沖儺請愿還愿圓滿成功,同時充當法事見證人,儺神和所帶兵馬才是驅(qū)邪收災禍的。

      (二)儺祭儀式內(nèi)容不同

      德江儺堂戲是一個以祖先崇拜為中心、以許愿還愿為基本形式且具有宗教性儀式的表演,具體表現(xiàn)為請儺壇師做法事,依次展開的是開壇禮請、發(fā)文敬灶、立樓點兵、搭橋、放兵、安營扎寨、開紅山、收兵招魂、上熟、造船、打火送神。開壇是儺堂戲的開始,掌壇師向沖壇諸神述說開展法事的起因,用白布“搭橋”引領(lǐng)、迎請他們進入法壇保佑法事成功,焚燒香、紙,跪拜神靈,壇師舞動儺法器,邊說唱邊跳。開壇接近尾聲時,壇師吹響號角,叩拜神靈,將愿主還愿諸事,向神靈一一奏報,祈求神靈恩賜降福,派遣五猖神收魂和制服各種邪物鬼怪;愿主殺牲典祭神靈,回熟酬謝神靈;壇師為愿主家送走瘟神,驅(qū)走邪崇;活動結(jié)束后,儺神辭別主人,禮送諸神回歸、閉壇。閉壇結(jié)束,壇師為愿主家安香火,祈求祖先保平安、興人畜。

      南豐石郵儺雖然歷史久遠,但至今仍沿襲著一整套“起儺”“跳儺”“搜儺”“圓儺”的祭祀禮儀方式,[5]活動從除夕之夜持續(xù)至正月十六。

      “起儺”即儺事預熱,包括開箱、出洞、出案,于除夕夜至正月初一早晨進行。除夕夜儺班人員(一般為八人)在儺神廟聚集,開箱取出圣相(即面具),焚香參拜;初一早晨,全班人重聚儺神廟,穿儺服,跪拜請儺神,擲筶征求儺神同意,祈禱各路神靈保佑村民諸事(包括一年中的收成、生育、求學、錢財?shù)?順利;最后請儺神出案。

      “起儺”之后是“跳儺”,也叫“演儺”,是整個儺事活動的主體,依次在花寢、祠堂以及太尹公家、村內(nèi)各家以及村外主要是附近的各處寺廟等地跳儺。每次跳儺都有一個簡短的儀式:起馬、唱禱、下馬,雖然簡單,卻不可或缺。“起馬”是指迎請“儺神太子”,“唱禱”即儺神大伯對著跳儺主家家門喝唱儺神彩詞;下馬往往是結(jié)束了一天的跳儺后,請神回歸儺神廟?!俺\”之后儺班人員往往依次表演七個節(jié)目,即《開山》《紙錢》《雷公》《儺公儺婆》《判官醉酒》《雙伯郎》《關(guān)公對刀》,主要反映驅(qū)邪逐崇、消災去穢,賜福送祿、敬畏神靈等內(nèi)容;最具特色的是《儺公儺婆》,節(jié)奏輕松歡快,場面幽默詼諧,與其他節(jié)目莊嚴肅穆的氣氛大不一樣。

      “搜儺”,亦稱“收儺”,是儺事活動的核心部分,在儺神廟以及村內(nèi)各家舉行?!八褍睍r,大伯等先在神殿內(nèi)誦禱詞,卜卦求儺神為村民賜福消災,接下來由三名弟子分別扮演“鐘馗”“大鬼”和“小鬼”,其余弟子手拿鐵鏈、高舉火把,敲鑼打鼓上戶“搜”鬼神,并“收”鬼神,驅(qū)鬼逐疫。最后,儺班人員拿著火把至村外小河邊,祭圣相,卜兇吉,將火把棄于河中,儀式結(jié)束。搜儺是一個莊重、威嚴的儀式,至今不變,與古代儺祭一脈相承。石郵堡村清同治版《吳氏族譜·鄉(xiāng)儺記》記載搜儺 :“元宵后一夜,燈燭輝煌,金鼓齊鳴,詩歌互唱,手持鐵鏈,錚然有聲,房室堂廳,遍處驅(qū)除,以除不詳,神威達旦,是夜寂然,雞犬無聲,鄉(xiāng)人又名曰‘搜儺’?!盵6]

      儺祭的最后程序是“圓儺”,意味著這一年的儺事活動即將結(jié)束,通常在正月十七舉行。儺班人員在村邊空地參拜圣相,酬謝各方神靈,送神歸位,預測本村當年禍福兇吉,大伯等人將儺事面具等封存箱內(nèi),商量來年儺事活動,送“儺神太子”回儺神廟。

      二、儺舞蹈與配樂

      舞蹈與配樂是儺祭活動中重要的內(nèi)容。兩地儺舞在這兩方面的相同之處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儺舞蹈分為兩大類儀式舞蹈和劇目舞蹈。儀式舞蹈是儺祭祀儀式上跳的舞蹈,為了請神通神,跳舞時氣氛莊重嚴肅,動作要求嚴格;劇目舞蹈是儺戲劇節(jié)目中跳的舞蹈,為娛樂性舞蹈,氣氛較為活潑輕快,戲曲性較強,主要是娛人娛神;兩地儺步伐均由一些固定的步伐組合而成,如罡步、蹦跳步、前進后退步伐等;舞蹈配樂以打擊樂為主,樂器有皮鼓和銅鑼。兩地儺舞蹈和配樂除了在這些大的方面相同外,細節(jié)方面差異較大。

      (一)儺舞動作有較大區(qū)別

      兩地儺舞蹈中,劇目舞蹈都是娛樂性舞蹈,用以娛人娛神,因此動作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不高,這里尚且不做區(qū)別。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祭祀活動中的儀式舞蹈。

      德江儀式儺,是在儺堂戲法事儀式中所跳的舞蹈,在儺堂戲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不同的時間段跳,有不同的文化意義和功能,要求嚴格,跳儺舞時要做到“三快”“三慢”“八分明”“九不準”四方面的要求。[7](P25)但主要動作大都為自然體態(tài)和彎腰行禮,沒有過于明顯的腰部和胯部動作,各種常用步伐按照一定順序方式組合完成,常見的步伐有罡步、蹲跳步、后退步、蹭步、碎步等。

      南豐儀式儺只有正派的儺班才有,雜儺班一般沒有,表演者均為男性,相較于德江儺舞,南豐儀式儺的肢體動作更多更為復雜,跳儺時身體擺動幅度更大,其總體特點是“圓背含胸,重心略往下沉的內(nèi)斂體態(tài),動作樸實,有向下或向上的頓挫感,手臂有力向外推、彈,帶動身體的良勁,步伐靈活多變,旋轉(zhuǎn)跳躍,閃轉(zhuǎn)騰挪??捎冒俗指爬ㄆ饋恚汗?、拙、擰、傾、跺、甩、推、抖?!盵8]舞步豐富,步伐很多,有禹步、蹦跳步、搖擺步、儺公儺婆步、進退步等,表演者常以膝蓋部位的動作與胯部、肩部、頭部協(xié)同形成的上身動作而共同形成,跳儺時,表演者需壓低身體,以跳或蹲的動作上下跳舞。

      (二)音樂節(jié)拍和配樂樂器不同

      舞蹈動作律動與音樂密切相關(guān)。德江儺堂戲伴奏樂器為擊打類樂器,主要是銅鈸鑼鼓,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專人負責鼓,另一人執(zhí)掌其他樂器,節(jié)拍較簡單,一般都是2/4拍。此外,一些儺堂戲班也會使用自制的二胡,有時吹牛角或搖帶有銅錢或銅環(huán)的刀類法器作為伴奏。德江儺還有儺師演唱,唱詞基本上來自本地民歌小調(diào),稱為禪腔或壇腔,不同場景演唱內(nèi)容和風格不同,請神靈時演唱,語氣真誠有禮,音量?。或?qū)趕鬼神時演唱,聲音粗獷兇悍,音調(diào)較高,具有震懾作用。

      南豐儺樂較復雜,又有新老之分,老儺伴奏配樂樂器幾乎都是鑼和鼓,新儺中還有嗩吶、絲竹、二胡、笛子等樂器,多以現(xiàn)當代民歌為主,增添了儺樂的多樣性,弱化了其宗教性。相比德江儺,南豐儺樂節(jié)拍更多,有2/4拍、3/4拍、4/4拍,常常是多種節(jié)拍混合配樂,如《開山》、《和合》的配樂就混合了2/4拍、3/4拍、4/4拍。

      儺樂節(jié)拍和曲調(diào)與地方方言有關(guān),“其旋律是建立在地方方言音調(diào)的基礎(chǔ)上,音樂節(jié)奏與語言節(jié)奏幾乎一致,是一種原始夸張的語言旋律?!盵9]儺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強弱跟隨并且配合舞蹈動作形態(tài)、幅度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兩地儺舞動作不同,決定了它們的配樂必然不同。

      三、儺服飾

      南豐和德江儺服色彩均以紅色為主,加以其他顏色補色,如青色。以紅色為主色是很講究的,儺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融入巫術(shù),巫術(shù)認為紅色代表吉祥,穿紅色具有驅(qū)逐邪惡的功能,薛若鄰先生指出遠故時代的巫“被認為是太陽神的化身,身穿紅色的裙子象征太陽,其職能是驅(qū)鬼逐疫、消災納?!薄4](P1)制作上,兩地儺服飾材料選擇和制作因地制宜,因時有別,不同時代文化背景下不盡相同,但始終符合人物角色和性格特征。從服飾種類、形式和顏色方面比較,南豐服儺更為豐富,德江儺服比較單一。

      南豐一套儺服有多個部分組成,主要由衫、袍、裳、背心、云肩、蟒袍、褲、甲衣等組成,色彩鮮艷,紋飾多樣,設計和制作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風格,顏色以紅色為主,如紅花衣裳制、紅袍背心制、花衫紅褲制等,而且講究顏色搭配,注重以色扶形,用顏色來體現(xiàn)衣服所代表的儺神文化內(nèi)涵,比如開山的衣服,色彩艷麗,配色恰到好處,很好地運用了各種顏色的相互對比、補間和映襯,如紅對綠。此外,南豐儺服圖案紋樣十分豐富,衣服上繪制有雷紋、山水紋等幾何紋樣,龍紋、蟒紋等動物紋樣,牡丹等植物紋樣,壽字紋、雙喜紋等吉祥紋樣,各種紋樣繪制方式、組合方法不同,代表不同內(nèi)涵,表現(xiàn)不同的儺神形象。

      相比而言,德江儺服飾單調(diào)得多,主要由法帽、法衣和法裙三部分組成。法帽,是由多塊剪裁為上尖下方的皮方塊(有的類似于古代玉圭)相互連接縫制而成,中間三片繪有三清祖師圖像,形似道教的法冠五老冠,法衣一般是土布縫制而成,通常為紅色帶花的布料,縫制時以青色的布料鑲縫衣邊,并在衣服的胸前部位和背后繪上八卦和太極圖案,法裙也以土布縫制,不過布料選色不同,法裙是用紅色布料縫裙擺,用白色布制作腰帶。

      四、儺面具

      儺面具是儺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神靈的載體,被賦予了神秘的宗教和民俗意義。南豐、德江兩地的儺面具在雕刻選材方面大體規(guī)則相同:第一,材質(zhì)大致相同。所用木材質(zhì)地較硬而細膩,如楊樹、柳樹、樟樹等;第二,雕刻原則大致相同。大小比例符合神靈特征和表演者的佩戴要求;第三,涂色規(guī)則大致相同。常常根據(jù)面具的不同,按照一定的程序上色,色彩代表著一定的文化意蘊。但是兩地儺面具在造型、上色方法、制作和選材等方面還是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

      (一)面具造型不同

      “德江儺堂戲面具,按照儺面具所代表的人物及文化內(nèi)涵和它的藝術(shù)特征,可以將儺堂戲面具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以神話傳說為原型、以歷史演繹為原型、以農(nóng)村生活為原型?!盵10]神話傳說類面具分為“兇面”和“善面”,“兇面”造型兇猛威武,粗獷猙獰,如開山猛將;“善面”造型和善,面容安詳穩(wěn)重,如唐氏仙婆等;歷史人物演繹類面具如關(guān)圣帝君(即關(guān)羽)等,這類面具大都為正義、善良的化身。農(nóng)村生活造型類面具反映了儺戲與農(nóng)村勞作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旨在表現(xiàn)人們憨厚、質(zhì)樸的性格特征,如甘生,這類面具臉部特征和大小比較接近正常人的臉部形象,原型大都是佛、道和民間傳說引入的神。

      南豐儺面具按神的屬性來分,大致分為正神類、兇神類和世俗人物類三大類。正神類如儺公儺婆,他們是正直、善良、溫和的化身,造型表現(xiàn)為慈眉善目、寬臉長耳,造型真實、結(jié)構(gòu)準確,雕琢簡潔、圓潤、樸素,富有生命力;兇神類如開山、鐘馗等,都是一些勇武、兇悍、威嚴的神祗,造型粗獷奔放、色彩簡練,鬼氣十足,往往頭上長角、嘴吐獠牙、豎眉暴珠,怪誕猙獰,氣勢咄咄逼人;世俗人物類更加接近生活真實,少有神氣或鬼氣,按性格分為正面人物和丑角,正面人物如唐僧、關(guān)公等,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個性淳樸忠厚,丑角如豬八戒等,翹嘴皺鼻,細眉小眼,幽默滑稽,造型渾圓,輪廓分明,線條感強。

      (二)面具上色方法不同

      色彩,是儺面具除造型外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德江儺面具上色根據(jù)面具形象分為重彩和淡彩。重彩是用紅、藍、黃、黑等各色油漆勾畫涂抹面具,一般不超過三種純色,突出色彩的層次感,彰顯其厚重古樸、單純凝重的神性,面具上的每種顏色代表不同意義,紅臉多代表忠勇剛直,粉色多代表英俊年少,青臉多代表兇惡驍勇;淡彩則是先在面具上涂一層赭石或土黃作為底色,只在眼睛眉毛等部位用黑色勾勒,在帽子上繪各種圖案。

      南豐儺面具根據(jù)人物形象上色,多運用色彩對比?!凹t、黃、赭(紅褐色)、黑、綠、藍、白和貼金是南豐儺面具的常用色彩,其中紅、黑、赭、金是最為重要的色彩?!盵11](P15)金色彰顯神圣、尊貴,如開山面具運用了大量的金色;紅色代表火焰,最常見的是關(guān)公的紅臉;紅色、金色都是積極的色彩,因此,開山的火焰眉,有的描金色,有的描紅色;黑色給人一種莊嚴肅穆氛圍,捎帶一點壓抑,南豐石郵儺面“開山”即為黑色,恰好體現(xiàn)了這個人物形象和功能;赭色,代表紅色與黑色,包含了紅色與黑色的含義,是南豐儺面具最常用的色彩。

      (三)儺面具制作不同,材質(zhì)選擇有差異

      德江儺面具的大小一般符合成人臉龐的佩戴,“面具總體結(jié)構(gòu)比例為:一般長為22-30厘米,寬為12-18厘米,眼部和口部有小孔,以便朝外視物、說話和唱歌?!?一般用白楊木、柳木等制作。

      南豐儺面具制作主要用藝人的手作為丈量工具,遵循“一面三巴掌”的方法,先臉后盔,用“三停五眼”的肖像法確定五官位置,根據(jù)角色性格進行精雕細刻,主要突出面部各部分結(jié)構(gòu)特點和五官形態(tài)特征,如火眉、暴目、蒜頭鼻等,面具大小一般為30厘米左右,面具雕刻好后,根據(jù)人物不同裝飾短須或長須。早期常用桃木,民間認為桃木能鎮(zhèn)宅辟邪、驅(qū)邪納福,但易變形,后來常用樟木、白楊木、梓木制作,這幾種木材不僅質(zhì)地較硬,容易雕刻,而且不會輕易開裂,利于保存。

      作為同宗同源的兩地儺戲,至今在儺祭活動中仍保留著一定的相似性,如儺祭的宗教性、儺祭過程等。同時,由于兩地相距甚遠,一個在祖國的西南,一個在中南,兩地的風俗、文化、經(jīng)濟狀況差別較大,在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當?shù)仫L俗文化不可避免地滲透進儺祭活動中,并逐漸呈現(xiàn)各自鮮明的特色,二者的差異看似儺祭活動的不同,實質(zhì)上是兩地文化差異的一種表現(xiàn)。

      猜你喜歡
      德江南豐神靈
      銅仁德江供電局:節(jié)后特巡保供電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來了南豐不思歸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2
      省音協(xié)赴鄱陽、南豐參加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心聲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南豐鎮(zhèn)中心小學
      中小學校長(2021年7期)2021-08-21 06:49:54
      “神靈溝通”的秘語——科爾沁蒙古博神歌藝術(shù)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6
      德江黑木耳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7:16
      周旋在三個女人之間的“警察”
      神靈也是要喝酒的
      文學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58
      南豐蜜橘逢大年
      龙州县| 凤城市| 来宾市| 龙海市| 库尔勒市| 香港 | 察雅县| 彭山县| 闸北区| 湛江市| 布尔津县| 静海县| 鱼台县| 城步| 沿河| 宽甸| 晋州市| 剑川县| 米泉市| 廊坊市| 富裕县| 通化市| 遂昌县| 九龙县| 大足县| 金沙县| 隆德县| 施甸县| 沅江市| 景德镇市| 绍兴市| 古交市| 大荔县| 阳江市| 韩城市| 海丰县| 苍南县| 西藏| 漳州市| 达州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