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北
“長江后浪推前浪”, “后浪”一詞總是和 “前浪”在語句中 “前后”出現(xiàn),在逗趣的娛樂演繹中,因為 “前浪” “死在沙灘上”,而使 “后浪”更顯得有令人不得小覷的威力,且備添漠然的神色。但同時,由于前后浪總是紛迭而至,可想見地, “后浪”終將也要 “無奈”地面對消亡的事實,而使前此由詩詞賦予的青春獨特的風采漸漸褪色——它所占據(jù)的潮頭位置并非長遠,恒久的是接棒式的 “推”之歷史偉力,相對之 “后”終究是特定光景下的蓬勃,應(yīng)勢而起的感奮只是短暫的一段存在。在人們更加平靜地接受和理解 “后浪”的變化中,其實是一撥撥的青年人覓求存在價值的艱難體驗,而世界卻永遠呈現(xiàn)出一種需要被新的占有所填補的空缺。
2020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首播的演講視頻 《后浪》,使 “后浪”再次 “橫空出世”。但是,這一次激活的并不是后浪與生俱來的動人詩性,卻是現(xiàn)實艱辛狀況 “不忍卒讀”的痛苦感受;引發(fā)的不是百舸爭流的美好聯(lián)想,卻是階層固化的痛苦體味。
演講者對 “后浪”熱烈贊美,臺詞稱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廣大觀眾紛紛表示,視頻中的 “后浪”其實只是那些擁有厚實背景的幸運的年輕人,而大部分青年只是早九晚五為糊口奔波的 “蟻民”——這種切實的負重的現(xiàn)狀隨即擊穿演講所奮力構(gòu)筑的蜃景——演說越是充滿陶醉和賣力的表演,越產(chǎn)生荒誕可笑的觀感。它宣揚的信條是,只要勇敢地迎面時代,時代必然給予期然的繁盛??墒?,習慣彈幕吐真言的后生已不是可以被輕易洗腦的一代,他們或可忍受“死宅”終老,卻難以忍受為得勢者大獻贊歌。他們的確也想成為令人矚目的佼佼者,但同樣深知英雄或史詩式的輝煌原不是凡人所可輕易 “染指”,倒也不是非此即彼落于低迷不振,如我們親眼所見,帶著憧憬努力行進依然大有人在。只是網(wǎng)友們不再沉迷“含糖量”過高的語境,不再毫無防備掉入幻想的深淵,不再不惜將紀念章別進赤袒的胸前……這閃耀著飽和亮度的新 “后浪”實在令人難以睜眼,而且這份演講令其披上更加虛渺的外衣,被推上熱搜后,“后浪”更成為現(xiàn)實之中包括排擠和無視在內(nèi)等不公頑留的見證。
其實,在 “后浪”被那些一邊鼓勵橫沖直撞一邊堅決維護擋板牢固的既得利益者拿來大做文章的一刻開始,就用勁攪動著一個令人對順遂生活深情臆想的漩渦,這種對少數(shù)人可摘取的無虞人生的觀望和打轉(zhuǎn)早已消解了 “后浪”一詞應(yīng)有的活力。是的,若 “后浪”自此唯指那些皆得所愿的中堅者,那大部分原 “后浪”將更加銷聲匿跡,成為海底無言的殘骸;若 “后浪”仍得以代指廣大青年,但如果新人頻出而沉疴不去, “后浪”也只能混合著不甘和無助冒著嘟囔的泡泡,徒 “后”而已,哪得見 “浪”之淋漓奔涌和浩蕩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