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宋朝時,陜西漢中開明寺有個名叫明云禪師的高僧,他平靜淡泊,興趣高雅,不但喜歡參禪悟道,還喜愛花草樹木,尤其喜愛蘭花。
明云禪師有一盆非常名貴的蘭花擺放在前院,這盆蘭花是他在云游的途中從遙遠的江南帶回來的。幾十年來,明云禪師在茶余飯后、講經(jīng)說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那盆心愛的蘭花,并將其取名為“悟蘭”,意思是這盆蘭花幫助他悟到了很多禪理。也正因如此,弟子們沒一個人敢接近那盆蘭花,生怕不小心損壞了它。
后來,明云禪師新收了一個小徒弟,小徒弟初來乍到,明云禪師的大弟子就讓他負責每天早晚各掃一次院子。那天一早,小徒弟在掃地的時候,不小心把明云禪師的蘭花撞翻了,花盆頓時碎了一地。小徒弟并不知道這盆蘭花對師父來說有多重要,就隨隨便便地連花帶泥全掃進簸箕,扔到寺外的垃圾堆去了。師兄們起床后,一見師父最喜歡的蘭花不見了,都嚇壞了,大師兄忙問小師弟那盆蘭花去哪兒了,小師弟說是被自己不小心打破扔掉了,大師兄氣得捶胸頓足,連忙跑到垃圾堆里把那棵蘭花撿回并重新種起來,然后處罰小師弟在院子里面壁思過。
明云禪師起床后,見小徒弟在面壁,就問弟子們發(fā)生了什么,弟子們這才七嘴八舌地告訴了他關(guān)于蘭花的事情。明云禪師看看那棵重新種上的蘭花,再看看受罰的小徒弟,對大弟子說:“你去替代小師弟面壁思過兩個時辰!”
大弟子困惑不已地問:“師父,那是你最喜愛的蘭花,小師弟打爛了你的蘭花,你為什么不處罰他呢?”
“那雖然是我最喜愛的蘭花,但它畢竟只是一盆蘭花,因為一盆蘭花去處罰我的徒弟,這是不符合任何一條禪理的?!泵髟贫U師說。
“可是為什么要處罰我呢?”大弟子有些不服氣地問。
“你跟著我學習禪理這么久,卻以為我只有這點胸襟,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而這也恰恰說明你還沒能分清楚‘物和‘人的輕重區(qū)別,不處罰你處罰誰呢?”明云禪師嘆著氣說,“世間之事變幻無常,每時每刻每人每事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放寬心境,以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包括我最喜歡的那盆蘭花!”
大弟子聽后,這才恍然大悟,心悅誠服地替代小師弟受罰去了。
世界上無論多寶貴的東西,本質(zhì)上都是為人服務的,因為身外之物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那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損失。
【素材解讀】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或是失去什么,而是在變幻無常中保持自己的心態(tài)。如果因為身外之物影響心情,得到與失去,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寫作方向】
得到與失去;身外之物;放寬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