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觀摩·參與·實踐”三位一體理念下廣電教學模式的探索
      ——基于“電視紀錄片”課程的考察

      2020-02-24 06:45:09王詩穎
      視聽 2020年1期
      關鍵詞:工作坊紀錄片教學模式

      □ 王詩穎 羅 鋒

      影像時代、視聽時代、無視頻不新聞等一系列名詞正在重新定義著我們所處的時代。這是一個屬于視頻最好的時代,視頻的狂歡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最易變現的媒介形式。與此同時,這又是屬于視頻最壞的時代,全民皆記者,手機即媒體,視頻不再是某一類人獨有的特權或工具,玩轉視頻仿佛成為90 后與生俱來的一項技能。在這樣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背景下,紀錄片教學該如何培育專業(yè)性人才,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生、專精與博雅和藝術與技術這三組特殊的對應關系,如何適應當前的媒介環(huán)境并有所創(chuàng)新,已成為紀錄片教學領域急需重新審視的話題。

      一、理論與實踐并重:紀錄片教學模式的共識

      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600 多所高校設有紀錄片相關專業(yè)或課程。其中,提倡“頂點模式”(Capstone course)①的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在人類學紀錄片領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產學研結合的紀錄片人才培養(yǎng)模式,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偏向于紀錄片學術體系構建及前沿理論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影像行動力訓練營則將教學與一線相結合②。

      本文以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南京大學三所學校為例,展現我國紀錄片教學前沿的發(fā)展現狀。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我國目前工作坊式教學的排頭兵,工作坊分為清影工作坊和清新視界工作坊。清影工作坊是本科階段一門專業(yè)限選課,與影視制作捆綁授課,在每年暑假選擇一個特定的城市作為實踐基地,參照電視制作機構和影視人類學田野工作方法,歷時五周進行紀錄片實踐教學課程,其出產的紀錄片又以投入院線、參與紀錄片節(jié)展等方式實現校企聯(lián)合。清新視界工作坊落實在日常教學中,主要以出產泛新聞類短視頻為主。清華大學以工作坊的形式,實現即時互動、伴隨式教學,融課堂于實踐之中,使所有的教學實踐活動均可依托于相對應的工作坊。中國傳媒大學采用“媒體+新技術、融合+變革、師+生”的教學模式,如電視學院無人機團隊將前沿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由30 名老師組成無人機航拍團隊,開始無人機航拍技術的集體培訓,并取得了無人機機長或駕駛員執(zhí)照。在老師打頭陣的基礎上,再將學生納入其中,共同參與了第17 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和航拍歐洲等活動。南京大學目前已形成了鮮明的“項目制”教學。其以學院為單位引進項目,以命題作文的形式,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拍攝紀錄片,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面相。這一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完整地反映所拍攝的主題,而且通過不同作品之間的相互比較,更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二、實踐與藝術:紀錄片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日常教學及相關文獻,本文總結出四組教學重點:敘事與選題、文本與實踐、藝術與認知、藝術與技術。

      敘事與選題是所有影視教育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最基礎且最困難的一組問題。敘事是連接認知世界與所想表達世界之間的橋梁,敘事框架則可視為一種可理解的視聽文本。本科生拍攝的紀錄片反映的多是大學生眼中的世界,因社會閱歷單薄而敘事貧瘠無力,學生在實踐中大多選題深度挖掘能力不夠且缺乏創(chuàng)新性。解決敘事與選題這組問題,可以借鑒清影工作坊的經驗,師生共同進行田野調查,按照田野工作要求,與拍攝對象共同生活,彌補其生活經驗不足的缺陷。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伴隨式教學的方法,隨時在旁加以引導,使學生在第一現場便加深對問題的思考,并隨之加以更為深層次的考察。這種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深度挖掘選題的能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社會閱歷不足等問題。

      文本與實踐是這門課程的開展形式。紀錄片創(chuàng)作技巧分為文學技法和影像技法,但在當今紀錄片教學中文本教學卻被普遍忽視。學生往往急于去實踐,卻忽視了前期文案工作的重要性,完整的文案創(chuàng)作流程都未走完,就急于上手實踐。而這又會導致諸多問題,如拍攝中無計劃,后期需再三補拍大量鏡頭;影片無深度,缺乏蒙太奇視覺思維;實踐往往浮于表面,為實踐而實踐。調查調研報告和創(chuàng)作手記在教學實踐中往往直接被忽略,而拍攝提綱和分鏡頭腳本缺乏師生之間的反復打磨?!氨R未動糧草先行”,拍攝實踐理應建立在充分打磨的文本之上才有意義,文本教學應置于實踐教學的首位。

      藝術與認知是紀錄片教學的終極追求,或者說有著一絲象牙塔式的追求。視聽符號的通約意義與多義性,使得其賦義過程成為紀錄片藝術性的體現。藝術并不是一個可以直接量化的概念,但可以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紀錄片的藝術性是通過何種載體具體呈現,思考影片藝術性表達的技法及其背后的意義與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藝術不僅是對于所認知世界的創(chuàng)造性展現,而且在此基礎上其又重新形塑了認知。本科生對社會的認知相對比較淺薄且尚未真正定型,藝術性表達對學生來說是較為嚴苛的要求。但是,紀錄片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追求和對社會的客觀認知為重點與目標。

      藝術與技術是組成紀錄片日常教學的兩大板塊。藝術性、技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共同造就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如果說創(chuàng)造性是對熟悉生活的一種陌生化處理,那么藝術與技術則是其進行處理的工具。如今媒介技術日新月異,唯技術論也悄然抬頭。在日常的教學中,扛著機器外出拍攝似乎成為師生都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模式。但在這個愈加浮躁的媒介環(huán)境中,本科教學更應該冷靜地考慮是要培養(yǎng)“技工”還是“匠人”。課堂與媒介機構的區(qū)別在于課堂不僅告訴學生怎么做,更應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做。技術易學甚至可以自學,但是匠心卻無法在短時間內速成。如今技術的門檻越來越低,對內容立意本身的回歸就顯得愈發(fā)重要。一個好的立意能夠彌補技術上的缺陷,但反之卻不成立。紀錄片自身的特性,決定其在技術上沒有故事片那般苛刻。如2017年大熱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其制作團隊都是門外漢,卻創(chuàng)作出一部精品。紀錄片更應注重其畫面的內在性,而非外在性的表達技巧。所以,在本科紀錄片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注重解讀制作者的立意,明晰畫面的意圖,分析高質量影片的高明之處,從學術批判的觀點出發(fā),評判立意如何。

      三、三位一體:紀錄片教學模式新探索

      課程設計分為觀摩、參與和實踐三個部分。觀摩落實于課堂,參與落實在社會實習,實踐融合于學生自制作品中。三者相互結合,“三位一體”推進學科發(fā)展,同時將產學研有機結合,將“項目+系統(tǒng)”并行這一教學模式應用于實踐。

      課堂教學具體分為觀影、文案分析和專家講座三個部分。觀影,不僅僅是單純觀看如《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等傳統(tǒng)意味上的系列紀錄片,還應包括獨立紀錄片。2015年,我國實施紀錄片創(chuàng)作“雙百”計劃后,獨立紀錄片迅速發(fā)展,涌現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獨立影像。獨立紀錄片表現的是個人對社會的獨到見解,用個人的視角闡述個體的故事,將宏大的歷史敘事個人化。在觀影教學中將兩者相結合,既可以拓寬學生們的歷史視野,也可以告訴學生紀錄片是如何講故事的。同時,在教學中將課堂學習與課后實踐相結合,對于影片優(yōu)秀片段與學生進行“拉片”分析,并對其中涉及的如長鏡頭運用等相關技巧,進行課后專項練習。教學與應用無時差銜接,趁熱打鐵更易檢驗教學成果。文案分析是課堂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對前期文案的剖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調查意識和培養(yǎng)對話題深度思考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可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劇本和分鏡頭腳本作為范例教學,并且與學生反復打磨其自制作品的腳本,在源頭進行把關。專家講座則可以使學生視野更為多元,“攬眾家之所長”,傾聽來自業(yè)界的聲音,可以避免課堂步入與實際相脫節(jié)的尷尬境地。再者,在課堂中可以邀請一些曾有過獲獎經歷的學生講述其創(chuàng)作的具體心得。對于學生們而言,師哥師姐更具有親近性,其作品所達到的高度也更具有可接近性。同時,這種方式也有利于學生作品的連續(xù)性,以及學院品牌化運作。

      參與,指學生去電視臺等媒介機構參與從立案到播出的全過程,以第一視角去感受作品的產出,為下一步自身實踐積累經驗,并為進一步的校企聯(lián)合搭建人才溝通的橋梁。在電視臺等傳媒機構的實習,是大部分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項目制運作”這一概念,教師應使學生提前明晰實習的目的和重難點,引導學生不僅把重點放在實習中我做了什么,更應該放在實習中我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實踐,可分為拍攝紀錄片和形成紀錄片文案兩種形式。實踐以“項目+系統(tǒng)”并行模式貫穿始終,學生層面上的“項目制”指培養(yǎng)學生像制片人一樣去思考,以“項目制”為運作模式,充分以能力、專長和興趣為考量標準進行組隊,打破以往友情組隊的慣例。并且,在創(chuàng)作初期就需要擁有明確的發(fā)布渠道,教師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參賽、參展和在新媒體平臺上傳作品等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目的去進行相關創(chuàng)作,并在其中感受到“項目制”運作中所涉及的營銷和發(fā)行等問題。這一舉措旨在使學生不僅是為了應付完成一項結課作業(yè),還能擁有一部完整意味上的“作品”。學院層面上的“項目+系統(tǒng)”并行模式是指學院與相關傳媒機構進行合作,以項目為先導整合校內外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學生從不同維度展現某一主題,以系列作品形成集束效應,既彰顯主題多面性,又可直接比較立意之高低,切口之精當與否。

      紀錄片文案則是以成熟的作品作為最終考核形式,可以充分體現出“idea”的重要性,規(guī)避技術論的桎梏,更加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傳播價值。紀錄片文案的傳播渠道,除了參加相關比賽外,可采用眾籌、天使投資等形式。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揚長避短,既充分發(fā)揮00 后學生的腦洞,又避免學生在技術以及資金上的劣勢。再者,其又可將學生與更高水準的專業(yè)團隊相結合,使得實踐與參與兩個環(huán)節(jié)合二為一。

      四、結語

      目前,紀錄片領域尚未形成系統(tǒng)性理論研究成果,紀錄片教學大多借鑒經典的影視教育方法,未能形成自身的教學亮點。但與此同時,我國紀錄片產業(yè)發(fā)展日趨完備。紀錄片產業(yè)的“春天”恰逢新媒體變革的大背景,無基礎便無累贅,紀錄片教學極有可能成為今后影視教學中的新大陸。

      注釋:

      ①頂點模式是指學生在畢業(yè)前進行的高階學習項目,旨在總結、整合之前所學,并出產具體成果。

      ②李淑娟.中國高校紀錄片教育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7(23):220-221.

      猜你喜歡
      工作坊紀錄片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記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18:24
      羅雪芳名師工作坊:攜手共進,聚水成淵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第二屆“新革命史工作坊”會議綜述
      近代史學刊(2017年2期)2017-06-06 02:26:04
      “第七屆望道修辭學論壇暨‘修辭與語篇’學術前沿工作坊”述評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6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凤山县| 岳池县| 利辛县| 永川市| 屏东县| 嘉兴市| 舒兰市| 崇明县| 南汇区| 永昌县| 自贡市| 麻栗坡县| 蛟河市| 凌海市| 邵阳市| 喜德县| 崇左市| 灵璧县| 罗源县| 云霄县| 乐平市| 崇义县| 来凤县| 扶风县| 勐海县| 衡阳市| 苍梧县| 吉首市| 武清区| 怀来县| 恩平市| 信宜市| 故城县| 安图县| 延庆县| 义马市| 灌阳县| 石嘴山市| 龙井市| 新疆|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