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鹽田區(qū)鹽港小學 黃友強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一是學生不知道如何預習,很多學生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淺嘗輒止;二是老師盡管布置了預習任務,卻很少對預習作業(yè)進行檢查、反饋和評價,教師無法從學生的預習中得知學生的學習情況。
為提高預習的有效性,我讓學生準備了“思維導圖預習本”。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借助繪圖的過程,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將文本信息解讀為圖式,增加預習的趣味性,從而更好地解讀文本。而且,學生思維的過程也很清晰地呈現(xiàn)在紙上,教師也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和構想,合理分配時間,集中時間和精力一起深入探討學生心中所疑,進行適當?shù)狞c撥指導。這樣就可以把教與學有效地結合起來,以學定教,以學促教。
有效備課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不竭源泉,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頤和園》為例。
首先,閱讀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學習內(nèi)容為中心主題,對知識點進行歸類和整理,形成《頤和園》一課的知識結構。這種直觀化的結構使得各知識點的層次關系一目了然,能使我們分清教學的主次,有助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完整把握和理解,有效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避免了教學內(nèi)容的隨意性。
其次,研讀《課標》《教師教學用書》,形成教學目標思維導圖。這樣可以使教學目標變得可視化、顯性化、立體化,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有效解決了“為什么教”的問題。
最后,研究學情,尋求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我以學情分析為中心主題,以已有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可能遇到的困難、可能采取的各種學習策略為二級分支,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不同年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規(guī)律,具備不同的基礎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研究學情有效解決了教師應該“怎么教”的問題。
在備課中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能夠幫助教師樹立全局意識,提高整體規(guī)劃能力,使教師統(tǒng)籌考慮“教什么 ”“為什么教 ”“怎么教”等問題,從而使得教學更加科學高效。
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通過備課環(huán)節(jié),我們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那么,接下來就圍繞重難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問題導學策略。
我率先拋出問題 :“作者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相應的語句,圈畫詞語,做出批注。在此基礎上,我選取了“長廊”作為突破口,讓同學們先聚焦到長廊這一處的景物,然后在黑板上共同繪制這一部分的思維導圖,總結學法。
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可知,長廊具有長、美的特點。接著,在老師的指引下,畫出頤和園其他景物的思維導圖,這樣就把各種景物的特點總結提煉出來了,原先提出的兩個問題得以解決。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由于要抓住描寫特點的關鍵詞句,也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語言文字,在讀和想象中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接著以思維導圖為媒介,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去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各個二級分支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于思維導圖直觀性強,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它們的相同點是:各個二級分支都是游覽的地點,每個地點涉及的景物都是抓住其特點來展開描寫的;不同點是:景物觀察的角度、描寫的手法不一樣。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小組討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如何具體操作?和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文的寫作特色,并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是“高耗低效”,而思維導圖則是解決此癥結的一個突破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工具,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預習、備課和上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只要我們勤于實踐,總結反思,就一定會有新的啟迪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