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
第一個恐龍明星的小名叫“疆疆”,因為它是在新疆發(fā)現(xiàn)的。它的學名叫單脊龍,顧名思義,它的頭頂上長了一個單一的骨質(zhì)脊(頭上有兩個骨質(zhì)脊的恐龍就叫雙脊龍)。它的特點是頭大,脖子短。為什么會長成這個樣子呢?因為單脊龍?zhí)貏e愛吃肉,咬不動肉的時候它就使勁甩腦袋。如果脖子很長的話,很容易就把自己給甩暈。另外,它的尖牙利爪也都是為吃肉服務的。
這種長著翅膀、會飛的恐龍叫小盜龍,生活在1.2億年前。它是在遼寧發(fā)現(xiàn)的,所以小名叫“遼遼”?,F(xiàn)在的鳥類有兩個翅膀,腿上沒有翅膀,只有一些能夠保溫的絨羽,而不是飛行的羽毛。小盜龍則長著四個翅膀,前肢和后肢上都有片狀飛羽。在2003年做的復原圖上,小盜龍是綠色的,因為科學家推測小盜龍在樹林里飛行,綠色也許能夠起掩護作用,不易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后來,經(jīng)過對新化石證據(jù)的比較研究,2012年科學家又做出了一個復原圖。新的復原圖顯示,小盜龍長得像烏鴉,身上是藍黑色的羽毛,還帶著一些金屬光澤。
這個頭上長了一個像天線一樣的棒狀物的恐龍是青島龍,小名叫“青青”,因為它是由當時位于青島的山東大學師生在山東萊陽實習時發(fā)現(xiàn)的。青島龍生活在距今7000多萬年前,屬于鴨嘴龍類。鴨子嘴里是沒有牙齒的,可是作為鴨嘴龍成員之一的青島龍,雖然它的嘴巴前部沒有牙齒,但是它的嘴巴里面靠后的部位有1000多顆牙齒,分成50多排密密麻麻地生長在牙床后部。鴨嘴龍可以說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恐龍。青島龍是白堊紀晚期的植食性恐龍,它們可能會吃草,而草是比較堅韌的植物,所以它們牙齒磨損得特別厲害,需要不斷地被新牙替換掉。青島龍頭頂那個實心的骨棒是做什么用的呢?科學家推測,骨棒也許支撐著一個膜質(zhì)或肉質(zhì)的冠,就像單脊龍一樣,雄恐龍的冠長得漂亮,就能獲得雌性的青睞。這個棒(冠)結(jié)構(gòu)也可能是不同青島龍種群之間的識別標志。
馬門溪龍的命名有一個小故事。被稱為“中國恐龍之父”的楊鐘健院士在四川發(fā)現(xiàn)了這個恐龍,然后就問當?shù)厝耍骸澳銈冞@個地方叫什么名字???”當?shù)厝苏f是馬鳴溪,結(jié)果楊老聽成了馬門溪,就把它命名為馬門溪龍。根據(jù)生物學命名中的“命名優(yōu)先率法則”,一旦名稱發(fā)表,而且是在其他人之前發(fā)表的,這個名稱就得固定下來。馬門溪龍的特點就是脖子特別長,頭比較小,而且用四條腿走路,身體非常巨大。最大的一種是中加馬門溪龍,長達35米。
“祿祿”的原型是祿豐龍,因為它是在云南祿豐被發(fā)現(xiàn)的。祿豐龍也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為什么這么說呢?原來,恐龍最早在阿根廷演化出來,之后四處遷徙,擴展自己的生存領(lǐng)域。約在2億年前,恐龍來到了云南祿豐。祿豐龍因此成為最早在中國出現(xiàn)的恐龍。祿豐龍不僅生存時代早,它還是在中國裝架起來的第一具恐龍骨架,因為祿豐龍全身大部分的骨骼化石都找到了,所以才能被完整地裝架起來。祿豐龍的頭特別小,前肢很短。有的時候它用四條腿走路,有的時候用兩條腿走路。它主要吃植物,也許能吃一些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