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講授魯迅的方法

      2020-02-24 07:08劉迎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魯迅研究對話教育教學

      摘要:魯迅專題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普遍開設的拓展課程,由于沒有通用教材和教綱,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存在不少誤區(qū),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錢理群先生的《魯迅作品十五講》,是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專門為此類課程撰著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作者講授魯迅的理念和方法,特別是支撐全書的“細讀”教學和“對話”教學,能夠為人們帶來諸多啟示。

      關鍵詞:魯迅研究 教育教學 細讀 對話

      在當前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普遍開設有魯迅專題研究課。這門課屬于拓展課程,沒有通用教材和教綱,講什么和怎么講,基本都由任課教師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有識之士都對如何講授魯迅展開了探索,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以下簡稱《十五講》)即是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寫作本書,就是期待其“可以作為開設《魯迅作品選講》課的參考”①。錢理群借本書所提倡的講授魯迅的方法很簡單:重視文本“細讀”,重視“對話”教學。這兩點看起來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常識,但正因為是常識,也就很容易流于口號,也就很少有人去真正思索究竟怎樣才是“細讀”,才是“對話”了。既然如此,不妨看看錢理群是如何將“細讀”和“對話”落實到實處的。

      一、怎樣“細讀”

      重視文本“細讀”,原本是面對魯迅的題中應有之意,它應該是一項前提性和基礎性的工作。理由很簡單:我們常常說魯迅是博大精深的,但如果不閱讀其作品,就永遠不可能真正認識、體悟、欣賞、理解這種博大精深。譬如只要看過一本教科書,所有人都會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不管是文學性、思想性還是革命性,終究要通過作品表現(xiàn)出來,不結合具體作品而空談文學、思想或革命,是言之無物,是褒貶無憑。不僅面對魯迅如此,面對任何作家都是一樣。然而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中國的文學教育,卻恰恰最不重視具體的文本。這與我們學術生態(tài)有關,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西方理論學說的不斷引進,導致了學術界盛行新方法和新理念,對文學史的理論研究逐漸取代了具體的作家作品研究,文本細讀逐漸不被人們所重視”。結果一屆屆學生“都被籠罩在宏觀的體系的理論的陰影里,雖然在理論上也能自圓其說,但沒有充分地閱讀文學原著,理論底氣很難會充足”②。具體到講解魯迅,有教師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我一般不愿意講——或者只是簡單地講——魯迅具體的作品(例如分析魯迅小說的藝術之類的),而主要是講魯迅生平行事、思想主張,講魯迅在當時和后來的巨大影響?!雹酆孟裰挥羞@樣,才能讓課堂具備大氣象和大格局,也才能顯出魯迅的大氣象和大格局,殊不知離開了魯迅作品,魯迅的生平行事又有什么意義呢?魯迅的思想主張又以什么為載體呢?

      在這種情況下,錢理群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作為一名魯迅研究專家,他當然有能力建構諸多宏大的理論和體系,但當向大學生講解魯迅時,他在《十五講》中首先就確立了一個根本原則:本書希望“引導年輕朋友去讀魯迅作品。每一講都會對魯迅的某篇或某幾篇作品做詳細的文本分析……只要讀者因了本書的介紹,對魯迅作品產生了興趣,自己去讀原著,并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就算完成了任務。讀者打開魯迅原著之日,即是本書‘壽終正寢之時……這是本書的作者對讀者的唯一期待”。換言之,讀原著并“細讀”原著,是錢理群所認為講授魯迅的教師的根本任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錢理群所主張的“細讀”,又是一種非常開放的“細讀”。“細讀”原是西方“新批評”派的主張,它認為“僅靠文本本身就能獲得正確的文本闡釋”,“所有考據(jù)研究,對作者生平和時代的研究,以及其他外部信息,都是不需要的”。④而在錢理群這里,“細讀”更多情況下是一種重視文本的“精神”,在這一“精神”燭照下,對于任何解讀“方法”都可以采取“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錢理群的“細讀”雖然也是“內部研究”,但他同時又不排斥“外部研究”,二者是互相支持互為導向的。以下不妨從文學史支撐、“中國經驗”支撐、文學理論支撐三個方面,簡單看一下錢理群的文本“細讀”是如何兼收并蓄的。

      先看文學史支撐。錢理群在講解魯迅時,喜歡致力于闡述魯迅的獨特性,而所有的獨特性,當然只有通過比較才能顯示出來。為此,錢理群就經常建立一種由“古今中西”文學為坐標軸的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中論述魯迅,這無疑是一種宏闊的視野。例如散文《死火》,錢理群認為是“獨一無二”的,是“奇特”的,是“新穎”的。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個”,他介紹了美國作家梭羅筆下的火、中國現(xiàn)代作家梁遇春筆下的火、中國古典神話傳說中的火,通過與這些“他者”的比較,《死火》的獨特性就不證自明了。如果嚴格按照“新批評”的“細讀”法,就只能分析《死火》中的意象、句式、修辭、風格等,這就將文本封閉化、狹隘化了。又如學術界在談論魯迅時,常常用“托尼思想,魏晉文章”概括,“托尼思想”主要指的是人道主義和個性主義,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但究竟什么是“魏晉文章”,初學者肯定不甚了然。而錢理群在談論《在酒樓上》和《孤獨者》時,就從人物塑造、風景描寫、話語風格等細節(jié)人手,詳細比較了這兩篇小說與魏晉風度、魏晉風骨的關聯(lián)性,從而得出了魯迅“同時兼具嵇(康)、阮(籍)的憤激、冷峻與劉伶式的頹唐、放達”的結論,這就將所謂的“魏晉文章”落實到了實處。再如講解雜文《我之節(jié)烈觀》,錢理群首先講解的是與魯迅同時代的日本作家與謝野晶子以及中國作家胡適、周作人等是如何看待節(jié)烈觀念和文化的,從而讓人們看到魯迅與這些新思想家既有一致之處,又有不一致之處,這種不一致,即“獨有的眼光”,才是魯迅價值之所在。顯然,如果缺乏文學史視野,只是就魯迅“細讀”魯迅,就無法在歷史軸中確立魯迅的“時代意義”,也無法在世界軸中確立魯迅的“民族意義”。

      再看“中國經驗”支撐。這里的“中國經驗”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魯迅寫作時的“中國經驗”,第二個層面是錢理群講述魯迅時的“中國經驗”。第一個層面比較簡單,錢理群認為“魯迅的思考的最大特點是,始終立足于中國的土地,從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所以閱讀魯迅,不可能不緊密結合作品所生成所針對的社會現(xiàn)實。為此,他還專門以《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中的雜文為例,談論魯迅作品“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關于第二個層面,錢理群認為魯迅具有一種“超越(時代)性”,“我們今天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新的問題,總能夠回到他那里,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的發(fā)現(xiàn),成為新的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一個起點”。但無論哪一層面,都表明在錢理群那里,講授魯迅并不是一個純學術活動,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思考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中國經驗”的平臺。特別是后一層面,是極有啟示意義的。講授魯迅,聯(lián)系魯迅時代的“中國經驗”比較容易——這是在中國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社會歷史批評常用的做法,但聯(lián)系當下時代的“中國經驗”則往往是人們出于各種原因不愿意嘗試的,然而當我們在課堂上將魯迅處理成經院化的對象時.也就使魯迅失去了新鮮的活力,因為魯迅之所以是魯迅,正在于他是一個“正在進行式”的作家。當代青年學生走近魯迅,恐怕主要也不是把他作為一個學術對象,而是希望從他那里獲取認識現(xiàn)實的思想資源。因此,在《十五講》中,錢理群經常將魯迅作品置于當代現(xiàn)實中,引導學生思考“面對魯迅刻意留給我們的這些歷史的‘記錄,面對自己當下的‘境遇,我們會有怎樣的思考呢?”不斷以“當代性”來驗證魯迅的永恒性。

      當然,也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錢理群《十五講》中的“對話”教學,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就學生來說,他們必須具有“對話”的愿望和能力,如果說愿望還可以引導的話,能力的提高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錢理群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主要是在北京大學實踐的,有理由相信北大的學生并不缺乏這種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很多地方院校,情況就不能令人樂觀了。既然如此,在一些辦學層次不如北大的學校,當很多學生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參與“對話”時,怎樣讓學生參與進來,就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要求:既然魯迅專題課是一種拓展課程,那么不妨定為選修性質,而在絕大多數(shù)院校,這門課以及其他絕大多數(shù)課程,卻都是全體學生都要修讀的,我們一直就沒有建立分類培養(yǎng)分類教學的制度。如果有些學生本就對魯迅不感興趣,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很難收到效果。——不喜歡魯迅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錢理群就認為,“你拒絕魯迅,你不能夠接受他的作品,不能夠接受他的思想,不能夠接受他的藝術,于是你和魯迅擺手,說聲‘拜拜,這是很正常的,你不必非讀他不可”(11)。而就教師這方面來說,要求就更高了?!妒逯v》融入了錢理群多年的魯迅研究成果,在在都體現(xiàn)了一個中國當代最優(yōu)秀的學者的學養(yǎng)和情懷。如果教師面對魯迅沒有“說話”能力,就沒有辦法組織、引導,乃至糾偏學生的“說話”。而在很多地方院校,擔任本科生課程教學的基本都是青年教師,他們在學識方面肯定不如錢理群,在教學組織等方面肯定也沒有太豐富的經驗,有很多人甚至照本宣科,怎么能提高“對話”教學的效果呢?

      錢理群曾動情地說過一段話:“我首先是一個教師……對于我來說,教師(身份)始終是第一位的,我在很多場合,都反復強調,希望人們把錢理群首先看作是一個教師。我這個人有深入骨髓的教師情結,天生的就是當教師的料?!保?2)而《十五講》就展示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雖然并非全面展示,但一切任教者都自可管中窺豹,以資鏡鑒!

      ①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92頁。

      ②陳思和:《文本細讀在當代的意義及其方法》,《河北學刊》 2004年第2期。

      ③陳??担骸段疑萧斞秆芯空n的幾點體會》,《上海魯迅研究》2009年第4期。

      ④布萊斯勒:《文學批評》,趙勇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67頁。

      ⑤周憲:《文學理論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頁。

      ⑥李衛(wèi)華:《“細讀”:當代意義及方法》,《江海學刊》2011年第3期。

      ⑦錢理群:《我的精神自傳》,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5頁。

      ⑧托馬斯·福斯特:《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王愛燕譯,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5頁。

      ⑨龍劍梅:《大學課堂教學的對話策略》,《大學教育科學》2010年第4期。

      ⑩錢理群:《情系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18頁。

      (11)錢理群:《與魯迅相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6頁。

      (12)錢理群:《我的教師夢》,《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年第3期。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980年代以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著中的魯迅書寫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CWX033

      作者:劉迎,在讀博士,鄭州大學校團委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

      猜你喜歡
      魯迅研究對話教育教學
      魯迅研究中的“大問題”與“小問題”
      《魯迅研究文集》
      《魯迅研究年刊》的傳播與影響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日本人立場的問題意識”——從丸尾常喜的魯迅研究專著《恥辱與恢復》談起
      屏东县| 保德县| 岗巴县| 抚松县| 教育| 成武县| 民丰县| 英吉沙县| 吉林省| 泰宁县| 利辛县| 梁山县| 都江堰市| 瑞丽市| 乌鲁木齐市| 陇西县| 定西市| 庆安县| 会东县| 乐山市| 航空| 安达市| 甘泉县| 吴江市| 邵东县| 轮台县| 娱乐| 西畴县| 桦川县| 乌兰县| 彝良县| 青阳县| 绥化市| 哈巴河县| 花莲县| 泰安市| 龙游县| 连城县| 资兴市| 通化市|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