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軍,胡湘晗*
(重慶市江北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重慶 400002)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zhí)行認知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xiàn),其發(fā)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家族史、外傷、病毒感染有關[1]。對于該病治療主要以控制伴發(fā)的精神病理癥狀為目的,并給予益智藥或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為了提高其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應在積極治療基礎上給予對應護理干預,從而起到輔助改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認知干預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9.8±5.5)歲;實驗組男性16例,女性44例,年齡54-82歲,平均3年齡(70.5±5.2)歲。入組標準: 1)所有患者入院診斷均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存在認知障礙和生活自理困難情況,如患者認知嚴重障礙,其溝通交流由陪護或家屬代替。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如給予患者日?;A護理、飲食運動護理、常規(guī)護理操作等。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模式基礎上給予認知干預,具體護理方案如下:1)人員培訓管理:對所有實施干預護理的護理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學習,主要學習內容有:認知定義、認知內容,認知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功能鍛煉等。所有人員培訓結束后給予考核,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認知護理。2)早期認知干預:在對患者實施認知護理時,首先應告知認知的重要性,對應答能力不便的患者,可對患者家屬或照護人員進行指導。對于患者認知能力提升,給予認知方面的改善提升,如記憶訓練:幫助患者回憶以前事情,并主動進行思考;智力方面:同患者一起做一些益智游戲,認識一些簡單益智圖表等;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與患者一起看書或電視,可設定一些簡答問題,然后對其進行提問,讓患者對其進行解釋回答。對于有語言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還應指導家屬或照護人員應對其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鼓勵患者。對于以上患者各方面訓練,應做到有耐心、愛心,并可讓家屬一同參與。3)心理干預:針對認知障礙患者,其精神受到一定影響,患者家屬也存在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于此類患者的護理,鼓勵家人應多關心安慰患者并多經常陪伴他們,使之去除孤獨、寂寞感,感到家庭的溫馨和生活的快樂。
對兩組實施不同護理干預,觀察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其中認知功能運用Barthel評分表對其進行評估;生活質量改善主要從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進行觀察。最后比較兩組數(shù)據,運用SPSS 20.0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其Barthel評分對比分析,通過數(shù)據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認知功能Barthel評分有效率為97.0%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效率87.0%。日后觀察發(fā)現(xiàn),其生活質量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數(shù)據間存在差異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為了促進患者認知方面功能改善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現(xiàn)對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認知干預,通過人員培訓、認知干預、心理護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干預。患者在認知方面的早期干預可以預防功能減退、提高記憶力、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疏導不良情緒。最后數(shù)據觀察發(fā)現(xiàn),實施認知干預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臨床應用效果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