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靜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
在城市軌道工程建設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的背景下,表現(xiàn)出更強的項目用地需求,在整個投資體系中征地拆遷費用也占據了較大比重。為滿足項目所需,征地拆遷已成必然方式,需要做好相關驗工計價管理工作,全方位保障資金合理性。
城市軌道工程建設所需成本較高,為給工程施工創(chuàng)設穩(wěn)定環(huán)境,工程中采用了投資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由政府與鐵道部門攜手展開,尤為突出的是征地拆遷資金,通常采用的是政府已征地拆遷資金入股的模式??傮w上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可加大當地政府對于城市軌道項目的參與力度,以達到共同承擔的效果,充分改善了地方政府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但受礙于地政財政的限制,實際運行中又表現(xiàn)出入股資金難度大等痛點,不利于征地拆遷工作的順利展開。從城市軌道建設單位角度考慮,在項目前期要注重對所在區(qū)域地方政府的分析,明確其支付能力與后續(xù)經濟發(fā)展對城市軌道的需求,尤其是要提升征地拆遷補償合理性,順利與當地政府拆遷標準對接。
關于城市軌道征地拆遷補償費用,其主要可劃分為兩部分:一是征地拆遷數量,這是整個征地拆遷工作中最為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確定合適征地拆遷補償費的基本指導。由于城市軌道項目復雜度高,且線路較長,與之相關的拆遷補償費用涉及到多方面內容,諸如拆遷范圍、房屋面積等都要得到全面考慮。二是征地拆遷標準,這是計算補償費用的文件依據。
受城市軌道狹長特性的影響,帶來了上下行城市軌道“夾心地”的問題,與此同時部分城市軌道雖然有征地需求但僅僅只需要少部分田地,隨之引發(fā)了“邊角地”現(xiàn)象。盡管國家做出相關規(guī)定,即提出了邊角地與夾心地的控制標準,要以征地總量的2%而展開,但在實際操作中普遍存在界定模糊的問題。所以,在后續(xù)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行動,提出適用于邊角地與夾心地的使用規(guī)范。
發(fā)生城市軌道征地拆遷行為后,需要做好驗工計價管理工作,其復雜度較高且覆蓋范圍極廣,要注重對征地資料的收集并有效解決拆遷補償中的爭議性問題。應當明確,征地拆遷資料收集與歸檔是推動后續(xù)工作的關鍵基礎,主要涉及到如下幾點內容:
(1)與征地拆遷有關的政策性文件,同時還涉及到相關會議紀要,常見有拆遷補償文件等;
(2)國土資源部門制定出的征地圖解,常見有紅線圖、勘測定界圖等,還要包含與房屋尺寸、周邊附屬產品的基本資料;
(3)建交表,要嚴格遵循城市軌道征地拆遷設計所給出的表樣要求,有助于驗工計價工作的展開;但地方政府現(xiàn)場登記表樣不具可行性,容易引發(fā)計價管理重復造冊的問題,意味著實際操作必須建立在城市軌道建交表的基礎之上;
(4)各項協(xié)議,通常指的是征地協(xié)議、拆遷補償協(xié)議等;
(5)房屋及其內部附屬品的評估表,與房屋有關的執(zhí)照以及影像資料等。
除上述提及的內容外,還要積極收集改路、改河、區(qū)域電力等各項改建資料,所得資料要講求準確性原則,在第一時間做好歸檔工作,保障資料完整性。
政策文件需滿足合法性與有效性要求,這是推動城市軌道征地拆遷計價管理的重要基礎。驗工計價管理工作中,圍繞政策性文件展開審查必不可少,主要涉及到兩方面內容:(1)政策文件中要有足夠明確的評估結論,并給出詳細標準;(2)含有經多方參與后所得的決議與紀要。不僅于此,還要考慮到政策性文件的適用性問題,應滿足各類型征地拆遷項目的需求,換言之,在城市軌道建設中具有通用性。
審查征地拆遷補償,分析相關文件是否具有合理性與合規(guī)性,主要涉及到房屋所有權證書、房屋權屬;除此方面外,還要審查自建房屋的成本問題,看建造過程中所花成本的合理性,與補償標準做對比分析,確保補償標準達足夠合理狀態(tài)。
審查城市軌道征地拆遷范圍,除國家規(guī)范文件外,還要考慮到用地紅線圖,以二者為基準確定拆遷范圍,關于帶征與帶簽,必須建立在概算許可的前提之下,要交由特定評價機構做進一步審核,在無誤后方可列入征地拆遷中。
在長期發(fā)展下,已經圍繞城市軌道工程建設項目創(chuàng)建出一套驗工計價方式,可交由建設單位或是地方政府做出計價行為[1]。在實際驗工計價過程中,對應的計價表格存在差異,但二者的金額均不存在任何差別。具體來說,地方單位以萬元為單位,相比之下建設單位則以元為單位,此情形下易引發(fā)數據小數點保留誤差問題?;诖耍隍灩び媰r管理工作中,需要得到統(tǒng)一計價表格的支持。
3.2.1 建設單位的驗工計價程序
將拆遷費用總額作為基準,在此基礎上拆遷辦公室做出相應的編制方案,基于特定流程展開申報;嚴格遵循合同中明確的比例,建設單位主動預付動遷款;在發(fā)出驗工計價申請時,要從評估報告、補償協(xié)議以及項目實際情況出發(fā);對資金撥付申請做全面審核,確保無誤后,建設單位即可撥付特定資金。當然,若后續(xù)存在二次驗工計價申請,有必要準備補償資金的支付憑證,此舉旨在避免資金發(fā)生挪用等不良問題。
3.2.2 地方出資方的驗工計價程序
完成多次征地拆遷款的撥付工作后,要求當地政府給出完整的資料,常見有數量表、支付憑證等,在面對地方政府給出的各項資料時,要求建設單位作出明確的審查,若出現(xiàn)偏差需在第一時間與地方政府溝通[2]。此外,驗工計價涉及主體較多,必須在征地拆遷款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展開。
3.2.3 環(huán)境敏感點與特殊構筑物的遷改驗工計價
若遷改驗工計價涉及到學校、醫(yī)院等建筑,往往存在較大的拆遷規(guī)模,要交由專業(yè)評估機構展開,看是否滿足功能置換的條件以及可行措施。在搬遷過程中,要給予合適補助費,這也要經評估后得出。
部分城市軌道工程項目表明,還會遇到園林、寺廟等一些性質較為特殊的建筑物,當前并未形成一套適用于遷改驗工計價標準,為保障拆遷補償的合理性,要深入現(xiàn)場做全方位勘察,獲取相關資料,盡可能采取拆遷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恢復現(xiàn)有建筑物的功能,全面提升舊物利用效率。在遷改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評估報告凈值,還要兼并做好對殘值的綜合評估工作,以所得評估報告為基準,確定合適遷移補助費用。
在征地拆遷驗工時,若遇到設備或資產推出轉移的要求,需委托鑒定機構做出評估,看各類資產是否滿足搬遷的條件。若因資產的特殊性而無法搬遷時,便要引入收購模式做進一步評估,還有必要對處理后的殘值做相應扣除操作;若資產具備搬遷條件,便要考慮到拆遷、安裝等環(huán)節(jié)提出的資金要求,做好此方面的補償工作。
基于本文分析,城市軌道工程建設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對征地拆遷驗工計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做好此項工作是保障拆遷費用合理性、推動城市軌道項目開展的關鍵所在。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建設單位與地方政府存在標準不一的問題,抑制了拆遷補償合理性,因此統(tǒng)一標準必不可少,且要以合理方法計算費用,委托專業(yè)機構鑒定,為城市軌道征地拆遷工作創(chuàng)設穩(wěn)定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