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樹,各樹種在4—10月總耗水量為刺槐(1584.49kg)>國槐(957.54kg)>側柏(736.93kg)>油松(635.21kg)。(3)環(huán)"/>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針、闊樹種液流的耗水特性及影響因素

      2020-02-28 11:51:20王海霞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針葉樹環(huán)境因子闊葉樹

      王海霞

      摘 要:為探究針、闊葉樹種的蒸騰耗水特性,分別以側柏、油松為針葉樹研究對象,以國槐、刺槐闊葉樹的研究對象,利用熱擴散探針法對其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結果表明:(1)3種天氣條件下,針、闊葉樹的日變化曲線只在雨天存在差異,針葉樹的高峰點少于闊葉樹,其受降雨影響較小;而晴、陰天無明顯差異,均在晴天呈單峰型,陰天呈雙峰型。(2)基于液流得到耗水量為針葉樹>闊葉樹,各樹種在4—10月總耗水量為刺槐(1584.49kg)>國槐(957.54kg)>側柏(736.93kg)>油松(635.21kg)。(3)環(huán)境因子與液流的相關性顯示,液流與大氣溫度、太陽輻射、風速和水汽壓虧缺(VPD)均呈顯著(Sig<0.01)正相關,與空氣相對濕度呈顯著(Sig<0.01)負相關。(4)側柏的最優(yōu)回歸模型中太陽輻射(Sig=0.000<0.01)和VPD(Sig=0.001<0.01)較為顯著;油松模型中則是溫度(Sig=0.007<0.01)和太陽輻射(Sig=0.000<0.01)較為顯著;國槐和刺槐的模型中有3個因子較為顯著(Sig<0.01),分別是太陽輻射、相對濕度和VPD。

      關鍵詞:樹干液流;環(huán)境因子;耗水量;針葉樹;闊葉樹

      中圖分類號 S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2-03)-0051-06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on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based on Sap Flow

      Wang Haixia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of Kangbao County,Kangbao 076650, China)

      Abstract:To reveal the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species, Platycladus orientalis、Pinus tabuliformis、Sophora japonica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respectively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and sap flow of trees was continuously observed by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TDP). Results showed that: (1)Under the three weather conditions, the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in rainy days are different,The peak of conifers is less than that of broad-leaved trees, it shows that conifers are less affected by rainfall.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sunny and cloudy days,diurnal sap flow of tree species were a single peak curve in sunny day, when it is cloudy, diurnal sap flow of tree species were "two-peak" curve. (2)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trees based on sap flow was coniferous trees>broad-leaved trees,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of all tree species fromApril to October was Robinia pseudoacacia (1584.49kg)>Sophora japonica (957.54kg)>Platycladus orientalis (736.93kg)>Pinus tabuliformis (635.21kg). (3)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iquid flow shows: The liqui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Sig<0.01)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solar radiation, wind speed 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r relative humidity (Sig<0.01). (4)In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the solar radiation (Sig=0.000<0.01) and VPD (Sig=0.001<0.01) we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Pinus tabuliformis, temperature (Sig=0.007<0.01) and solar radiation (Sig=0.000<0.01) was significant;the regression model of Sophora japonica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only 3 factors are more significant (Sig<0.01),there were solar radi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VPD.

      Key words: Sap flow;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ter consumption; Coniferous trees; Broad-leaved trees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內部與周邊郊區(qū)在氣候、土壤、水文等方面的差異也逐漸顯現(xiàn)[1-2],如北京及河北壩上地區(qū)水資源的承載力嚴重不足。干旱缺水已為了北京和河北壩上地區(qū)城市生態(tài)發(fā)展建設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3]。

      樹木因其具有多種生態(tài)功能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樹木調節(jié)水分循環(huán)的生態(tài)功能在水資源短缺的城市環(huán)境下,顯得尤為重要,但其自身的蒸騰作用存在著一定的耗水量。為此,解決森林與水的關系,已成為了培育和經(jīng)營森林的一個重要課題[4]。

      在此背景下,樹木的水分利用成為了城市生態(tài)學家研究的重點。在我國,生態(tài)學者們利用多種不同方法對不同綠化樹種及部分果樹,就不同地區(qū)樹木的單株耗水量、耗水節(jié)律、蒸騰耗水及其影響因子進行分析,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5-16]。例如,SUN Huizhen等[17]在華北東部山區(qū),基于液流得到核桃楸、紫椴、水曲柳、紅松、黃檗和蒙古櫟等主要樹種在整個生長季的單株耗水量分別為3840kg、2820kg、2710kg、2120kg、1470kg和1390kg;且在晴天,除黃檗外,其余樹種樹干液流特征均呈“單峰”變化。孫鵬飛等[18]在古特沙漠研究原生梭梭樹發(fā)現(xiàn):基徑為7.8cm和9.0cm的梭梭4—9月的實際耗水分別為95mm、117mm;同時,根區(qū)土壤體積含水量在8.7%~12.1%時,日液流量與土壤水分顯著(Sig<0.05)相關;土壤含水量>12.1%時,液流受氣象因素的影響更多;土壤含水量<8.7%,液流與氣象因素相關性較差,受植物生理特征影響更多。但在北京平原區(qū),以針、闊樹種對比角度分析2種類型樹木液流特征的研究較少。為此,筆者以常見的針、闊樹種(側柏、油松、國槐和刺槐)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其蒸騰耗水特征,以期為北京市和河北壩上地區(qū)造林樹種的蒸騰耗水量的核算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其研究結果對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研究地概況

      研究地位于北京市順義區(qū)高麗營鎮(zhèn),地理坐標為E116°29′41″,N40°11′8″,臨近京承高速。氣候為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雨量少,蒸發(fā)量大。年均氣溫為11.5℃,最低氣溫零下19.1℃,最高氣溫達40.5℃,年均日照時數(shù)2750h,無霜期195d。年均相對濕度50%,年均降雨量約625mm,為華北地區(qū)降水量較均衡的地區(qū)之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風向以北風、西北風為主。基地內種植了多種喬木樹種,主要有:油松、銀杏(Ginkgo biloba L.)、國槐(Sophora japonica)、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其中,包含1.3hm2的經(jīng)濟林樹種(李子(Prunus salicina))、核桃(Juglansregia)、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等10余種;草本主要包括: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等。

      2 材料與方法

      2.1 樹種選擇 在種植密度為2m×2m的樣地上進行每木檢尺,各樹種分別選擇3株標準樣木(生長狀況良好、環(huán)境一致、胸徑差別不大且無病蟲害),應用熱擴散式液流測定系統(tǒng)進行連續(xù)測定,測定時間為2018年4月—10月。各樹種基本情況見表1。

      2.2 測定項目

      2.2.1 液流密度 應用熱擴散式邊材液流探針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進行樹干邊材液流密度測定,采集頻率為10min1次。用Granier(1996)經(jīng)驗公式計算樹干液流密度:

      Js=0.0119×〔[dTm-dTdT]〕1.231 (1)

      液流通量計算公式如下:

      Fs=Js×As×3600 (2)

      式中,Js為液流密度(cm3·cm-2·s-1);dTm為24h內上下探針的最大溫差值(℃);dT為某時刻瞬時溫差值(℃),即當時測定的溫差值;Fs為液流通量(cm3·h-1);As為邊材面積(cm2)。

      2.2.2 單株林木耗水量 采用熱擴散式探針液流儀得到各樹種邊材厚度內的平均液流密度,故其整樹耗水量的計算公式:

      Et=Fs×24/1000 (3)

      式中,Et/(kg·d-1)為整樹耗水量,F(xiàn)s為液流通量(cm3·h-1)。

      2.2.3 邊材面積 為避免對實驗樣樹的傷害,選取樣地中與樣樹大小接近的各樹種(胸徑差別在1cm以內),用生長錐取木芯,直尺測定邊材厚度,同時測定其胸徑和邊材厚度,得到邊材面積。

      2.2.4 環(huán)境因子 研究區(qū)域內設有Meter全自動氣象站,可以對氣象因子進行同步實時監(jiān)測,如大氣溫度(S-THB- M002,Ta/℃)、濕度(RH/%)、風速和風向(S-WCA-M003,w/(m/s))、總輻射(S-LIB-M003,Rs/(W/m2))和降水量(S-RGB-M002,P/mm)等。所有傳感器均與數(shù)據(jù)采集器相連,數(shù)據(jù)采集頻率為1h采集1次。大氣水汽壓虧缺(D,kPa)由大氣溫度和濕度計算得到(Campbell GS et al.,1998):

      D=a×exp(b Ta/Ta+c)×(1-RH) (4)

      式中,Ta(℃)和RH(%)分別為氣象因子中的大氣溫度和濕度,a、b和c分別為常數(shù),值為0.611kPa、17.502和240.97℃。

      3 結果與分析

      3.1 典型天氣下針、闊樹種的液流變化特征 由圖1可知:晴天條件下,各樹種的液流日變化曲線均呈單峰型,但各樹種單峰曲線峰度的寬窄度卻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側柏和刺槐的單峰型日變化具有明顯的峰值點,峰值液流分別為3.9×10-3cm3·cm-2·s-1和2.1×10-3cm3·cm-2·s-1,均出現(xiàn)在9∶30左右。油松的單峰峰度明顯比側柏和刺槐較寬,但峰值點不明顯,在10∶00—16∶00液流值相對較高,液流介于1.4×10-3~1.7×10-3cm3·cm-2·s-1。國槐日變化曲線單峰寬度最大,從8∶00—18∶00液流均處于1天中較大值,液流范圍介于2.4×10-3~2.6×10-3cm3·cm-2·s-1。對比針闊葉晴天日變化曲線發(fā)現(xiàn),針葉樹種和闊葉樹之間變化曲線無明顯規(guī)律差異,無論是針葉樹還是闊葉樹,單峰曲線均既有“尖窄型”,又有“寬廣型”。

      陰天條件下,各樹種日變化曲線均為雙峰型,且第1個峰度明顯比第2個較窄。但側柏的變化曲線明顯在第2個高峰曲線有別于其他樹種:油松、國槐和刺槐3種第2個高峰曲線較為圓滑。根據(jù)液流值大小可見,側柏的2個峰值點液流分別為3.8×10-3cm3·cm-2·s-1和2.9×10-3cm3·cm-2·s-1,而油松雖與側柏同為針葉樹種,但其液流卻小于側柏,2個峰值液流為1.2×10-3cm3·cm-2·s-1和0.8×10-3cm3·cm-2·s-1。國槐和刺槐兩峰值間差距相對小于側柏和油松2種針葉樹,其峰值差均為0.3×10-3cm3·cm-2·s-1。

      雨天條件下,各樹種的日變化曲線雖為多峰型,但2種針葉樹種均出現(xiàn)3處峰值點,而國槐和刺槐2個樹種則峰值點多于側柏和油松,最為明顯的峰值點均有5處。其中,側柏3個高峰值分別出現(xiàn)在12∶00、15∶30和18∶30,而12∶00的液流為其最大值(2.6×10-3cm3·cm-2·s-1);油松峰值時間點與側柏稍有不同,最大值點卻相同,最大液流值為側柏液流最大值的50%。國槐和刺槐的5個峰值點完全一致,分別為7∶20、10∶20、12∶00、15∶30和18∶00,且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與針葉樹(12∶00)相同,最大值分別為2.0×10-3cm3·cm-2·s-1和1.0×10-3cm3·cm-2·s-1。

      由此可見,不同樹種在不同天氣條件下,其日變化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在晴天和陰天條件下,因樹種不同,日變化曲線雖有差異,但針、闊葉間無明顯規(guī)律呈現(xiàn);雨天條件下,針、闊葉變化曲線有明顯的不同,即針葉樹種高峰值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少于闊葉樹種。由此可以推斷,降雨對針葉樹種的影響力可能小于闊葉樹種,當雨量達到一定值時,才有可能顯著影響針葉樹種的液流變動。此外,由1圖可知,3種天氣條件下,針葉樹種液流值大小,晴、陰、雨天的大小規(guī)律不明顯,而闊葉樹種國槐和刺槐則相對明顯,均為雨天液流小于晴、陰天。這是因為晴天太陽輻射和溫度較高,樹種蒸騰力度加大,導致水分運輸增加,液流密度相應增大,而陰天相對晴天太陽輻射較弱,溫度較低,其蒸騰減弱,液流隨之減小,而雨天不僅太陽輻射較弱,溫度較低,蒸騰減弱,同時伴隨降雨量的增加,地面土壤濕度增加,樹木樹干水分運輸變少,其液流值更低。同時,針闊葉樹不同天氣液流大小規(guī)律性,也說明了針葉樹種相比闊葉樹種受氣象因子的影響相對較弱。這可能與針、闊葉樹種葉面積大小有極大的關系。

      3.2 不同樹種生長耗水量特征 由表2可知,各樹種在4—10月每月的總耗水量規(guī)律基本為:5、6、7這3個月耗水量較高,4月耗水量最低。其中,4月各樹種耗水貢獻率在8.0%~11.5%,5月各樹種的貢獻率為18.1%~21.2%,國槐和刺槐2種闊葉樹的貢獻率明顯高于針葉樹,分別為21.2%和20.0%,6、7月各樹種的貢獻率則相比5月較低,基本在14.8%~18.5%。具體各樹種耗水量特征為:側柏和油松各月耗水量均為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4月,但側柏在各月的耗水量基本高于油松,如5月,側柏的耗水量高于油松20.53kg,4—10月的總耗水量油松是側柏的86.2%。國槐和刺槐2個樹種的月耗水量大小與上述2種針葉樹種相同。其中,國槐5月的耗水量最高,耗水量高達203.14kg,但與刺槐5月的耗水量相比,低114.26kg,且刺槐4—10月的總耗水量是國槐的近1.7倍。由此可見,針、闊葉樹種在4—10各月的月耗水規(guī)律雖然相同,但不同樹種的耗水量存在較大差異,且闊葉樹的耗水量明顯高于針葉樹種。測定樣樹的耗水量大小順序為刺槐(1584.49kg)>國槐(957.54kg)>側柏(736.93kg)>油松(635.21kg)。

      3.3 液流密度與各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 樹木蒸騰耗水的影響因子復雜多樣。其中,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最為直接。根據(jù)表3中的相關性可知,各樹種的液流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之間均存在極顯著(Sig<0.01)相關關系。其中,與空氣相對濕度呈極顯著(Sig<0.01)負相關,與溫度、太陽輻射、風速和水汽壓虧缺(VPD)均呈極顯著(Sig<0.01)正相關。

      為進一步確定各環(huán)境因子中對不同樹種液流的主要影響因子,采用逐步分析剔除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建立各樹種的液流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回歸模型,進入各模型的因子即為影響樹木液流密度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表4為各樹種液流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最優(yōu)多元逐步回歸模型,由表可知:影響側柏液流密度的各環(huán)境因子中溫度、太陽輻射和水汽壓虧缺為其主要影響因子,其回歸方程決定系數(shù)(R2)為0.812;油松液流密度的主要影響因子有溫度、太陽輻射和空氣相對濕度,R2為0.803;影響國槐液流密度變化的主要因子則是5個因子全都包含在內;刺槐(R2=0.803)則相比國槐(R2=0.750)主要影響因子少了風速。由此可見,不同樹種的液流密度其主要影響因子存在顯著差異,且針葉樹種的影響因子相比闊葉樹種較少。這說明闊葉樹種的液流更易受到較多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

      此外,對擬合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樹種的擬合模型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Sig=0.000<0.01。同時,為了確定模型中各環(huán)境因子的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其進行了進一步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側柏的最優(yōu)回歸模型中太陽輻射(Sig=0.000<0.01)和水汽壓虧缺(VPD)(Sig=0.001<0.01)較為顯著;油松模型中則是溫度(Sig=0.007<0.01)和太陽輻射(Sig=0.000<0.01)較為顯著;國槐的模型中雖包含5個因子,但其中只有3個因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太陽輻射(Sig=0.000<0.01)、相對濕度(Sig=0.019<0.05)和VPD(Sig=0.048<0.05),刺槐的模型中同樣是3個因子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與國槐模型中3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子相同。綜合各樹種模型來看,發(fā)現(xiàn)太陽輻射均為其主要影響因子,且在各樹種模型中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太陽輻射無論是對針葉樹種還是闊葉樹種,均是影響樹木液流變化最為重要的因子。

      4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1.1 針、闊樹種的液流變化差異 樹木液流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和水分利用,能夠較好地反映樹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19]。因此,揭示不同樹種的液流變化規(guī)律對樹木蒸騰耗水及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張文娟等[20]以大連市的雪松、櫸樹、絲綿木和水杉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晴天、雨天與陰天3種典型天氣條件下,樹木液流速率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變化特征:晴天液流變化曲線平緩且峰值范圍較寬,啟動時間最早,降低時間最晚,液流通量最大;雨天,峰值陡且窄,液流開始升高時間最晚,開始降低時間最早,液流通量最小;陰天表現(xiàn)居中。這一結果與研究在6月得到各樹種的晴天啟動時間(6∶00)早于雨天(6∶30—8∶00),下降時間晚于陰、雨天,且液流值為晴天>陰雨天的結果相同,但本研究得到各樹種在晴天時液流變化曲線呈單峰變化,陰天呈雙峰變化,雨天為多峰變化,這與張文娟等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這可能與樹種的選擇和地區(qū)環(huán)境的不同有著極大的關系,因為樹木液流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極大。孫龍[21]的研究表明,紅松、白樺山楊、蒙古櫟等樹種晴天為單峰曲線,于占輝[22]則認為刺槐在不同生長期液流曲線變化不同,在生長盛期時晴天呈寬單峰型,而于洋[23]的研究則進一步表明刺槐在盛期時,晴天呈寬單峰曲線,陰天或多云天氣呈雙峰型。這些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多數(shù)結果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如:本研究中各樹種陰天均為雙峰型,雨天為多峰型,晴天國槐呈寬單峰,但刺槐、油松和側柏卻具有明顯峰值點,這與于洋、于占輝等的研究結果不同。形成此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實驗地微氣候環(huán)境差異、樹種齡級選取不同。且前人的研究[24-25]多數(shù)沒有指出雨天時,各樹木液流變化曲線,而本研究中結果顯示,各樹種的液流在雨天均呈多峰型,這可能與選取雨天時,各實驗的雨量情況、土壤濕度情況等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無論差異如何,所有研究均顯示出樹木液流存在顯著的晝夜節(jié)律。

      此外,樹木液流的多數(shù)研究對象樹種各不相同,且種類較多,但盡管有些研究在選取研究對象時,針、闊葉樹種均包含在內,卻并未從針、闊葉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則對這一角度樹木液流變化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晴天和陰天時,各樹種液流無明顯針、闊葉之分,而雨天時針葉樹出現(xiàn)的高峰明顯小于闊葉樹種。因此,推測針葉樹種可能受到降雨量的影響相比闊葉樹種要小。但由于本研究針、闊葉樹種分別只選取了2種,代表性不夠,后期需要增加樹木量來進行進一步研究。

      4.1.2 環(huán)境因子對樹木蒸騰的影響 通常,樹木蒸騰的99.8%來自樹干液流,因此,樹干液流能夠很好的反映樹木蒸騰情況,但其影響因素眾多。其中,氣象因子被視為重中之重[26]。有研究顯示,樹干液流與光合有效輻射、大氣溫度、風速等均呈顯著正相關,與相對濕度呈顯著負相關[27]。此結果與本研究中各樹種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結果一致,說明樹木液流變化隨太陽輻射、溫度以及風速等因素的增加而增加,隨大氣濕度的增加而減小。但大量研究指出,環(huán)境因子對樹木液流的影響不僅存在時滯效應,而且因時間尺度的不同,主要影響因子也存在著明顯差異[3,28]。建立環(huán)境中微氣象因子與樹干液流的統(tǒng)計模型,既可以揭示微氣象因子對樹木水分生理活動的影響,又可通過環(huán)境指標來預測單株林木的蒸騰量[29]。而本研究主要是在日尺度上分析的影響因子,結果顯示:影響各樹種液流變化最重要的因子為太陽輻射,但具體不同的樹木主要因素有所差異。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方程及對模型中各變量的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側柏的最優(yōu)回歸模型中雖包含3種因素,但太陽輻射(Sig=0.000<0.01)和水汽壓虧缺(VPD)(Sig=0.001<0.01)較為顯著;油松模型中則是溫度(Sig=0.007<0.01)和太陽輻射(Sig=0.000<0.01)較為顯著;而國槐和刺槐的模型中的3個顯著(Sig<0.05)因素分別是太陽輻射、相對濕度和VPD。此結果與陳彪[24]、楊之歌等[30]的結果相似,這充分說明在日尺度上,樹木液流的主要影響因子為太陽輻射、水汽壓虧缺及溫度。但不同樹種各環(huán)境因子對其液流的貢獻率大小不同,如王華等[31]對闊葉喬木紫玉蘭的研究指出,在日尺度上,有效輻射、水汽壓虧缺及大氣溫度均為液流變化的決定因子,分別作為單因子后,對蒸騰變化的解釋分別為64.64%、55.46%和43.80%。因此,造成樹木液流影響因素研究多種差異。而這差異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如:樹種自身的生理特征(包括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弱、樹木生長的不同階段)和觀測時間、觀測地天氣情況等。因此,當前有關樹木耗水特性的研究雖已經(jīng)有很多,但考慮到其影響因素以及樹木耗水特征的差異性,在城市綠化配置和有效水資源利用的城市規(guī)劃上,還應依據(jù)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并充分考慮樹木特性適當選擇樹種。

      4.2 結論 油松、側柏2種針葉樹種和國槐、刺槐2種闊葉樹種的蒸騰特性結果為:各樹種液流日變化在晴、陰、雨的條件下分別呈單峰、雙峰和多峰型曲線,且只有雨天針、闊葉樹種液流日變化存在差異,即針葉樹的高峰點少于闊葉樹。其基于液流得到的耗水量,各樹種均為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4月,樹種4—10月總耗水量為:刺槐(1584.49kg)>國槐(957.54kg)>側柏(736.93kg)>油松(635.21kg)。而環(huán)境影響因子中則是不同樹種的主要影響因子有細微差別。其中,側柏的主要影響因子有:溫度、太陽輻射和水汽壓虧缺;油松則是:溫度、太陽輻射和空氣相對濕度;國槐則是5種主要環(huán)境因子均在內,刺槐則少風速一個因子。這說明,針葉樹液流受環(huán)境因子影響的因素相比闊葉樹較少。但針、闊葉樹種與各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則均是與溫度、太陽輻射、風速和水汽壓虧缺呈顯著正相關,與濕度呈顯著負相關,針、闊樹種間無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Lands berg H E.The Urban Climate[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2]Song Y C,You W H,Wang X R.Urban Ecology[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0.

      [3]王華.城市環(huán)境下典型綠化樹種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影響機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

      [4]谷忠厚.大青山油松人工林蒸騰耗水特征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

      [5]龔道枝,胡笑濤,張富倉,等.不同水分狀況下桃樹根莖液流變化規(guī)律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1,17(4):34-38.

      [6]何斌,李衛(wèi)紅,陳永金,等.干旱脅迫下胡楊莖流日變化分析——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蘇斷面為例[J].西北植物學報,2007,27(2):315-320.

      [7]江振斌,廖康,龐洪翔,等.‘庫爾勒香梨3種樹形樹干液流變化即其與氣象因子的關系[J].果樹學報,2016,33(7):814-822.

      [8]劉奉覺,Edwars W RN.楊樹樹干液流時空動態(tài)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1993,6(4):368-372.

      [9]李海濤,陳靈芝.應用熱脈沖技術對棘皮樺和五角楓樹干液流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20(1):1-6.

      [10]馬履一,王華田,林平.北京地區(qū)幾個造林樹種耗水性比較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25(2):1-7.

      [11]孟平,張勁松,王鶴松,等.蘋果樹蒸騰規(guī)律及其與冠層微氣象要素的關系[J].生態(tài)學報,2005,25(5):1075-1081.

      [12]孫鵬飛,周宏飛,李彥,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樹干液流及耗水量[J].生態(tài)學報,2010,30(24):6901-6909.

      [13]張小由,龔家棟.利用熱脈沖技術對梭梭液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4(12):2250-2254.

      [14]張小由,康爾泗,司建華,等.額濟納綠洲中檉柳耗水規(guī)律的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6,20(3):159-162.

      [15]張云吉,隆惠敏,謝恒星,等.應用熱平衡技術測量龍爪槐液流的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7):4229-4230,4232.

      [16]周海光,劉廣全,焦醒,等.黃土高原水蝕風蝕復合區(qū)幾種樹木蒸騰耗水特性[J].生態(tài)學報,2008,28(9):4568-4574.

      [17]Sun H,Sun L,Wang C,et al.Sap flow of the major tree species in the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J].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2006,1(4):387-393.

      [18]孫鵬飛,周宏飛,李彥,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樹干液流及耗水量[J].生態(tài)學報,2010,30(24): 6901-6909.

      [19]Du S,Wang Y L,Kume T,et al.Sap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ic responses in three forest species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region of China[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11,151(1):1-10.

      [20]張文娟,張志強,李湛東,等.城市森林建設四種喬木樹種蒸騰耗水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09,29(11):5942-5952.

      [21]孫龍.東北東部山區(qū)主要林型樹木邊材液流通量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

      [22]于占輝.黃土丘陵半干旱區(qū)典型人工林蒸騰耗水動態(tài)研究[D].楊凌: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09.

      [23]于洋.山西黃土高原半干旱區(qū)主要生態(tài)樹種耗水特性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

      [24]陳彪.半干旱地區(qū)城市環(huán)境下五種典型樹種蒸騰耗水[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

      [25]周海光,劉廣全,焦醒,等.黃土高原水蝕風蝕復合區(qū)幾種樹木蒸騰耗水特性[J].生態(tài)學報,2008,28(9):4568-4574.

      [26]Zheng H,Wang Q,Zhu X,et al.Hysteresis Respons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t a Diel Timescale: Patterns and Causes[J].Plos one,2014,9(6):e98857.

      [27]Granier A,Huc R,Barigah S T.Transpiration of natural rain forest and its dependence on climate factors [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1996,78(1/2):19-29.

      [28]王文杰,孫偉,邱嶺,等.不同時間尺度下興安落葉松樹干液流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J].林業(yè)科學,2012,48(1):78-85.

      [29]胡偉.黃土丘陵區(qū)山楊樹干液流動態(tài)分析[D].楊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0.

      [30]楊芝歌,史宇,余新曉,等.北京山區(qū)典型樹種樹干液流特征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195-200.

      [31]王華,歐陽志云,任玉芬,等.北京市綠化樹種紫玉蘭的蒸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報,2011,31(7):1867-1876.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針葉樹環(huán)境因子闊葉樹
      甘肅省針葉樹常見病蟲害類型及其防治對策
      杉木與不同闊葉樹種混交生長效應分析
      防護林科技(2022年2期)2022-04-25 23:47:32
      針葉樹容器苗木培育技術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闊葉樹組單株生長模型構建
      阿克蘇地區(qū)杏李與歐洲李氣體交換特征對比研究
      針葉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研究
      桉樹人工林胸徑變化特征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25:57
      秦皇島海域夜光藻種群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
      福建省闊葉樹二元材積方程修訂
      閩北山地不同肥料對四個闊葉樹種生長的影響
      淮滨县| 乌鲁木齐县| 怀仁县| 凤庆县| 宁蒗| 巴彦淖尔市| 玉环县| 临汾市| 信阳市| 班玛县| 马龙县| 信阳市| 于都县| 乐都县| 宽城| 松桃| 闸北区| 呼图壁县| 河间市| 台南市| 河池市| 准格尔旗| 贡嘎县| 武川县| 娄底市| 略阳县| 大悟县| 安多县| 海淀区| 浦县| 琼结县| 南安市| 织金县| 白河县| 西城区| SHOW| 洛隆县| 兰州市| 广宗县| 万载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