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冬梅
通過分析發(fā)現,PPP項目在中國具有廣闊美好的市場。然而我國就PPP項目目前并未能形成完善的稅務風險防范體系,也未能就PPP項目建立相關完善的稅務風險防控制度,政府部門和私人企業(yè)在參與PPP項目時稅收籌劃職責和義務能力并不強,PPP項目由于合同期較長也面對著較多的潛在稅務風險。
由于稅法的固定性和強制性,企業(yè)的許多涉稅行為不可避免地有時限。具體可分為稅務登記時限風險、發(fā)票證明時限風險、跨地區(qū)涉稅事項(出境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時限風險和納稅申報時限風險。首先,稅務登記期限風險是指因稅務登記、變更、注銷等應當辦理但未辦理或超過法定期限而產生的行政處罰風險。其次,在PPP項目的選取上存在不合理、不客觀的現象,在項目種類眾多、項目建設時間長、項目現金流緊張的各種現狀之下,對于相關的項目的具體現狀和各種細節(jié)未能全方位的考慮,裝扮成精美的PPP項目實施宣傳和推廣,缺乏客觀的科學理論的佐證。最后,存在納稅申報的期限風險。稅法規(guī)定的各種稅種都有納稅申報和繳納期限,逾期的,依照稅收征管法處罰。這些都給PPP項目帶來了一定的稅收風險,影響了PPP項目的有效運行。
稅務業(yè)務處理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在簽訂合同和相關稅務業(yè)務的運作中沒有考慮稅負。當存在稅務風險時,財務部門可以處理。因此,如果財務部門不能參與經濟業(yè)務的全過程,在稅務業(yè)務過程中得不到其他部門的理解和配合,那么必要的程序和程序就會不完善,導致合同條款、業(yè)務流程、支付方式等問題,票據及其他不符合稅法規(guī)定的,稅收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就工作程序而言,企業(yè)的涉稅待遇幾乎是不可逆轉的。企業(yè)稅負的形成往往是一種經濟行為在事前或事中的結果。與稅收相關的風險往往是由于對稅法的無知或對稅法的錯誤理解造成的。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都會存在相應的稅收風險,阻礙PPP項目的運營和發(fā)展。
在PPP項目中,從社會資本的角度出發(fā),社會資本應盡可能與中立的第三方和其他中介機構合作,從更加市場化、更加公平的角度對政府的貨幣價值評估結果進行修正。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將PPP項目的稅收籌劃交易信息、行為及信用數據信息等涉及到PPP項目的稅收籌劃的變化聯系起來,從而分析出項目風險狀況及風險的關聯性。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對PPP項目信息的實時動態(tài)采集、挖掘、分析和決策。在動態(tài)采集信息的過程中,數據需包含PPP項目的全過程,保證公眾的廣泛利益得以維護,使社會也能從資本一方的角度,獲得可觀的收入,從而保證PPP項目稅收籌劃的質量。
成本費用的合理列支可以使PPP項目公司在匯算清繳時應納稅所得額調減。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應當合理列支當期費用,以便能夠有效降低應納所得稅稅額,不僅可以合法推遲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的目的,而且就整個項目周期而言,可以利用合理費用扣除來控制項目前期利潤的虛增。隨著“營改增”政策實行,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二者時間會造成較大的差異,資金鏈條很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企業(yè)需要全面的提升管理。
PPP項目公司從政府獲得的可用性服務費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捎眯苑召M以項目建設總投資為基礎,以后期投標價格為基準。PPP模式合作周期長,后期消費價格指數、勞動力市場指數等因素的變化會導致運營維護成本的變化,進而影響項目公司的收入。以確保社會資本具有合理的投資回報,避免損害公共利益。社會資本方應與政府協商調整價格機制,以第一年運行維護成本為基準,每年按一定比例提高運行成本,并參考國家統(tǒng)計部門每年發(fā)布的數據,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項目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建立項目價格調整機制,使企業(yè)適應資本市場的時間價格,價值的變化可以保護項目公司的收入,避免PPP項目稅收籌劃的扭曲。
PPP項目公司應將高素質的財務人員視為公司的寶貴財富,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既可以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又可以幫助企業(yè)適應稅收籌劃法律的頻繁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作為房地產行業(yè)的企業(yè),面臨的經營情況比較復雜而且受到政策的影響比較大,這就需要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應對外界的各項改變。從企業(yè)內部進行分析就是要根據目前的情況對企業(yè)的結構進行調整,提升財務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保證企業(yè)能夠順利的進行,核對稅務工作的規(guī)劃,減輕企業(yè)的壓力。對于財務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提升,令這些人員的專業(yè)質素得到提升,及時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采取一定的辦法對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進行鼓勵。一方面要建立激勵機制,在內部職位晉升以及工資待遇方面出臺政策,以激發(fā)其內在動力;另一方面要強化稅收籌劃管理體制,借助外力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可以從外界聘請財稅專家為財務部門提供培訓。從而使PPP項目稅收籌劃能夠適應頻繁變化的法律法規(guī)。
在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雖然在逐漸的放緩,財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但是城鎮(zhèn)化的進程仍在不斷的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需求也在持續(xù)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的不斷增多使得在修建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逐漸引入了PPP模式,但在應用的同時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通過了解國內外專家學者對PPP模式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在當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不斷下放、社會閑置資本不斷涌入的形勢下,PPP模式在發(fā)展和運用的過程中,仍存在著項目問題。因此,本論文通過對PPP模式發(fā)展中的問題的研究,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以促進PPP模式可以在我國快速的發(fā)展,促進城鎮(zhèn)化的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