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歡
(宜興市腫瘤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宜興 214200)
在婦科門診中,絕經后子宮出血是比較多見的一種病癥,主要指患者在絕經一年后有陰道出血的一種表現(xiàn)[1]。引發(fā)絕經后子宮出血的因素較為復雜,其中可能導致該病癥出現(xiàn)的常見疾病中包含了子宮內膜息肉、內膜增生以及內膜癌等多種[2]。而且對比女性絕經前,其在絕經后發(fā)生子宮出血后誘發(fā)惡性病變的幾率更高,因而在臨床上及時予以準確的診斷十分關鍵[3]。目前針對絕經后子宮出血的檢查與診斷方式主要可采取陰道超聲以及宮腔鏡檢查,并以宮腔鏡下內膜活檢診斷為金標準。 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以我院收拾的40例絕經后子宮出血患者為臨床觀察對象,在其就診后均進行陰道超聲和宮腔鏡檢查,并與病例檢查相對比,探究分析陰道超聲和宮腔鏡檢查的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間,在我院就診的40例絕經后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區(qū)間為46-78歲之間,均值(51.42±8.45);患者異常出血時間介于2-13個月之間,均值(2.13±1.05)。
納入標準:①經婦科檢查及宮頸液晶脫落細胞檢查已確定為絕經后子宮;②1年內未經過激素補充治療;③未置入宮內節(jié)育器;④患者絕境時間均在1年以上;⑤研究內容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⑥所有參與患者均知情。
排除標準:①已通過診斷確認為宮頸、陰道、外陰疾病等導致的子宮出血患者;②已確診為因血液疾病導致的子宮出血患者;③已確定是由于激素因素導致子宮出血患者。
(1)陰道超聲:在所有患者進入醫(yī)院后,均安排常規(guī)婦科檢查、問診,然后進行超聲檢查。在實際檢查前,需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合理安排進行陰道或腹部檢查的路徑。在實際操作中,需觀察的項目和內容主要有如下幾點:①子宮位置、輪廓,以及雙附件區(qū)異常回聲是否存在,并查找病灶;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分界情況;③子宮內膜形態(tài)、質地、連續(xù)性;④內膜血流情況、分布、大小、血流動力學指標等。
(2)宮腔鏡檢查:宮腔鏡需在患者血止后3-7d進行;針對仍有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的患者則要現(xiàn)予以對癥治療,在止血后檢查。①在檢查前需將各項術前常規(guī)檢查依次完善,并結合實際檢查情況,將器質性病變引發(fā)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排除;②在實施檢查前,要囑咐患者保持6g以上不要進飲食,同時使用米索前列醇軟化宮頸;在操作前30min,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③在具體操作中,需先經靜脈麻醉,然后行宮腔鏡下診治;④經內診檢查,對患者的子宮大小、位置、形態(tài)等進行觀察;置鏡后,還需要進一步對患者的宮頸管、宮底、雙側輸卵管開口、宮腔四壁情況等進行觀察;⑤操作結束后,針對可能有病變組織存在的患者,要為其進行刮宮或活檢處理,并將采集的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驗。
(1)宮腔鏡、陰道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2)以病理檢查為金標準,對比分析宮腔鏡、陰道超聲檢查下對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定性計數數據以(%)表示,行x2檢
在將病理檢查作為主要標準進行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子宮內膜息肉疾病的檢出率來看,宮腔鏡檢查較陰道超聲顯著更高,94.12%>64.71%,P<0.05;但對比兩種檢查方式在萎縮內膜、分泌期子宮內膜、內膜炎、內膜結核、黏膜下子宮肌瘤、宮腔內異物殘留以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等方面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體數據見表1:
對于女性來說,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疾病中惡變風險較高的一種疾病,一旦病發(fā)后需要及時予以有效的治療干預,因而該病癥在診斷中是非常關鍵的項目。通過對比病例檢查、宮腔鏡以及陰道超聲對子宮內膜息肉的檢出情況來看,病理檢查下出現(xiàn)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7例,其他23例;宮腔鏡下分別為16例、24例;陰道超聲下分別為11例、29例。對比可見宮腔鏡檢查的特異性、靈敏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均高于陰道超聲檢查(P<0.05)。
在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的診斷檢查中,病例檢出患者6例、其他34例;宮腔鏡:4例、36例;陰道超聲:肉5例、35例。對比可見在該病癥的檢查診斷中,宮腔鏡與陰道超聲的特異性、靈敏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均無明顯差異(P>0.05)。
通過本次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陰道超聲,以及宮腔鏡檢查都能夠用于女性患者絕經后子宮出血病癥的臨床診斷中。在與病理診斷檢查對比中,陰道超聲、宮腔鏡檢查對子宮內模息肉病癥的檢出人數分別為11例、16例,對比該病癥的檢出率方面存在明顯差異(P<0.05)。該研究結果顯示,在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中,宮腔鏡檢查相對陰道超聲而言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宮腔鏡檢查下,能夠更為直觀的反映處患者子宮內的較小息肉,與之相比,超聲檢查則多會由于息肉較小、位置隱蔽等而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而通過對比這兩宗檢查方式在兩者在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的檢出情況來看,陰道超聲與宮腔鏡檢出人數分別為5例、4例,二者對比并無明顯差異,且陰道超聲的檢出率略高于宮腔鏡,該研究結果顯示,在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的臨床診斷中,二者具有同樣的應用效果,均能夠獲得較準確的診斷結果。有大量的臨床資料也顯示,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疾病診斷中也具有良好效果,而不同文獻的實際報道結果間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就是基臨床實踐經驗來看,加強質量控制,能夠有效促進超聲診斷效用的提升,并顯著促進其對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疾病的檢測敏感性[5]。另外,通過本次研究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采用宮腔鏡檢查還是陰道超聲檢查,其在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內膜癌的陽性預測值方面效果均不是很理想,易導致假陽性率偏高。分析其中原因可能與醫(yī)師的審慎診斷原則有一定關聯(lián),也就是說在懷疑診斷對象為惡性病變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診斷為惡性病變。
綜合以上來看,在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診斷中,陰道超聲與宮腔鏡檢查都具備較高的診斷價值。兩項比較能夠發(fā)現(xiàn),宮腔鏡在子宮內膜息肉診斷中效果較為理想;但陰道超聲也具備無創(chuàng)、可重復等優(yōu)勢,這就使得該檢查方式目前仍是絕經后子宮出血診斷的主要選擇。此外,結合絕經后患者病情出現(xiàn)惡變風險較高的特征,還可以適當將宮腔鏡診斷適應證放寬,以免出現(xiàn)漏誤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