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希斯克利夫是《呼嘯山莊》 貫穿始終的重要人物,置身于19世紀英國社會等級觀念與世俗偏見之中,希斯克利夫在遭遇了一系列情感重創(chuàng)后,人物個性逐漸呈現(xiàn)出“迷失”的主要特征。在他復仇計劃的實現(xiàn)過程中,人性的善卻又伴隨著周遭的改變而再次萌芽,并最終實現(xiàn)了“復歸”,完成了精神上的解脫和生命的升華。
關鍵詞:《呼嘯山莊》 希斯克里夫 人物形象 性格
一、《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人物整體性格概要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一直廣受學者們的關注。付強、盛麗文在論文《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分析——讀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中寫道:“在艾米莉·勃朗特創(chuàng)造的小天地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比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單純得多,那復雜、豐富的人性仿佛被濃縮了,只剩下兩個極端,不是猛烈的愛,就是強烈的恨。正因為如此,男主人公的個性也由于社會而體現(xiàn)出兩個極端?!盿顯然,這兩個極端性格是在主人公情感遭遇重創(chuàng)及一系列事件的推動下導致的,絕非偶然。
劉玉薇在《社會環(huán)境對希斯克利夫復仇及性格的影響》中將希斯克利夫的一生大體分為四個時期:徘徊街頭,乞討為生;被歐肖先生收養(yǎng),入住呼嘯山莊;歐肖先生死后,在呼嘯山莊過的奴隸般生活;消失三年之后重返呼嘯山莊實施復仇計劃 。b這四個階段,概括了希斯克里夫的一生,同時也更加清晰地表現(xiàn)了希斯克利夫性格不斷變化的歷程。從弱小無助、質樸善良、堅忍頑強到暴戾殘忍,以及最終人性復歸所帶來的寬容釋然。任何人性,都包含善與惡兩方面的因素,當人物周遭環(huán)境及自身境遇發(fā)生變化時,性格中隱蔽的因素就會與環(huán)境合力爆發(fā),成為扭轉命運的契機。當希斯克利夫獲得老莊主的關愛和凱瑟琳的愛情時,他是善良的,感激的。但老莊主去世,呼嘯山莊及畫眉山莊對他孤立排斥,特別是凱瑟琳在感情上也拋棄他時,這一切的改變,使他人性也為之突變。當他對山莊進行報復時,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著極大的變化,仇人相繼離世,同時他身份的轉變使他的仇恨逐漸瓦解,在不斷報復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善的可能,最終人性中善的種子復歸。
隨著希斯克利夫性格的不斷變化,其人性也從迷失走向復歸。其性格的演變不僅表明了19世紀英國社會等級觀念與偏見對人性的傷害,同時也表明人有保持人性尊嚴的可貴之處。
二、希斯克利夫多重性格形成分析
(一)希斯克利夫性格表現(xiàn)
初入莊園之時,希斯克利夫是有著頑強、堅韌、隱忍性格表現(xiàn)的少年。這種性格一直伴隨著希斯克利夫的成長直至成年。小說通過仆人的敘述,“他像是個憋著一肚子氣、耐著性子的孩子,很吃硬,受些虐待,也許不當一回事呢。他能挨著辛德雷一下一下的拳頭,不眨一眨眼,也不掉一滴淚”c, 以及之后的身患麻疹和換馬事件,都體現(xiàn)了他頑強、堅韌、隱忍的性格。希斯克利夫性格殘忍的一面體現(xiàn)在他對兩代人的報復。在一系列報復實施后的希斯克里夫已然形成了野性、兇暴的扭曲性格。作為小說最終的成功者,希斯克利夫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也是他性格表現(xiàn)的一大特點。為了追求自由與愛,他并未屈服于辛德雷的虐待以及世俗的階級觀念,而是通過努力最終完成了自我的蛻變,通過復仇,他成功達到了反抗階級壓迫的目的。對于愛情,希斯克利夫始終保持初心,而對于曾經擠兌他的人,他也用殘忍的手段加以報復,由此可見希斯克利夫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二)希斯克利夫性格形成原因
1.社會空間對希斯克利夫性格形成影響 。從故事的發(fā)生背景來看,英國處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這樣一個過渡的時期,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是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及金錢至上的觀念。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下,作為棄兒的希斯克利夫勢必要遭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因此童年在這種社會空間下成長的希斯克利夫心靈是有陰影的,然而也正是這種生活環(huán)境使得他鍛煉出了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性格,同時也造成了他日后性格的多疑,冷酷和殘忍。正如格里芬所說:“我們的個體并非生來就是一個具有各種屬性的自足的實體,而是應扎根于我們的軀體,其次應扎根于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d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畸形離不開社會空間對其擠壓的影響。
2.加劇希斯克利夫形成扭曲性格導火索。童年的悲慘境遇只是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形成的鋪墊。凱瑟琳的背叛,使他的人生走入了絕境“。空間意義上的等級帶來的不自覺揚棄,同時也是靈魂意義上的不自覺的揚棄”e。希斯克利夫不僅在等級空間上被社會所拋棄,同時靈魂也被凱瑟琳拋棄。在精神和心靈都于社會環(huán)境中淪陷之后,他只能以扭曲性格的表現(xiàn)來發(fā)泄心中的憤恨。凱瑟琳的背叛是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的導火索,同時也是加劇希斯克利夫性格突變走向“迷失”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扭曲,才使他心理變態(tài)并開始了瘋狂的報復。
3.希斯克利夫性格“迷失”根源。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等級觀念在當時就是一種權力話語。當封建貴族階級走向衰亡,迫于現(xiàn)世的生活環(huán)境逐漸向資產階級轉化時,對金錢的追求與膜拜達到了癲狂的程度,世俗的等級觀念到處橫行,人們的精神受到強烈的壓制,人性被殘酷地扭曲。希斯克利夫正是這樣一個被資本主義社會所扭曲的靈魂。社會地位的低下是希斯克利夫暴戾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斯克利夫童年受到的屈辱與折磨,以及失去的愛情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下等人”的身份。
辛德雷破壞他與凱瑟琳的愛情,并不是全部因為他厭惡希斯克利夫,在深層的意義上,他想毀掉的是這段不被世俗看好的愛情,關乎家族的名譽與高等的身份。因此促使希斯克利夫性格的“迷失”,究其根本還是由于社會觀念及環(huán)境推進著他性格的形成。
三、希斯克利夫人性轉變于性格變化影響
希斯克利夫人性由善轉惡的迷失與最終善的復歸是受自然空間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對他的性格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希斯克利夫人性“迷失”性格變化分析
希斯克利夫在恩肖先生去世前,始終秉持善良的品質與人格,雖然作為棄兒時他是自卑且軟弱的。但在他進入山莊后是善良、真誠、克制且忠誠的,甚至在恩肖先生去世后,他的這種性格特征也沒有發(fā)生改變。然而,辛德雷繼承山莊,凱瑟琳嫁給林頓種種事變和打擊激發(fā)了他性格中的暴戾,面對這些無法挽回的局面,希斯克利夫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復仇之心。凱瑟琳的選擇加重了他對社會的失望及內心的寂寞,自他選擇離開山莊時,就已經迷失自我,踏上了惡魔之路。他的三年歸來具有歷史性的轉折,實施復仇計劃是他人性泯滅的開端,也是他野性、殘忍性格發(fā)揮極致的階段。
(二)希斯克利夫人性“復歸”性格分析
任何人性都包含兩個相對的因素。辛德雷對希斯克利夫的百般無理由的折磨,以及至親至愛之人的背棄,使得他在仇恨的驅使下,變成了一個喪失人性的殘暴“惡魔”。他給原本平靜的兩個山莊帶來了永遠無法修復的傷口,更給他所愛所恨之人帶來了心靈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在復仇成功之時,他也毀滅了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成為人們口中的“惡魔”。在復仇之路上,希斯克利夫的周圍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在兒時的伙伴相繼死去后,他復仇的怨念也在逐漸瓦解。在不斷復仇的過程中,他人性中的善又隨著周遭的改變而再次萌芽,臨死前他最終選擇釋然,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無止境報復的念頭,以善良的個性復歸。希斯克利夫通過最終的人性復歸,完成了精神上的解脫,生命的升華。他的性格也從固執(zhí)、殘忍回歸到了冷靜與至善。
四、結語
《呼嘯山莊》自問世以來就頗受爭議,對小說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更是褒貶不一。然而要全面認識一個人物形象,就需要客觀地去看待他。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于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中,讓讀者對一個原本具有善良品性的少年轉變成不擇手段殘暴的復仇者而感到唏噓。這種性格的變來自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來自作者對于人性復歸的期望。一個小說人物只有具有了多方面的感情色彩,才更加具備接近一個人的形象,才能讓讀者通過小說中主人公的心境,去體會他所經歷的愛恨交織,才能感受到他內心情感的軌跡和性格變化。通過對希斯克利夫人性迷失與復歸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物的主體性格,同時也具有現(xiàn)實的啟迪意義。
① 付強、盛麗文:《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分析——讀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沈陽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第81頁。
② 劉玉薇:《社會環(huán)境對希斯克利夫復仇及性格的影響》,《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第27頁。
③ 〔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方平譯,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頁。
④ 〔美〕大衛(wèi)·雷·格里芬:《后現(xiàn)代精神》,王成兵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頁。
⑤ 明霞:《文學空間與人性——〈呼嘯山莊〉主人公希刺克厲夫人性扭曲之探析》,《美與時代》2009年第6期,第104頁。
參考文獻:
[1]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M].方平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2] 尹曉東.論《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的形成[J].河北北方學院院報,2008(6).
[3] 呂秋薇.“分析《呼嘯山莊》中希刺克利夫的形象”[J].科技信息,2009 (7).
作 者: 陳瀚胤,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推廣與中華文化傳播。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