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甜甜
(大連教育學院)
“學會學習”素養(yǎng)是21世紀人類必備的生存和發(fā)展技能。關于“學會學習”素養(yǎng)的內(nèi)涵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歐盟的觀點:“學會學習”是一種學習上的追求和堅持能力,是個體和團體兩個層面高效地管理時間和信息而組織自我學習的能力,包括對學習過程和需求的意識、識別可利用的機會、為成功學習而克服各種障礙的能力,這意味著個體不但要尋求和借助危機的指導,而且要主動獲取、加工和同化新知識和技能。2016年,我國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也把“學會學習”作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
“情·知教學”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大連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他從教育心理學角度闡述了“情·知教學”的內(nèi)涵:學習的一個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概括起來,“情·知教學”就是情意過程與認知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的辯證統(tǒng)一。冷冉先生在提出“情·知教學”理念時強調(diào),“情·知教學”的落腳點就是教會學生學習,這也是“情·知課堂”的最高境界和根本任務。他提出教會學生學習就是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梢?,“情·知教學”中提到的“教會學生學習”與當下的“學會學習”素養(yǎng)的理念不謀而合。繼承和發(fā)展“情·知教學”理念倡導下的“教會學生學習”,并與當下的“學會學習”素養(yǎng)有機融合,既能賦予“情·知教學”思想旺盛的生命力,也能使學會學習素養(yǎng)得以落地。那么,如何基于“學會學習”素養(yǎng)開展“情·知教學”呢?
基于“學會學習”素養(yǎng)在“情·知教學”中開展教學,問題的核心在于,課堂中要做到情知統(tǒng)一,教會學生愛學、會學、學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素養(yǎng)的目的。經(jīng)過不斷探索與研究,我們總結出了如下的教學策略。
在“情·知教學”實踐中,情與知兩個因素辯證統(tǒng)一,貫徹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積極的情性因素能夠促進認知因素的良好運用,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學習者良好的情緒和意志過程,認知就顯得蒼白無力。在“情·知課堂”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必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這一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性和自信心,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愉快、積極、健康地開展學習。學生始終處于在積極情緒的帶動下自主地對待學習任務,變被動學到主動學,達到“愛學”的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在“情·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積極的情性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表揚、激勵、幽默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持久的興趣和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對問題能夠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會因為問題過難和過易而喪失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八年級物理“動能和勢能”教學中,講到勢能的時候,教師可以舉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學生的興趣會被教師吸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相應提高。教師提問:“天花板上掉下一根羽毛,正好砸向你,你會怎么做?”學生回答:“可以用手接住,也可以不理會?!苯處熡謫枺骸澳敲刺旎ò宓牡鯚粼蚁蚰愕念^呢?”學生大笑進而紛紛回答:“快速跑開,藏到桌子下?!痹谶@種愉快對話過程中,教師便已經(jīng)引入了重力勢能相關的知識點,并以之前舉的兩個例子進一步向學生展示了重力勢能與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
課堂氛圍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課堂教學應該以寬松愉快為基調(diào),師生之間擁有良好和真誠的溝通,其中可以有疑問、驚訝、迷茫和爭議,但不能有輕視、嘲諷、訓斥和批評。為處理好師生關系,“情·知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啟發(fā)誘導為主,對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要注意抓轉化,防止小題大做和激化矛盾,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在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要主動對學生進行誘導,特別是對犯錯誤的學生要注意給予寬容和指導,不要苛刻對待或放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建立在理性基礎上,要用“嚴愛”“慈愛”“友愛”搭建起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情·知教學”實踐中,除了積極的情性因素外,科學的認知因素同樣不可或缺。科學地運用認知因素有助于人們運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諸如“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此類的灌輸式獲得的知識,即便知識再先進和科學,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程序都是機械、低效甚至雜亂無章的。在“情·知課堂”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必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知”這一因素,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會學”的目的。
學習方法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技能。然而,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其重視的程度不夠,學生往往要靠自己摸索,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知識明明講了很多遍,仍然有學生不能理解和掌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理想。冷冉先生在闡述“情·知教學”中教學生學會學習時總結了三種學習方法:一是要使學生學會觀察方法、記憶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較快地形成思路,靈活地選擇對策;二是要使學生學會善于發(fā)問,善于探究,善于試試看;三是要使學生學會運用字典、圖表、儀器、資料等學習工具,具備與所在年級相應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課時,教師可以訓練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直觀地就題目讓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為什么要選擇這種方式作戰(zhàn)、地道里人怎么生活、地道里是否通氣等問題,教師帶領學生梳理這些問題,找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而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這種方法的長期訓練,學生就能夠學會自己提出問題,進而主動解決問題。
在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師要善于引導和督促學生養(yǎng)成系統(tǒng)、有條不紊、踏踏實實的學習習慣??梢砸?guī)范學生的作息時間,要求學生認真記錄和完成學習任務,督促學生從認真收拾自己的學習用品等小事中著手,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習習慣中獨立思考的習慣尤為重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應有意識地從小培養(yǎng),鼓勵學生對問題獨立思考,適當?shù)貑l(fā)誘導,使學生逐步具有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知教學”中“情”與“知”是兩個重要的因素?!扒椤迸c“知”的發(fā)展常常是一先一后,互相促進的;又常常是互為條件,和諧共進的。也就說,二者辯證統(tǒng)一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情·知課堂”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充分調(diào)動“情”與“知”兩個因素,能夠達到學生“愛學”和“會學”的目的。最終的學習結果是什么,如何能夠根據(jù)學習結果不斷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需要組織學生有效地進行自我評價,最終達到“學會”的目的。
自我評價是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期望、品德、發(fā)展狀況、學習行為與結果及個性特征進行判斷與評估,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一般以教師評價為主,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慢慢地受到教育理論界的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大大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矯正自己學習過程的機會;否則,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容易圍繞教師轉,失去了自身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長期地引導學生對其自身的學習目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等進行評價和反思,能夠規(guī)范自身對學習活動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能力,使其在自我評價中樹立了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教師在“情·知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需要做到如下三點。一是以積極的情緒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教師要善于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評價時間,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做到足夠的信任、支持、耐心和寬容。也可以嘗試教師的自我示范,不斷訓練學生自我評價的規(guī)范性。二是嘗試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向任務驅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教學方式轉變。這些教學方式的開展有利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例如,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可以在任務的驅動下開展一系列學習活動后,把自己的學習過程對照任務逐一進行比對和評價,以達到評價和優(yōu)化學習過程的目的。三是注重評價方案的設計??梢愿鶕?jù)教學任務設計形式多樣的評價方案,包括課堂討論與交流、隨堂測試、小組合作展示等,通過具體的評價指標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以達到規(guī)范學生學習過程的目的。